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状况及分析

时间:2022-10-26 11:28:35

咸丰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状况及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咸丰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得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成咸丰县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与国家要求的基本框架一致,但也存在不足而影响了文化建设的健康运行和发展。

关键词:咸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分析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公共文化文化服务体系即以实现公民文化权益为逻辑起点,从根本上满足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向公众提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行为及其相关制度与系统的总称,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外延

总体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文艺精品、文化知识传授与传播、文化娱乐与传承、农村文化等方面。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指定的一套鼓励与保护发展公共文化的政策、法规、地方性条例及文件;二是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这个体系包含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南剧团、文化稽查大队、新华书店、电影院、电视广播通信网络、社区广场、乡镇文化站、乡村图书室、乡村文化活动室、科技推广培训辅导室等等;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队伍体系;四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具体活动内容;五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一系列配套建设。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农村,基本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四、咸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状况分析

2001年11月,县级机构改革,咸丰县文化局、体育运动委员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合并,组成县文化体育局(简称“文体局”)。文体局内设办公室和文化艺术、体育事业、新闻出版、政工股,加挂新闻出版局、文学艺术联合会牌子。下设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南剧团、文化市场稽查大队、业余体校等六个二级单位。

在国家整个一个大的文化政策背景下,咸丰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夕,曾呈现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一派好景象。从县城到乡镇,从城镇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县城居民和乡村百姓都享用着党的好政策带给他们的实惠。喜欢看书的进县图书馆,爱看戏的去南剧团,广播电影电视逐一进入千家万户。各个文化服务机构健全:图书馆、文化馆、文管所、体校、电影院、乡镇文化站等,这些部门单位事业运行良好,各行业业务开展紧锣密鼓,事业虽受地方财力有限的条件制约,但人才队伍稳定,各部门均有一支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队伍孜孜不倦地干着自己的本行,各行业均呈健康良好的势头发展着。以2005年为分水岭,之前,咸丰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有省、州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处,馆藏文物221件,馆藏图书7.5万册;各类文化事业(服务)机构84个,其中电影院12个,图书馆、新华书店、南剧团个1个,文化馆(站)12个,村级文化室56个。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机关文化、校园文化、院子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各具特色;文艺演出(展览)丰富多彩,文艺创作百花齐放。在1986―2005年间,全县先后举办大型文艺演出100余场,美术、书法、摄影展览200余次,送戏下乡2000余场。涌现了一大批文学、美术、书法、摄影、雕刻、音乐、舞蹈等地方名人,出版文化专著13部,编印内部文学书籍4部,1000余件作品获省、州奖项。文化市场繁荣,拥有音像制品、网吧、电子游艺室、书刊零售、歌舞厅等10余类;文化经营单位和摊点300余个,从业人员2000余人。

(一)文化体育机构建设

文化基础设施大力削弱,全县上下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方面处于退步状态。

1、首先看看咸丰县的原有的几个最起码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档案馆:作为图书馆、体育馆、文化馆的馆舍建筑可以说是一个地区最醒目最具代表的文化标志,看一个地区一个县市的经济、文化发达程度和政府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便以这些建筑就可见一斑。如今,县政府已将县“五馆”(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民族博物和体育训练馆)建成在县城大坝,可选的地址是否有些偏离和违背建设要求,就象远离消费者人群的百货大楼不能得到商业效益一样,至少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能满足广大居民的需要,那么文化服务的公共性就不能体现。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五馆”得以建成,但长达5年时间没有,无疑是对广大百姓享受政府给予的文化的忽视。

2、再看看咸丰县的电影院,地理位置处于咸丰县城的黄金地段----红旗路与沿河路交叉地带。咸丰电影院全称咸丰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在1985年,内设办公室、放映技术、宣传发行股,负责全县国办队(院)、民办公助队及个体队的影片发行、财务管理、技术辅导、放映宣传等工作,下瞎尖山、活龙坪、杨洞、甲马池、小村、清坪、黄金洞、丁寨等8个乡镇电影管理站,全县放映人员90人以上,此后逐年下降。2000年,咸丰县冲在改革队伍的最前沿,一改过去红火的电影放映让电影人各奔东西,51名在岗职工买断工龄,仅安置退休职工20人,保留电影院,属文体局管理使用,如今也只剩下破烂不堪摇摇欲坠的一栋房子在风雨中飘摇。

