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苏教版选修教材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10-27 03:23:42

关于高中苏教版选修教材教学的思考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选修课程的设立无疑成为本次课改的亮点。课标以选修课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 文化论著研读”等领域要有相当的造诣。可以说是我国中学教育的一个突破和创新,赢得了广泛赞誉。但是笔者在执教文化论著这一板块时,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一、教材难度与深度超过高中学生知识层次

总体来说,这套选修教材都特别突出了人文性,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关注了学生的情智。文化论著的出现更好地印证了这一点。文化论著系列应该属于研究性阅读,可以说属于学生阅读能力构成的较高层次。再加上文化论著不论是人文社会还是自然科学,都以“论”为主,所以这个系列是教材的难点。比如《选读》《选读》等,显然这些书目难度太大,明显高于高中生知识层次,甚至理工类本科大学生也不一定能领悟,那么把这一块纳入高中选修是否有些冒进?另外纵观这个系列,笔者也一直有个猜测,就是编者有省事之嫌,因为文化论著系列带有大学教材的痕迹,甚至可以说是大学教材的翻版!

二、文化论著应该纳入具有时效性和趣味性的研究成果

文化论著是学生学习兴趣最浓的。记得笔者开课时,学生觉得挺新鲜,可上了几节课后,学生一点精神都打不起来,效果不好。是学生没有了新鲜感还是自己的课堂的环节设计出了问题,没有顾及学生的实际?于是再仔细地研读教材,并到网上和学校图书馆查阅了相关资料,作了精心准备,可效果也并没有得到多大改观,很是困惑。一天晚自修,我到教室转了一圈,本想找学生谈谈,可发现很多学生位洞里或课桌上都有《刘心武解读〈红楼梦〉》、《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一问,学生说他们的探究更能引起自己的阅读兴趣,大家都喜欢。我顿时一震,虽然刘心武等几位先生确实引起了很大反响,但我一直认为他们的言论过于娱乐化,应该属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浅阅读"层次,很是值得推敲。但学生喜欢读,这该怎么办呢?踌躇间我想到一个主意。找来刘心武的作品,仔细阅读,又把教材《红楼梦选读》拿来加以揣摩和糅合,让学生讨论:批评与取舍。这样一来学生兴趣很高,效果较好。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综合性和工具性特点,它涉及到学生的书内外、校内外、家内外的多方面内容,涉及到学生的道德水准、思想认识、审美教养、语言文字表达等不一而足。高中选修教材如果内容晦涩,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缺少语文味,纯是理论的东西,未免太"抬举"学生,选修课程除了注重学术的严肃性之外,是否还要恰当的加些趣味性和时效性,让学生积极去探究?比如讲《论语》可以结合于丹的《论语心得》,这样有了趣味性,学生会喜欢选修课,会积极主动地深入文本去探讨。所以语文选修教学,要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知识获得过程,掌握研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

三、大多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上还不具备开设语文选修课程实力

随着接受高中阶段教育人数的增加以及学校规模的扩张,大多学校的教室都很紧张。选修课程的设置在理想中应该要打破原有的固定班级授课,要求高中学生像大学生一样“跑班”上课,所以这就给学校的教室配置带来了压力。另外,学生选修课程不一样,上课时间不一样,这势必会给学校造成管理的麻烦。再者说整个学校该如何考试,如何最终给学生合理评价?

四、能否打通板块促成选修教学和必修课程的交融教学

苏教版的选修教材系列很多,除了文化论著以外还有中外小说、古今中外的散文、戏剧、语言文字应用、写作等教材,如果等必修教材修完到高二下学期再开始选修,很难进修的了,再说鉴于高考压力好多学校一进入高三就开始系统复习,选修教材只能放到一边。如何有效地最大限度地利用选修教材是个大问题。笔者认为,学校应该在开学初就把所有选修教材配备好,选修和必修一块研习,融汇教学。举例来说,比如单周抽出一节课学习《论语》, 双周学习《唐宋诗词选读》,还有就是《写作》融入到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这样一来,一方面学生也不会因为总是学《唐诗宋词》或《史记选读》而感到腻味,另外选修教材也可以充分地利用。

显然,课程改革设计者希望教师参与,一线教师在实践中确实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然而,许多选修教材系列都是出版社组织某一领域的专家编写的,视野开阔,专业性强,比较系统,这是一个很大的优点。但高中语文老师虽然大都是中文专业本科毕业,虽然也受了四年的正规专业学习,又有哪位老师的研究能涉及到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这么多的专业领域?就是大学教授他们的渊博知识也就仅限于他们各自的研究领域。所以选修教材让中学老师很吃力。老师在简易的平台上跳舞,难以求精求透,那么又怎样去引导学生呢?所以大多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学在教师这一软件设施上就不具备开课实力。

我们说让学生具有初步的研究能力,既是高中生必备的技能,更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必要基础,但编者应该有一个量的把握和度的衡量,是不是过于专业?是不是会造成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的分离?所以,选修还是要切合教学一线的实际,免得学生望而生畏,教师力不从心。

上一篇:浅析中职物理教学方式之我见 下一篇: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