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减肥”,有效“增肥”

时间:2022-10-27 12:57:27

适度“减肥”,有效“增肥”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语文课程的改革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语文课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静态的文本变成动态的语言,沉闷的课堂变成多彩的舞台,单调的声音变成美妙的“交响乐”。然而当我们静心审视现时课堂时,却发现她如同一个成长中的少女,因为充斥着太多的“非语文、泛语文”的因素,而日渐臃肿;而另一方面,不少教师对课改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重形失质,有的甚至完全摒弃了传统优点,一味追求“时髦”,盲目“跟风”,手段越来越“高明”,效果却越来越低下。笔者认为,作为热爱她的一线教师,有必要给我们的语文课堂适度“减肥”,有效“增肥”,使她重新拥有曼妙多姿的身材。

一、“减肥”——语文课堂的简约之美

1.教学目标“简”一点:身轻好比云中燕

语文教师一定要明白“你要去哪里”,“那里”就是目标,“那里”决定着“怎么走”。我们说给语文课堂“减肥”,首要任务是要制订简明的教学目标,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有所收获。

(1)把握学段目标:熟稔于心,找准起点。2011版新课标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例如: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定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目标是了解;在第二学段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提出了“理解词意”体会关键词句的作用等要求;到了第三学段则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逐步提出了“推想词意”“辨别感彩”“体会表达效果”的目标要求。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改变将课程标准、学段目标束之高阁的盲目状态,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理解、掌握学段目标,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2)清晰课文目标:细读文本,依学取舍。学段目标依托于一篇篇课文的教学来累积达成,课文的目标既是学段目标的具体化,又是学段目标这棵“树”的一根根“枝丫”。当教师熟读教材,了解了学生的起点后,准备要制订教学目标时,往往会罗列出很多。课堂40分钟是一个常数,如果目标太多,一节课上什么都想抓,结果是什么都没有抓住。目标的确立一定要少而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删繁就简,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实践;目标的确立一定要具体可操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让学生一课一得、集腋成裘,才能使课程总目标得以贯彻落实,课堂教学才有路可循。

2.教学内容“精”一点:冗繁削尽留清瘦

课文是个例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载体,教师要深度解读教材,二度开发教材,学会削枝强干、扣准目标、突出重点、设计主线、整合内容,确保课堂流程简洁流畅,提高教学效率。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提了两个极具张力的问题:“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洪教头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从文中找依据,分析人物形象。这两个问题指向了教学的主目标:引导学生品味人物描写,感悟人物形象,使本课重点得以落实,具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和难度,学生需要经过精心阅读和思考方能回答,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学生品悟人物形象的同时,也是自主理解文章语言、习得能力的过程。更精彩的是,这两个问题使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是一举多得。

3.辅助手段少一点:莫忘语文来时路

随着科技的发展,光怪陆离的多媒体充斥着课堂。其实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过多运用,学生反而无法习得通过文字呈现画面的能力,他们的思维无法灵动,想象的翅膀也会因此折断。更为糟糕的是,太多的多媒体运用,会让学生的心变得浮躁,无法沉下心来学习,从而影响课堂的学习效果。所以,语文课堂要合理使用多媒体,为教学所用,真正留出时间给学生潜心会文。

很多教学大师就是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加一张嘴,也能演绎出精彩的课堂。他们的课堂告诉我们,多媒体使用过多反而会冲淡“语文味”。朴实无华的课堂才能走向教学的高效化,才是语文教学的高层境界。小语姓“语”,切勿因多媒体的使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最终迷失了“回家的路”。

二、“增肥”——语文课堂的丰盈之美

经过以上大刀阔斧的砍削,我们的语文教学便成了“减肥成功”的“骨感美人”。但是,光有“骨感”显然不够,这样的教学过于单薄、过于肤浅。如果课上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提高,教学再行云流水也是枉然。在为她“减肥”的同时,我们需要让语文教学在某些地方丰盈起来。课文是例子,是手段,是用来教语文的。丰满的课堂应该有高效的训练,腾出更多的时间,营造更广阔的空间,扎扎实实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练到实处,习得能力,提高素养。

