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时间:2022-10-26 10:20:17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一,黑板加粉笔,直尺加圆规,学起来难免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进课堂加大课堂容量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运用

随着多媒体逐渐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初中数学课堂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传统数学教学使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解,模型演示,教师和学生交谈,学生练习等,而多媒体数学教学使用的教学方式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交互性强等特点。下面就谈谈自己用多媒体上数学课的一些体会:

一、加大课堂容量

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优化教学信息、增加教学容量来增强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传统教学中,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语言描述和板书等方面,语言陈述的内容过多,学生抓不住重点,前后内容联系困难。板书内容过多,不仅挤占时间太多,而且不利于老师的课堂组织,难以取得好的效果。而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例题、习题,使教与练的容量大大地增加。

例如,许多学生学习几何有难度,总是无法想象那些空间。传统的几何教学中的教具运用,并不能使抽象的几何概念真正的形象化、具体化。而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几何概念真正“活”起来。在用《几何画板》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使直线转动,产生与已知圆的相离、相切、相交的各种动态的位置关系,并在旁边显示圆的半径(R),并动态的显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学生们可以一目了然的动态的了解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与圆的半径(R)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推出圆的位置关系,与圆的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相离R

多媒体可以让教师节省出大量的板书时间,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最大限度的信息量,争取了更多的思考时间,可以利用图形的颜色和图像的闪烁给学生以暗示还可以通过平移和旋转使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发现中掌握知识。还可以利用师生界面进行超级连接,达到师生互动,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动态的,“活”的几何。

例如,在三角函数应用的习题课教学中,通过电脑预设《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和矩形,解三角函数应用题》的内容和多个例题的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 进地突出重点,学生从中归纳出解题的重要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再如,在教学 “认识三角形”时,先让学生观看一组由三角形组成的各种图案,以此来揭示课题:认识最简单的 多边形——三角形。 然后让学生拿出他们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进行观察、测量、比较,来揭示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组成元素。再让学生对现有的三角形图片和纸片进行分类,教师来归纳总结三角形的分类情况。最后,再出示一组课堂练习,强化知识点。这样融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教学生动直观,大大地提高了课堂容量和学习效率。

二、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激发和培养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依据教学内容对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就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认知感官主动地参与学习。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画面,加上鲜艳的色彩引起学生注意,用直观的图形及和谐的声音使枯燥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使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有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教师对画面图形的操作,利用线段,角的闪烁,平移、旋转、对称等对学生进行解题的暗示,使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解题的兴趣。这比传统教学中的:“看这里,跟我学,请注意”的喊叫要强很多。这样不会使学生因为逆反心理产生厌学情绪。例如在讲授《中位线定理》时,可以通过平移、旋转、对称,在暗示中讲解中位线定理,图形中的闪烁、旋转学生几乎体察不到教师的提示,不自觉增强了学习几何自信心。再例如在讲授“边角边公理”时的课件设计了翻画片找全等三角形的游戏。在提高了学生判断能力的同时,又增加了学生学几何的兴趣。这一切无不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以学生 为本的理念。线段,角的闪烁,平移、旋转、对称等对学生进行解题的暗示,使学生有良好的心境。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解题的兴趣。

总之,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同时,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使课堂教学形象、具体、生动、直观,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理清概念,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繁为简,使具体的画面与抽象的数学内容紧密联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内在潜能,使学生正确形成完整的数学体系和空间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2]丁尔升.《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3]查建敏.《中学数学教育学新论》.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

[4]张奠宙.《数学素质教育设计》.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5]刘安君等.《数学教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上一篇:浅析初中科学“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与设计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城乡结合部学生对英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