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兼施”,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时间:2022-10-27 12:12:56

“软硬兼施”,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摘要]语文教学法也有“软”“硬”之分。所谓“硬”教法,是以传统教法为主,即注重教师主导地位,重视基础知识积累的教学法;而“软”教法是新课标要求的“活”的语文教法,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法。语文教学必须先来“硬”的一手,在此基础上再来“软”的一手,“软硬兼施”,二者缺一不可。其中,“软”教法要注重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软硬兼施”;教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30-0098-02[ZW(N]

[作者简介]谭小平(1977―),女,重庆万州人,重庆市万州新田中学教师。

语文教学法也有“软”“硬”之分。所谓“硬”教法,是以传统教法为主,即注重教师主导地位,重视基础知识积累的教学法;而“软”教法是新课标要求的“活”的语文教法,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法。根据语文素养的内涵,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软硬兼施”,才能使学生全面提高。

然而,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试用,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偏颇:过分强调自主学习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忽视、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了人文教育和综合化,忽视语文学科的特点,弱化教学重点。也就是重视了语文的“软”教法,而忽视了“硬”教法。

一、语文教学的“硬”教法[HTSS]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忽视了这一点,语文教育只能是空谈,更不用说“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了。传统教学一味追求语文“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结果导致让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或者机械训练,使得语文教育始终处于落后状态,不能适应时代需要。如今,新课标一出台,语文教育就“反其道而行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使现在的教师和学生一时难以适应,结果使教学质量并不能得到稳步提高。刘国正先生说过:“我认为,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仍然是教育学生理解、热爱和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个基本点历久常新。”所以,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老老实实地积累知识,为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把课程目标落在实处。这就是说,语文教学首先要来“硬”的一手。

二、语文教学的“软”教法[HTSS]

(一)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确实是一个“活”的东西,语言本身就是不断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主张活学活用,这就是“软”教法。例如,阅读教学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语文新课标还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就是阅读教学的“活”。

(二)写作教学

在写作教学方面,新课程已经淡化了文体的练习,这是写作教学的一大解放。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这就需要平时在写作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自己想说的话,不必拘泥于条条框框,要放开手脚。过去的写作教学注重从表达方式、安排详略、条理清晰等技术性知识方面提出要求,过多强调写作规范,忽略了写作是“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如就文体而言,过去将散文机械地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等几种,而现在一些刊物中的杂感、随笔不属于以上三类中的某一类,然而我们仍然要管它叫“散文”。试看,前有钱钟书,后有余秋雨,以他们为代表的现代散文家,已经打破了文体的条条框框,敢于“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写作教学也应如此,而应该大胆去写,写出自己的风格。这就是写作教学的“活”。

(三)综合性学习

除了阅读与写作外,现在提倡综合性学习。这是最能体现出“活”的语文教学,因为它的学习对象、内容和环境都是“活”的,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上的“死”知识。综合性学习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现实;学习的过程是“活”的,不局限于教室,学生可以走进阅览室、图书馆,走向社会去收集资料;学习的手段是“活”的,学生既可以实地考察、采访,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获取知识;学习的方法也是“活”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学习内容和环境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这是综合性学习的“活”。

三、语文教学的“软硬兼施”[HTSS]

以上是语文教学的“活”法,即语文教学“软”的一手。语文教学还必须“软硬兼施”,方谈得上“全面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怀疑权威,这是个“亦软亦硬”的做法。例如分段教学,笔者不拘泥于教学参考,而让学生“自作主张”,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在阅读文本时,笔者让学生找出教材编排中位置安排不当的段落,或者文本中不太合适的句子,并让学生修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学生“自作主张”,这就是教的“软”,学的“硬”。

综上,我们可以明确,语文教学必须先来“硬”的一手,在此基础上,再来“软”的一手,“软硬兼施”,二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秦方奇.如何消除经典阅读中的历史隔膜[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5(11).

[2]郭绪明.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语数外学习,2014(1).

[3]赵耘.论“人文价值”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构建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2(12).

[4]杜建勤.“工具语文”向“人文语文”的跨越[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上一篇:小学数学开放性课堂教学探究 下一篇:语文写字教学的“五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