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工荒”不“慌”经济

时间:2022-10-26 09:59:51

新“民工荒”不“慌”经济

经济危机背景下新“民工荒”的出现绝不仅仅是经济复苏的单一表现,同时也蕴含着中国下一轮经济增长可能出现的新趋势和新特征。

“民工荒”是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也是中国企业长期以来对廉价劳动力供给的依赖心理的一种急切表现。

这次“民工荒”具有新的特点,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以后,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很多经营管理不善、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遭到重创甚至破产之后,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理性地将生产经营基地逐步向中西部及农村转移之后,形成的―种新现象。我们不坊称之为新“民工荒”现象。

东中西部均衡发展端倪

这次民工荒应该是从2009年4月份就开始出现。深圳市2009年4月份就出现用工缺口23万人,到6月份用工缺口超过6万人。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2009年7月供求报告显示,企业需求总人数603万人,求职总人数354万人,用工缺口达25万人。2010年年初的民工荒比过去都来得猛烈,仅珠三角初步估计已缺工200万,其他省份也遭遇人手不足困境,农民工找工作变得非常容易。《楚天金报》报道称,武汉本地企业缺工达8万,还要跟沿海地区企业争抢劳动力,缺工形势十分不妙。因此,武汉市实施“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服务”的举措,以吸引本地民工留下别走。民工荒俨然已经成为全国性的问题,而且很可能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将要长期存在的现象。

沿海和大中城市新“民工荒”的出现,也是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农民本土就业和自主创业增加,大大减少了外出机会的结果。根据调查,以往一直在外打工的部分农民,学习到了经验和积累了资本之后,在外部机会减少的情况下回乡自己创业,并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当地的就业,这是沿海出现民工荒问题的主要原因。另外,在各地政府长期招商引资政策的鼓励下,一些具有先见之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主,已经逐步在中西部和农村劳动力比较富裕的地区建立了分厂和各种生产基地,在危机冲击和沿海发达地区以及大中城市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重新获得了比较优势,目前已经显现出了很好的发展势头。这些企业对于吸收返乡农民工本土就业也贡献很大。

沿海等发达地区的企业将会面临增长转型的阵痛,粗放的外延型增长将被历史抛弃,劳动力不足和劳动力成本增加会逼迫发达地区的企业必须走集约、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创新,节约成本,打造品牌,寻求发展新路。创新将成为沿海及其他发达地区企业发展的主旋律。这些企业的转型如果成功,将带动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和产业发展的升级。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企业出现“民工荒”,中西部民工在家自主创业相本土就业,也说明东部沿海经济的发展对中西部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也是东部与中西部均衡发展进一步深化的开始。

可能带来温和通胀

新“民工荒”的出现是劳动力市场出现逆转、劳动力供不应求的一种表现。为了吸引农民工去打工,沿海企业必然逐步提高用工工资,所以新“民工荒”的出现必然带来农民工工资水平的上升。这将加重沿海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增加经营成本。在经济危机没有根本改变、外部需求仍然不足的情况下,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必然会给沿海企业的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部分企业可能会因为劳动力不足,或者用工成本过高而导致破产倒闭,这是未来需要警惕的新问题。

农民工工资水平的上升会进一步引发新一轮的加薪需求,社会整体工资水平会在未来1~2年内进一步提高,这是好事,但是有可能引发温和的通货膨胀。在投资与消费旺盛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引发成本推动与需求拉动的混合型通货膨胀。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混合型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比较大。经济的发展伴随温和的通货膨胀这是一种正常情况,某种程度上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政府而言主要预防的是出现恶性通货膨胀。这需要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密切关注经济的发展,相机抉择,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恶性通货膨胀的出现。

上一篇:经济刺激政策退出平衡术与路线图 下一篇:短期国际资本流入规模重新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