1.整合板块训练,让课堂丰盈起来

线性的教学过程,有条理,环节紧凑,但活动项目是单一性的,写字就是写字,识字就是识字,教师人为地将“听、说、读、写”各项能力训练割裂开,使得训练缺乏整体和深度,变成为了训练而训练。真正高效的训练应该整合各种能力训练,将语文各项能力融于一个教学板块中,让课堂丰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薛法根老师上《螳螂捕蝉》一文,设计了四个教学板块:(1)词语听写;(2)听老师讲“螳螂捕蝉”的故事并进行复述;(3)感悟到少年是智劝;(4)写台词,课文情境表演。新颖独特地安排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科学合理地安排了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活动,匠心独具地把朗读、感悟、想象、复述等整合成几个生动活泼的综合板块,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第一板块的“词语听写”,要求学生听写四组词语:蝉悠闲自由自在;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少年正在瞄准。看似简单的听写活动,其实暗含了多项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倾听的意识。听写时,教师每组词语只念一遍,要求学生听清楚、记住了,再默写。学生如不专心倾听,就会“前听后忘”。(2)训练学生短时记忆的能力。同时通过这四组词语,“暗暗”帮助学生记“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梗概,然后联系这四组词语,教师边示范讲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要求学生边听边记。学生再根据四组词语和挂图复述故事,最后才是指名复述故事。一个环节的训练活动,使学生一举多得,教学卓有成效了。

2.聚焦言语表达,让课堂丰盈起来

语文的妙处往往隐藏于文本中,是隐性教学价值。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以学生的视角发现它们,并让学生通过多种学习形式,内化表达,积累语言。

如南京市“王兰杯”赛课中,孙玉巍老师在执教《雾凇》一课第二小节时,引导学生关注言语的表达内容与形式。先让学生说雾凇形成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把雾凇形成缓慢、轻柔的特点写清楚的。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先概述后具体描述的段式结构,而且通过品词析句,体会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妙用。整节课实现了“文本解读型”向“语言学习型”的转变,从“教师的舞台”走向了“学生的舞台”,从“内容的分析”走向了“策略的指导”。学生既得言,又得法,言意兼得。

3.给足练笔时间,让课堂丰盈起来

当下的语文课堂,课堂小练笔已经成为阅读教学中的“常客”,不过,多数情况下还仅仅是匆匆的“过客”。有的老师布置完练笔不过两三分钟便让学生停笔交流,动作快、水平高的学生固然能够完成,但对多数学生而言才刚刚开始。有的老师虽然没有让学生停笔,但发现一个同学写好了,就让其读给大家听,这也无异于让其他学生不要写了。还有的老师布置了写,但一看时间不够,便用“下课后我们再交流”敷衍,小练笔成了课堂时间的调剂。

李振村老师说:“语文能力的培养不能像一味追求速度的高铁,语文能力的形成是最需要功夫的,字要一个一个地写,书要一页一页地读,作文要一句话一句话地写,语感要慢慢积累和酝酿:积累阅读量,积累背诵量,积累语汇,积累生活……日积月累,语文素养才能逐渐提升上去。”既然安排了练笔,就要给足时间,让每一个学生练,不仅要写,还要交流点评,做到一次练笔一次收获。于永正老师在执教《杨氏之子》时,其中的练笔设计可谓精妙。在第一课时理解课文时,于老师就为练笔作了铺垫,不仅要理解古文的意思,还要让学生发挥想象,补充情节。第二课时于老师提出要求,让孩子用白话文改写故事,由于有了先前的铺垫,孩子们文思泉涌,一气呵成。完成后,于老师又让孩子绘声绘色地读,边读边改,边改边读,学生兴味盎然。

古人说:“大道至简,复归于婴儿。”语文课堂需要适度“减肥”,简约一点,学生就有了茁壮成长、伸展枝丫的空间;课堂更需要有效“增肥”,丰盈一些,学生就有了一课一得、日积月累的沃土。崔峦老师说:“我们期盼,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是啊,简约而丰盈的课堂,真是理想中的课堂,我们为此而努力着。

上一篇:运用“兴趣教学法”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初探 下一篇:刍议初中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