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金积玉的广彩外销瓷

时间:2022-10-27 02:41:13

广彩瓷是广东人因外贸需要,将景德镇生产的白瓷按西方人的审美习惯加以彩绘烧制而成的商业性美术工艺外销瓷,全称为广州织金彩瓷,以绚丽多彩、金碧辉煌名扬海外。

广彩的生产始于清康熙年间。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废除象海禁,“开海贸易”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中国只有一个通商口岸,对外贸易集中在广州州进行,十三洋行包办了对外贸易,这一直延续到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其间,瓷器是主要出口商品,数量巨大。刘子芬《竹园陶说》谈到:“欧土重华瓷,我国商人投其所好,乃于景德镇烧造白器,运至粤坦,另雇工匠仿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然后售之于西商。”据记载:“美国旅行者William Hickey于1769年(乾隆三十四年)参观广州珠江南岸的广彩加21252场,描述道:‘在一间长厅里,约二百人正忙着描绘瓷器上的图案,并润饰各种装饰。有老年工人,也有六七岁的童工”。这种工场当时竟有一百多个,这也说明外销数量之大。”17世纪晚期,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命令马扎兰创立中国公司,并派人到广州订烧带有法国甲胄纹章的广彩瓷器。之后,中国的精致瓷器和优美绸缎,都成为法国上流社会的时尚用品。广彩工艺是东西方文化艺术在岭南这个中西文化交汇地成功结合的典范,这也大大丰富了岭南文化的内涵。

苏州博物馆藏有一只清嘉庆至道光年间的广彩瓷茶碗,横向书“粤东省城十三行”,瓷碗壁上绘码头、船舶、衙署、洋楼、外国旗帜、牌坊及各色人物等,真实地描绘了当时广州卡三行的繁荣景象。十三行地名今尚在,它紧靠珠江码头,显得有点寂寞。据清人所著《陶雅》云:“广窑有似景德镇者,嘉道间十三行开办,初筑有阿芙蓉馆,其所设茗碗皆白地彩绘,精细无伦。”当时洋人在广东开办鸦片烟馆,用的茶具均为广彩瓷器。19世纪初,广彩开始仿照中国锦缎纹样作瓷器装饰,并且普遍用于各种瓷器,备受中外富豪贵族的喜爱,大清朝廷列为贡品,外国一些王室贵族派官员专程来广州求购,市场需求颇大,广彩就这样空前地发展起来。

广彩的风格主要是色彩艳丽,浓烈,用金较多。广彩以图案为主,装饰的味道特别强;构图设计讲究完整、统一、和谐,加上海外大量新颜料的引进,色彩更加灿烂艳丽,织金满地,形成了堆金积玉的独特风格。广彩艺人广泛吸收西洋画法,在白瓷上描绘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图案,逐渐形成独特的岭南艺术特征,并将许多图案经过不断淘汰后慢慢固定下来,成为广彩的传统花款。广彩的常用构图是用花边围出的若干形状各异的空格,在空格内绘以花篮、龙凤、彩蝶、金鱼、古装人物等,整个器物满花彩绘,表现出一花多姿、百花齐放的景象。有一首诗十分形象地概括出广彩的特点:“彩笔为针,丹青作线,纵横交织针针见,何须锦缎绣春图,春花飞上银瓷面。”

广彩瓷器是为满足外销需要而生产的,故遗留在海外的广彩瓷数量不少。而且保存得相当完好。耿宝昌先生曾述及,在美国白宫和华盛顿博物馆都有广彩瓷器的收藏,他还认为:“广彩因大部分用于外销,造型多以西方生活方式所需的定式制作,具有浓重的西方文化艺术色彩,但装饰内容却极富中华民族的特色:喜饰花卉锦簇、山水园林景色,乃至清装人物,故而可称广彩是中西文化交融而成的合璧之作。”广东省博物馆藏有数以百计的广彩瓷器,生动富丽,堪称一流。

广彩与五彩、粉彩瓷器都是釉瓷上绘有多种彩料,经二次低温烧成的品种,颜色主要是红、绿、蓝、黄、紫等,人们统称其为五彩。直到民国初期,才有人将广彩从五彩、粉彩中分离出来。广彩生产早期,师傅来自景德镇,把传统的五彩、粉彩、珐琅彩的技法和颜料引用到广彩瓷中。据说广彩是用水开料的,景德镇是用油开料的,故广彩红薄而匀,景德镇粉彩胭脂红较厚;广彩喜用金彩,金光闪闪,珠光宝气,而五彩和粉彩则用得较少;广彩常用黄麻皮色,稍浓而亮,适合绘西方题材的瓷具,五彩和粉彩很少用此色;广彩喜用有边、开光的花样,然后将有关主题内容绘在框内,这是一大特点。此外,广彩采用工笔画法,而五彩和粉彩则不同,多为传统装饰,适合当时宫廷和士大夫口味,外销较少。

在古文献中,不少人把广彩或石湾窑称为“广窑”,甚至也有将两者混称的。广彩和石湾窑都不能称为“广窑”。广东著名的窑址不少,例如潮州的笔架山窑、广州西村窑等。广彩更不能称“广窑”,因白瓷来自景德镇,只是在广州加以彩绘,然后入炉烘烤,炉温一般控制在800℃左右,适当的温度,使产品色泽艳丽明亮和谐,因此称其为“广彩”最为恰当。但当时的低温窑炉是何种模样,不得而知。

五年前,我乔迁新居,友人以民国广彩精品瓷盆相赠,色彩斑斓,艳丽华贵,这才引起我对广彩瓷的注意。后来又听说广彩瓷艺已后继无人,更令我关注,萌发了去广彩的生产基地看看的想法。

广州荔枝湾区有一条老街,说是广彩的发祥地。我们来到这里寻寻觅觅,欲找到过去的遗迹,但找不到任何关于广彩瓷窑遗址的蛛丝马迹,甚至连烧制瓷器的高岭土也找不到。岁月流失,辉煌不在,令人顿生感慨。

后来笔者考察过广东一家生产广彩瓷器的工厂,规模不小,流水作业,看到许多青年工艺师(以女性为主)正在用心绘图,也见一位年长的工艺师在一旁耐心指导,作品用笔精细,内容多为人物和花卉,亦有西方风景、人物和故事等外国油画。日用瓷品种有碗、碟、壶、盅等,加彩方法简单、豪放,富于民间装饰工艺风味。现在低温炉灶都采用电炉恒温生产,便于准确控制温度,提高产品的质量。

目前,东南亚一带的华商来样订货的数量有所增加。同时,厂家正在推陈出新,努力开发新品种,摆脱困境,以适应海内外市场需求。广彩,这一古遗址已不复存在的奇丽花朵,将在当代开得更加鲜艳。

责 编 耕 生

上一篇:赏石须重“净”与“韵” 下一篇:珠宝岁尾,何来玉雕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