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余年西迁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承传基因

时间:2022-10-26 09:08:14

250余年西迁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承传基因

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迄今保留着较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和艺术。

2015年5月17日,伴着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的采风团队带着非常期待的心情奔赴此次采风活动的最后一站――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这个全国唯一的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去感受锡伯族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我们驱车驶入察布查尔县,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非常精致的小房子,规整、干净。沿途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颜色亮丽的房屋,淡淡的粉色、蓝色、黄色、紫色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非常愉悦和舒适的感觉。我想,这大概就是锡伯族人民性格的体现,在豪爽、奔放的天性中透露着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一、民间艺人艾锡阿与东布尔

我们首先来到了东布尔传承人艾锡阿老人的家中,知道我们要来采访,老人早已将自己的四件乐器备好,等待着我们的到来。艾锡阿,家住维依齐村,是出生于1931年的锡伯族民间艺人,今年已经有84岁的高龄,自幼跟随父亲学胡演奏,年轻时期在牧区当过军医(兽医),后来在与哈萨克牧区的人们交往过程当中学会了哈萨克族冬不拉的演奏,并且自学了锡伯族民间弹拨乐器东布尔的演奏。老人把他的四件乐器展示给我们,分别是:高音东布尔、中音东布尔、锡伯族的二胡和曼陀铃,老爷爷非常自豪地说,这些乐器我生下来就会弹。

艾锡阿老人现场用中音东布尔为我们演奏了一首《耶其那》,在锡伯语中为黑土地之意。东布尔这件乐器不仅可以独奏,还可以用于弹唱和舞蹈伴奏。老艺人告诉笔者,在传承方面,老艺人目前有三个东布尔琴的弟子,都是锡伯族的青年,其中一位在东北上大学,寒暑假回来学习。除此之外,察布查尔县的文化馆还曾经扶持举办过一个东布尔的青年培训班,这个班上培养的少年多是县上的中小学生。另外老艺人艾锡阿告诉我们说,他作为自治区传承人,每年会有4800元的财政补贴,对于他来说在这里生活是非常幸福和愉快的事情。

二、锡伯族民间歌王佟李梅的歌与舞

今年已经80岁的佟李梅老奶奶是在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伯族民歌的区级传承人。佟李梅老奶奶12岁开始学习锡伯族民歌,15岁时参加村里的文化队,1979年曾经参加由中央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座谈会。

佟李梅老奶奶是察布查尔县公认的锡伯族民间歌王,在锡伯族民歌里她最擅长唱田野歌曲。田野歌又分好多种,有爱情歌曲的和交流性歌曲两类,老奶奶最擅长唱爱情类的歌曲。在现场,老奶奶就为我们演唱了一首她即兴创作的歌曲《迎接亲人》,也就是迎接我们。

在采访的过程中,老奶奶还与察布查尔县原文化站站长关新昌一起合作为我们演唱了锡伯族汗都春歌曲《四季歌》。这种歌曲是专门在节假日的演出场合中演唱的,汗都春是戏曲,有剧情,都是两个人在对唱的形式进行,有嘻戏逗趣的功用,表现的是有争执的两个人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达成一致的状态。

老奶奶虽然已经80多岁,但身体依然硬朗,性格也特别开朗,每当艾锡阿老人弹起东布尔的时候,佟李梅老奶奶就会情不自禁地随着他的东布尔旋律跳起锡伯族的贝伦舞。老爷爷弹奏的东布尔旋律较简单,但有着明显的节奏变换,佟李梅奶奶的舞蹈动作也会随着节奏的变化不断变化。通过观赏发现,贝伦舞更加注重上身、手臂和手上的动作,手臂随着伴奏乐器的节奏变化交替舞动。在我们一起吃饭前,察布查尔县原文化站站长关新昌和老奶奶一起伴着老爷爷的琴声又为我们跳起了舞,舞蹈的节奏全部由弹奏东布尔乐器者掌握。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贝伦舞的舞蹈伴奏乐曲共有20多首,如醉舞、拍手舞、找妻舞等都有相应的伴奏曲,都是来自于生活。原文化站站长和两位老艺人都非常热情,我们也非常有幸在现场观看了原文化站站长跳的醉舞、几位艺人一起跳的拍手舞。由此可见,贝伦舞不仅展现着锡伯族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更体现着他们积极、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跳贝伦舞不需要特殊的场地或时间,只要弹起东布尔,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跳起贝伦舞。可见,贝伦舞是深深流淌在锡伯族人血液中的民族文化艺术纽带。

三、 锡伯族民间音乐文化保护现状

通过对察布查尔县原文化站站长关新昌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锡伯族现在只有一位国家级的传承人――贝伦舞传承人。文化站里主要是在做传承工作,经常会将传承人们聚集在一起,在节假日,例如三八妇女节等节日中进行演出活动。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还在传承方面进行了创新,以民间生活、民族服饰为元素创立了锡伯族特色的秧歌剧,称为汗都春。堆齐牛录乡就是“汗都春艺术之乡”,在加快抢救和保护锡伯族“汗都春”民间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

原文化站站长关新昌表示,察布查尔县每年都会给文化站拨款五万元的开发经费,用于锡伯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像今天我们见到的区级传承人――艾锡阿,每年都会拿到区里4800元的补助。但是,像去年刚刚被评为传承人的佟李梅,她的补助资金还没有到位。对于文化站的传承工作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政府的资金支持。

四、 对于锡伯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思考

通过本次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原文化站站长关新昌和两位民间老艺人的交流,我们对于锡伯族的民间乐器东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在佟李梅奶奶的贝伦舞和田野歌中感受到了锡伯族人那种质朴乐观的天性。只有真正的近距离的接触才能够深切地感受到锡伯族音乐文化在锡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它深深地融入到锡伯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由此我想到,对于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最有效的就是这种活的传承方式,让它以最自然的形式存留在人民的生活当中。每当我看到坐在身边的锡伯族艺人很自在地唱着歌曲、自豪地扭动着肩膀跳起贝伦舞时,我明白,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文化认同,它很自在地存在于这块土地上并深深地镌刻在锡伯人的生活中。

上一篇:杜绝农村低俗“脱衣舞” 下一篇:歌剧《图兰朵》西方都会版与张艺谋鸟巢及紫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