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斯特?巴纳德: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时间:2022-10-26 11:56:45

切斯特?巴纳德: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切斯特・巴纳德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他在人群组织这一复杂问题上的贡献和影响,可能比管理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人都更为重要。

组织的概念

切斯特・巴纳德出生于美国一个贫穷的家庭。1906―1909年期间在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由于拿不到一项实验学科的学分,1909年年未拿到学位的巴纳德离开哈佛大学,进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巴纳德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经担任过巴赫音乐学会的主席;帮助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制定政策;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担任新泽西州减灾委员会总监;1942年巴纳德创立了联合服务组织公司并出任总裁;1948―1952年担任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长。巴纳德在漫长的工作实践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而且还广泛地学习了社会科学的各个分支。1938年,巴纳德出版了著名的《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此书被誉为美国现代管理科学的经典之作。1948年,巴纳德又出版了另一重要的管理学著作《组织与管理》。巴纳德的这些著作为建立和发展现代管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使巴纳德成为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除了以上两本经典著作外,巴纳德还写过许多论文和报告,如《经理人员能力的培养》《人事关系中的某些原则和基本考察》《工业关系中高层经理人员的责任》《集体协作》《领导和法律》等等。由于巴纳德在组织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他被授予了七个荣誉博士学位。

巴纳德独创性地提出了组织的概念,认为组织是一个有意识地对人的活动或力量进行协调的体系,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经理人员。在此基础上,巴纳德又阐述了正式组织的定义、正式组织的基本要素以及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体系。他认为这个定义适用于各种形式的组织,从公司的各个部门或子系统直到由许多系统组成的整个社会。不管哪一级的系统,全都包含着三种普遍的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沟通。

好的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组织成员有协作的意愿意味着个人要克制自己,交出自己的控制权、个人行为和非个人化等。没有这种意愿,就不可能将不同组织成员的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一致地活动。

那么,为什么很多组织还能正常运转呢?那是因为个人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牺牲,能使组织的目标得到实现,从而会有利于个人目标的实现。如果个人认为自己所做的努力和牺牲不会有利于个人目标的实现,他就可能不愿意做出努力和牺牲。

因此,巴纳德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关系式:诱因≥贡献。

所谓诱因是指组织给成员个人的报酬,这种报酬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所谓贡献是指个人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做出的贡献和牺牲。由于诱因和牺牲的尺度通常是由个人主观决定的,不是由客观决定的。因此,组织满足这些诱因也是有点困难的。有的人看重金钱,有的人则看中地位,有的人侧重于自我目标的实现,对于不同的人,组织要给予不同的激励。

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如果没有共同的目标是发展不起来的。如果组织成员不了解组织要求他们做什么,做成功以后他们会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就不可能诱导出协作的意愿来。

对组织成员个人来说,组织的目标不一定是一种“个人”目的,但必须使他们看到这种共同目标对整个组织所具有的意义。组织动机和个人动机是不同的,而个人之所以为组织做出贡献,并不是因为组织动机就是他们的个人动机,而是因为他们感到,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实现他们的个人目标,并获得相应的满足。

经理人的职能

很多西方学者认为巴纳德的核心贡献是关于经理人员职能的论述。

在《经理人员的职能》的第四部分,巴纳德提出了经理人员的职能。他认为,在一个企业中,经理人员的作用就是作为一个信息相互联系的中心,并对组织中的各个成员的活动进行协调,以便使组织正常运转,实现组织的目标。他提出了经理人员需具有三项基本职能,分别是:

建立和维持信息交流系统。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的复杂性使得有必要建立一个信息交流系统。这是因为组织中的各个部分和要素必须联结为一个整体,共同的目标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并且让组织的成员都接受,使活动的进展维持正常的顺序,这些要求离开信息交流系统是不能很好地实现的。即使有沟通渠道,也应该是方便和直接的。这样的信息系统也就是经理人员组织。经理人员组织的建立包含确定经理人员的职务以及找到合适的人来担任这些职务,让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这样的经理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素质,他们要善于领会组织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使组织中的各个部分协调地工作,这是经理人员最重要的品质;他们还必须领会到与组织有关的整个形势和组织所承担的责任,他们要忠于组织,要有勇气、有判断力,受到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由此可见,建立一个这样的信息系统是需要技巧的。

获取必要的服务。这项职能主要指的是以下内容:招募和选拔能力最好的、做出贡献并协调地进行工作的人员;采用巴纳德所说的维持组织的各种方法和手段。比如说士气的维持,诱因的维持,监督、监察、控制等的维持,通过这么多的维持,来保持组织系统的生命力。如果这些因素维持得不好的话,对组织的正常运转非常不利。

管理学方法论

巴纳德管理学的方法论,是以职工和组织的区别和联系为基础的。他认为,每一个职工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人,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学习和了解周围的事物,但他们并不真正了解自己,他们的行动往往受到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个人的需要和情感的影响。很多时候,他们的行为往往是主观的、非逻辑的,和组织对他们的要求有区别的。

巴纳德用组织的“效力”和个人的“效率”将组织中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联系起来,解决了这两者的不一致。

他认为,个人参加组织进行协作,是为了实现那些他们单独做时实现不了的目标。如果协作是成功的,达到了组织的目标,这个协作系统就是有效力的。但效率则不同,它是指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满足程度。由于协作是每个人为了满足个人的目标而产生的,如果他们的个人动机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停止贡献力量或退出该组织,因为从他们的观点看来,这样的组织是无效率的。在很多方面,巴纳德对组织中管理职能的观点远远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

巴纳德关于组织、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以及经理人员职能等观点仍然被广泛地采纳和应用。虽然巴纳德的著作比较深奥、抽象和晦涩,但是他对管理学发展的贡献处处闪耀着无法掩盖的光芒。很难想像,没有巴纳德的理论,管理文化的发展会是什么样子。

上一篇:当品牌遇上PM2.5 下一篇:激励员工的薪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