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是不想再被耽搁的一代

时间:2022-10-27 04:08:32

看罢《小时代》,感觉这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由“80后”拍的电影,而且是“80后”拍“80后”的。影片从头至尾贯穿了一个裸的宣言:“80后”是不想再被耽搁的一代。

《小时代》能够拍出来,其实挺伟大的。以前在中国,好像不怎么有年轻人自己拍自己。像姜文,拍《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是几十年前的旧阳光。赵薇想到要致青春了也差不多快人到中年。

《小时代》跟我看过的其他电影不太相同。第一感觉有些怪怪的,有种反规则感,光彩华丽得有些“违和”,有些特立独行的张扬,甚至有些故意虚张声势,用一种异样的青春来炫耀。它至少挑战了我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是疏离化、陌生化、极端化和夸张化的,从语言到行为,好像是在奋力超越我们的现实,让人觉得,怎么可能呢?

《小时代》呼唤着爱情、友谊、物质、合作、创业、成功……这些在当下中国,一定程度上都成了稀缺资源,但年轻人并没有放弃努力。这是《小时代》表达得一清二楚的,是未来中国希望所在。《小时代》是一篇“80后”的抵抗当今“下流文化”的宣言。当一些人把拼爹文化、痞子文化、流氓文化、懒惰文化作为追求时,《小时代》说:不!

电影中表现的这代人空前地渴求爱情。虽然,爱情这东西,在今天好像俯首可拾,但它却也像清新空气一样稀缺而难得。爱情与金钱和权力的关系固然越来越紧密,成了人们头上的一把刀,让人无比纠结,但年轻人却不停地想在从中找到新的出路。

这代人也空前地渴求友谊,虽然它注定要掺入其他的东西,比如关系和利用。但在二十一世纪,在这个室友也投毒的时代,人们比任何时候更需要真正的朋友。

这代人空前地渴求合作,而不是单打独斗,独生子女的现实已使他们太过孤独。这是一部充满团队精神的影片。这群人是能够把别人的成功当成自己的快乐的。

这代人空前地渴求创业,虽然社会给他们的机会并不太多。这部电影,像在讲郭敬明的自传,讲他在这个起跑线就不尽公平的现实中通过自我奋斗而获取成功的神话。只有中国广大的民间有了创业的欲望和活力,每一个个体有了创业的欲望和活力,中国才能慢慢进入电影里描述的那个传奇世界。

这代人空前地渴求成功,却大概并不是伟人一般的改天换地,也不是被火箭提拔,而只不过是走走秀台,平安夜吃块蛋糕或臭豆腐,当个时尚杂志主编的助理,却可以为此忘情地投入燃烧生命。

这代人空前地渴求物质,这个中国人几千年来最稀缺的东西,到了今天仍然稀缺。在一个人均GDP仍然位居世界后列的国家,没有它真的什么事情都做不了。而中国比物质更缺乏的,是对物质的真挚追求和热爱,以及为了合法获得物质而迸发的创造精神。这些仍被压抑。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小时代》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它传达的年青一代的理想主义的确弥足珍贵:他们崇尚专业精神,要靠自己认真做事来赢取,要有尊严而不是奴颜婢膝地去拥有,不管是穷人的孩子,还是富二代,他们抗拒拼爹,并以此为耻。

年青一代活得并不容易,但他们仍然像这部电影中讲述的那样,要把自己最美丽的一面展现于外,哪怕是短短一瞬,美却比挨冻更好;他们打肿脸装胖子也要表现出快乐,没有房子怎么了,那就睡马路边吧;他们在陷入最无望的困境时,在哭过后,却不低头服输:四个女生在高速路上,大雪天里,抱着时装,扔掉鞋子,不顾一切朝着我们赤脚奔跑而来,把大队大队堵成一团的汽车甩在身后,我感到,是在把某些人依恋的一个沉重缓慢、老态龙钟、不思进取的旧时代彻底甩下。

从电影中,我看到了一批独立、勤劳、聪明而坚持的年轻人,他们自嘲为宇宙尘埃,却在“大大的绝望中做小小的努力”,他们在为社会创造价值,也为自己赢得尊严。事实上,郭敬明也表达了他对这个大时代中的某些现象的愤怒,却是通过一种轻松、幽默、时尚的方式讲述出来。这是“80后”的独到和了不起。

这是一个让人做梦的电影,不真实感中却有极大的真实性。郭敬明完成了对自己的否定之否定。他曾经被批评抄袭,但通过这部电影,他在努力证明自己:我能!年轻人可以犯错误,但他们不会重复犯错误。

上一篇:楼市这么火 做门窗生意肯定有钱赚 下一篇:创业路上痛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