3、还要看看的是咸丰县各乡镇文体服务中心。2006年,为响应湖北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咸丰又首当急先锋。“七站八所”的改革,文化站首当其冲,一改以往“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变原来的事业单位性质为民办非企业单位,11个乡镇文化站全部转制为文体服务中心,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中介机构,不再与乡镇保持行政隶属关系,文化站人员全部退出事业单位编制和财政供养序列,与乡镇人事权属关系自行解除,档案移交县人才交流中心管理,也就是成了一个叫“民办非企业”名称的组织机构,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近多年,直至2014年才收编归为县文体局管理的事业单位。

4、再来看看文化馆。

在2000年前,文化馆内设美术、摄影、音乐、舞蹈、文学辅导兼创作室、有职工12人,以后逐年只退不进,到如今又添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现有人员却仅仅5人,疲于应付地承担着全县的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辅导、培训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在堪忧。

(二)用人机制紊乱,随意性太大,人才队伍建设意识淡薄。

咸丰县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干部用人机制灵活多变,从某种程度上是否缓解和避免了某些工作矛盾或者说出于其他因素考虑,但总的说来,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识比较淡薄。以文体部门为例,行业职员整体素质不容乐观,素质偏低,专业人才匮乏。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化机构中的人员都经过多方考察严格筛选而择优录取,所用人员都各有一技之长,各个单位针对各自的岗位经常性进行业务技能、知识强化训练的比赛活动,相对于现在,其政治素养、组织能力、业务技能和水平都比现在的略强。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组织上用人几乎有些随意,是人为化,领导或者组织部门想把什么人放在什么位置就放什么位置,完全不按其能力、水平、专业特长等客观条件用人,任人为亲的现象比较严重。抽象性地所谓“德能勤绩”的考核也只是一个表面的量化而已,根本评估不了一个干劲十足、加班加点有真实绩效的人。

(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管理有些紊乱,专业艺术文化与群众文化活动不分;群众文化各自为阵。

九十年代的群众文化与专业文化区分十分明朗,全县自上而下的群众文化活动都很秩序化地由具体负责全县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单位文化馆具体承办,主办单位如文体局只需宣传政策,提出要求,监督管理承办单位的整个活动全过程的有序进行即可。专业剧团在九十年代前后,无论是上班时间路过还是抽专门时间去考察,从南剧团院内总能传出专业演员发出的南剧唱腔声,也时常能听到专业演员排练南剧的时尔温柔婉转时尔高亢舒展的打击乐器声,清晨还能从院内职工家阳台上发出阵阵练唱的声音,但近年来,好象比较沉寂,生产专业剧目和专业演出单位或许是出于大的政策环境的改变不得不疲于应付,时间往往花在了一些群众文化活动的举办上了。作为具体负责群众文化活动的文化馆似乎如今成了单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担负群众文化的组织、培训、队伍建设、艺术创作和辅导功能的文化馆在这些方面的工作都几乎尽丧全无,明显的呈现出专业艺术与群众文化不分,行政管理与事业承办不分,各自为阵一片乱象。

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一)兵马要动,粮草先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建设是基础。

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设备的重要性,坚决防止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办公楼擅自拆迁或变更使用,切实提高各个公益服务单位和窗口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相应的利用价值,从而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二)培养训练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单位、一个团队充满活力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也是发展事业必须的生力军,要认真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培养和规划,结合各个专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从单位实际出发,让有基础、肯钻研、有上进心的同志接受上级的组织的培训和学习,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出台和设置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岗位,按照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原则管理人才,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发展要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

(三)统一协调,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政事分开是保障。

从上到下,从行政管理单位到基层事业单位,从官员到职员,大家都按照规定的职能和赋予的权力,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能作用,做到不缺位,不空位,不越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干好自己的事。官员要顾全大局,将所管辖的单位统一指挥并作好协调,下属职员及各属单位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识大体、顾大局,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齐心协力、密切合作。

(四)老生常谈的是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建设

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要发挥主导作用,确保对文化建设的投入要随同级政府的财政增长而递增,尤其对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文体中心(文化站)的设施设备和公用业务资金得到充分保障和落实,以政府为主体,其他社会部门协力共同搭建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并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充足稳定的资金投入是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前提。资金投入不足和来源渠道单一,一直是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原因。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一位的工作就是努力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机制。

参考文献:

[1]《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一卷)》颜佳华主编

[2]《咸丰县志》1986―2005年版

[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求实理论网

上一篇:博物馆双重营销理念下的公益与经济双赢 下一篇:论电气技术在住宅电器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