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多媒体引领小学语文课堂“轻负高质”

时间:2022-10-27 12:30:50

活用多媒体引领小学语文课堂“轻负高质”

一直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高负轻质”的顽症:一是识字教学“满堂灌”,机械训练,反复写,死记硬背,没有生命力;二是阅读教学“问题转”, 知识总动员,零零散散,松松垮垮,背离探究精神,丧失生成力;三是写作评价“老大难”,学习主体错位,自说自话,左右言他,评价活动匮乏,缺少生成力。

要破解以上问题,我们就要在新背景、新思维、新理念的环境下,切实引入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让“技术”催化“艺术”,改变课堂,改良课堂,从而丰富课堂场景,刷新课堂学习,引领语文课堂走向“轻负高质”。笔者现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黑板”变“白板”,刷新识字“起跑线”

很长时间以来,小学识字教学一直存在着“为教而教”的误区,纯粹是为了识字而识字,缺乏识字情趣,缺少拓展资源意识,一本课本一“捧”到底,机械练习一“抄”到底,宁可“嚼碎嚼烂”,也不“开放实践”,教者辛苦,学者劳苦,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更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现代教学技术飞速发展,“黑板”进化为“白板”的今天,我们再也没有理由以“技术落后”为由漠视机械、呆板的教学,而应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等现代技术优势,切实用技术升级带动创新意识,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识字学习环境,刷新识字教学“起跑线”。

鉴于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重点,我们可以尝试着用白板去破解“识字量大又枯燥无味”的困境,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弱、有意注意时间短”等特点的或图文并茂、或图音并茂、或声像并茂的方案,让识字“平面体”演变为识字“立面体”,吸引学生,激趣学生,激发学生。

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4》时,我们就用Flash精心制作了一个“声境并茂”的小动画《生字碰对碰,对话连连看》,让学生欣赏趣味对话,完成自主说话。动画内容如下:

“晶”对“品”说:你家难道没装修?

“个”对“人”说:不比你们年轻人了,没根手杖几乎寸步难走。

“日”对“曰”说:该减肥了。

“兵”对“丘”说:看看战争有多残酷,两条腿都炸飞了!

……

欣赏完短片,请学生从这节课学习的“晴” “情” “睛” “请”四个字里挑选一组,连连看,模仿示例说一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娱”。在轻松而充满趣味的氛围里识字,孩子们会学得更轻松、理解更深刻。同时,利用白板的书写和随意拖拉功能,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再演示一下“忄”和“心”、“日”和“目”的汉字演化,这样的识字学习必将会刷新“起跑线”,赢在“起跑线”,效果更持久、更深刻,真正是“为人生幸福奠基” 的将来发展时,而不是“死记硬背”的一般现在时。

二、“无声”胜“有声”,突围阅读“制高点”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文阅读原本是教材、编者、读者之间的“多边”对话和“多维”对话。可是受阅历、体验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通往“由文字到旨趣”的阅读之路上,学生单单从文字本身很难去穿透那些较为抽象的“旨趣”,尤其是处于儿童阶段的小学生,他们更习惯于在直观世界里发展自己的“心灵体操”。

对于那些需要“跳一跳”“捞一捞”才能理解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化繁就简”“简约而不简单”的资源优势,用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方式走进文本、对话文本、理解文本。

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时,我们就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用多媒体演示惊心动魄的视听素材:

百年罕见的洪水毫无预兆席卷而来,大地黯然失色,到处是废墟和瓦片,良田成沧海,难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危急时刻,最可爱的英雄们驾着冲锋舟,四处营救百姓,在混浊狂浪中成了中流砥柱……交通瘫痪,孤岛狼藉一片……回家的路是那么遥远……(显示影像图文)

此时此刻,我们把镜头定格在那些身穿迷彩服、穿梭在泥泞暴雨中的钢铁战士身上,教师随即声情并茂地抛出问题:

灾难来了,恶魔般的洪水在路上奔跑,面目狰狞,人们惊慌失措,陷入恐慌,可有一个人是例外的,他是谁?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做出了怎样的抉择呢?

此时无声胜有声。如此设计,在领略了一番“仿佛就在身边,仿佛就在眼前”的多媒体版情景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积极思维被调动起来,戛然而止的停顿顺应了学生“情感触点”的需要,他们有话说,说真情,突破了人物形象理解方面“纸上谈兵”的困境,突围了文章主旨“制高点”,人物形象更“形象”,情感体验更“情感”。

三、“互粘”变“互联”,丰厚写作“评价面”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可是,在“一支粉笔的战斗”环境里,没有现代化技术装备,作文写作评价,无论是“同学评”“小组评”,还是“教师评”,林林总总的评价往往都变成了“往事如风”,尤其是对那些处于“瞬时记忆”的小学生们而言,这样的“零库存”写作评价真的是难以做到“有过程”“有提高”。

多媒体世界同样是“多维”评价的精彩世界。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勾勾连连,写写画画,出现在一块黑板、一张纸上,到头来是满满一块“蜘蛛网”,混乱互粘,互评互进的写作评价只能是“隔靴搔痒”。而多媒体世界则不同,电子白板的“闪存”“回看”功能,完全能够实现“现场评点”“现场保存”,有利于写作积累,更利于比较反馈,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通、互联、互助,极大地丰厚了写作“评价面”,多维评价、即时评价、过程评价,实效实用。

譬如在教学《发现》作文课时,我们就设计了这样的评价活动:

欣赏配乐范文朗读《爸爸是只大熊猫》(图文同步),说说你的评价,利用白板录制保存功能,储存关键评价语,在自己的笔记本上适时标识,整理出你的点评、修改意见。

这样的设计,多媒体辅助,以评促写,丰厚的评价就是学生写作的“导航”,有情有景,有章可循,切实体现了“现代技术也是课堂生产力”,改善的是学习平台,提升的是真诚评价,收获的是作文“软实力”。

不过,再优良的技术也需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以上多媒体教学策略也要适时应用、择机选用,这样才能真正用现代教学技术培植优质课堂,引领小学语文课堂走向“轻负高质”。

(王桂娥,本科,小教一级。杨杰,本科,小教一级。山东省寿光市上口镇方吕小学,262732)

上一篇:浅析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下一篇:海上平台拖航、移就位作业风险分析与安全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