企业科技创新评价研究

时间:2022-10-27 04:16:58

企业科技创新评价研究

1沛县科技创新现状分析

1.1创新型企业培育情况。2016年,全县新增部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7个、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5家。累计培育部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29个、省级民营科技企业950家、省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示范单位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1.2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情况。一是启动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工作。请示报告经市政府批准后报省政府。目前,省政府已批转省发改委、住建厅、环保厅、商务厅、科技厅等5部门提出相关意见。二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按众创空间建设要求进行摸排,对初步符合申报条件的进行具体申报辅导。今年以来,已获批部级星创天地1家—沛县特色畜禽星创天地(汉戌堂)、省级众创空间1家—沛县龙飞众创空间、市级重点众创空间1家—沛县大学生创业园。申报省级科技孵化器1家、市级众创空间4家,待批。三是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健全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动态管理制度,制订激励政策,引导各类企业研发机构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功能、提档升级。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省、市级企业研发机构,新增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4家、省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家。截至目前,全县拥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43个、市级603个,其中部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1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6个,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建有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金石彭源、大屯工贸、芭田生态等3家企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入选江苏省重点企业研发机构。1.3科技人才队伍情况。科技人才是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核心要素。2016年底,全县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5900人,其中研究与发展活动人员3006人,分别比2015年增长17.8%和14.0%;R&D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为52.0%,比2015年(49.8%)提高2.2个百分点。科技活动人员中R&D人员所占比重上升,反映了企业自主创新人力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2沛县科技创新存在问题

通过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投入产出分析,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2.1投入产出效率有待提高。根据调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个行业中17个行业效率偏低,占76.3%;综合效率较高的只有5个工业行业,占总体的23.7%。总体来说,科技投入产出水平依然偏低。2.2行业综合效率不均衡,冷热不均现象突出。对沛县工业企业行业的综合效率值进行统计分析,22个工业行业综合效率不符合正态分布,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22个工业行业的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63,而标准差达到0.22。标准差大反映行业间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值差距较大,发展不均衡。2.3传统行业投入存在冗余现象。纺织、煤炭、冶金三个行业的R&D人员、R&D经费内部支出、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新产品研发投入四个投入评价指标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3.1%、23.0%、28.6%、18.4%,三个行业效率都比较低下,而且规模收益递减,投入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偏低。

3对策建议

3.1加快推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利用科创园建设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中心”设立创业服务大厅、人才资源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技术交易中心、企业家培训中心、科技成果展示厅、路演报告厅、专利事务所、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服务机构、江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沛县分中心、江苏大学沛县转移中心、沛县国科大技术转移中心、沛县中科院兰化所特色资源高值化利用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机构。3.2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全面开展科技企业摸底调查工作,筛选出37家技术基础好、产业带动性强的科技型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引导企业对标杆、补短板,积极鼓励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申报。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品20个,省级民营科技企业30家以上。3.3着力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水平。组织大屯工贸争创部级研发机构,组织恒辉编织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组织行业龙头企业申报省级企业研发机构8家以上,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市级企业研发机构20家以上,继续保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3.4建设智慧科技网络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宣传、成果展示、技术服务、人才引进、科技金融、项目申报等优质高效服务,实现政府、企业、高校院所无缝对接。3.5大力推进“苏科贷”工作。重点做好政策宣传、申报培训、资格审核、完善企业数据库等工作。督促银行做好相关评审审核、贷款发放工作,努力缩减手续办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年内,力争入库企业达50家,为30家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6000万元,切实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贷难、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3.6优化科技投入结构。首先,优化人才投入结构。淡化人才“唯学历论”,通过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进行专业技术和职业培训,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技术和管理人才。其次,优化经费投入结构。企业应加大新产品研发资金的投入,加大技术改造消化吸收资金的投入,减少相关管理费用的支出;政府要引导和激励社会资金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优惠政策作引导、银行贷款为扶持、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科技活动资金投入机制。3.7建立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评价系统可以加强企业对技术创新投资的管理,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鼓励企业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出发,建立一套完整的监测评价体系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效率情况进行实时反映,切实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3.8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在重视技术研发的同时,还要关注商业化生产,要把实验室中的技术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为此,企业应以科技机构为依托,从技术创新全过程出发,围绕产业链做好整体设计和科研布局,拓宽产学研合作面,把技术和市场紧密结合,实现科技资源的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从而形成企业长期的竞争力。

作者:朱彩侠 单位:沛县科学技术局信息所

[参考文献]

[1]王铁.企业技术发展战略与模式选择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1997.

[2]张东生,胡悦,周斌.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设计[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05).

上一篇:食品安全动物检疫监督研究 下一篇:浅谈施工企业科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