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园低产原因及改良措施

时间:2022-10-27 12:45:34

摘要 当前歙县一些桑园的产量不稳定,存在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等问题,亟须进行改良。分析了低产园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改良措施,以为当地蚕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指导。

关键词 桑园;低产原因;改良措施;安徽歙县

中图分类号 S88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303-01

歙县栽桑养蚕的历史悠久,目前歙县种植的桑园总面积已超过4 200 hm2,但产量水平高低不一致,很多桑园存在建立的年限长,处于衰老期,存在产量低、品质不佳等问题,需要进行改良。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分析了歙县桑园产量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良措施,以促进低产园产量的提高及当地蚕产业的发展。

1 低产原因

1.1 品种退化

歙县目前很多桑园均为始建于几十年前的老桑园,品种过时,未及时进行更新,加上桑树已进入老龄期,各种生理功能逐渐弱化,造成桑叶的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1.2 桑园规划不合理

歙县很多桑园建立在坡地上,经统计面积约为3 000 hm2,在桑园总面积总占比70%以上,坡度大,土壤中养分条件较差,肥力水平不高,土层浅,影响了桑树根系的生长,进而影响到桑叶的产量。加上很多地方对桑树的管理不重视,建园初始时也未结合种植地实际水平进行合理的规划,造成一些桑园建园时密度不合理、过稀,不能对土地、光照、空间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很难达到高产;过密,加上疏于管理,造成林间密度过大,影响了通风透光性,很难达到高产。

1.3 缺乏管理

近年来,歙县很多年轻劳力到外地务工,留在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绝大多数都是老人、儿童,劳动力极为缺乏,疏于对桑园的管理,存在重建园、轻管理的现象,管理上较为粗放或者直接任其自然生长,导致桑树长势差、病虫严重发生,不能为桑树的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在收获时过度采叶,不注意对桑树的保护,造成损伤桑树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桑树正常生理机能的发挥有一定的影响。此外,有些桑园内的树由于衰老、病虫害或其他原因死亡的,也没有及时进行补植,导致桑园的密度越来越小,还有的在桑园中不合理地间作其他作物,都不利于桑园产量的提高[1-2]。

2 改良措施

2.1 品种改良

对于一些老化的品种要及时改良,在生产上可采取嫁接的方式。此种方式适合于生长态势良好、根系发达、花果数量多、叶片体积小、产量低的实生桑园的改造。嫁接结束后管理上要加强。嫁接成活后桑树的生长速度很快,为了防止顶芽生长过快,促使萌发分枝,应在芽达到一定的长度时进行摘心处理,确保嫁接当年形成的枝条数达到2~3条,以尽快促使桑树成型,提高产量。

2.2 完善基础设施

及时完善桑园内的沟渠等基础水利设施,保障桑园在干旱时能够及时灌溉、在大雨能够及时排涝。桑园内道路建设的情况与桑园的管理难度、采叶、运输等均有很大关系,因此应做好桑园的道路建设。若桑园内的土块不平整,要将其整平,以便于园间作业[3]。

2.3 及时查缺补植

要提高桑园的产量,首先应该保证桑园的种植密度在适宜的范围内,不可过稀。对于种植密度在1.8万株/hm2以内、株行距较大的桑园,要加强日常管理,以达到高产的目标。及时补植长势良好、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发生的桑树,或者采取压条、扦插等方法进行繁殖,使桑园形成较好的群体结构,一般密度控制在9.0万~10.5万株/hm2范围内,形成丰产基本构架,以实现桑园的高产、稳产。

2.4 老树更新

对于桑园内的一些长势差、枝干残缺的老树,可结合园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复壮更新工作。对于因管理不当、采伐过度而形成的枝条细、枝干完整、树龄不长的桑树,可在春季新芽发出前选择在长势健壮的枝条基部约5 cm处春伐,待芽萌发后,适当地根据需要疏去多余的芽,然后增加肥料的使用量,加大病虫害防治等,促使桑树尽快恢复长势,达到增产的目的。对于一些树型过高、上部枝条老化、新发枝条数量少的桑树,更新方法以截干的方式为宜,一般于初春选择在枝干分叉处的上部进行截断,以促进潜伏芽的生长,培养出新的枝干[4]。

2.5 加强管理

冬季对桑园进行全园翻挖,深度为20 cm左右,不仅可以对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改善,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还可以杀灭土壤中的害虫、病原等。此外,翻挖时可切断桑树的部分根系,促进萌发新的根系。一般冬翻的时间选择在年底的12月至翌年的1月为好。

对于低产桑园,产量增加的物质基础是适当增加肥料的施用量,且搭配好氮、磷、钾肥的比例。若为黄泥土或者沙滩地,一般土壤中磷元素缺乏较明显,因此要适当地增加磷肥的用量。为了满足全年不同时期桑树对肥料的需求,总施肥量中春季、夏秋季、冬季施肥的比例分别为30%、50%~60%、10%~20%。

施肥种类选择上,要增加充分腐熟的农家肥的施用比例,以提高土壤的温度、降低桑园发生冻害的几率,一般施农家肥的量要超过45 t/hm2,在冬季全园翻挖的同时施入。进行整形修剪,培养出干低、拳式的目标树型,一般桑拳与地面之间的距离控制为50 cm左右。修拳时将枯枝、长势差的枝、死拳等修去,运出桑园集中处理。

3 参考文献

[1] 董晓红.说说低产桑园形成的原因及改造[J].北方蚕业,2006(2):57.

[2] 郝玉慧,王步奇.桑园低产原因及其改良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3(6):37.

[3] 董文花.低产桑园改造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2(10):178-179.

[4] 奚治龙.低产桑园改造技术要点[J].江苏蚕业,2011(2):33.

上一篇:本溪市数值温度预报产品检验分析 下一篇:濉溪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情况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