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到底怕什么?

时间:2022-10-26 08:58:27

步入到2014年,有关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其更成为今年两会的一个重要热点。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进一步明确了国企改革的方向及路径。报告明确指出,接下来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要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

某种意义上来说,国有资本的开门纳客意识,对于民营资本绝对是利好。在近些年一些竞争性领域已实现充分竞争的前提下,非公有资本总想挤进国有资本垄断的领域,为自己寻找下一个利润增长点。如今愿望实现了,还能不高兴?

但事实还真的并非如此。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一些民营企业家都或多或少地表达出了对于混合所有制的担忧。那么,面对“混合所有制”这盘好菜,都有哪些因素,导致民企不敢轻易下筷?

能不能取得话语权?

当民资入股国有资本时,首先最关心的,往往是自身在混合企业中持股比例和角色定位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持股比例的高低往往意味着民资在企业中话语权的多少。

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指出,大型国企特别是央企母公司多数属于国有独资,资产规模动辄上万亿,少说也有几百亿。而民营企业发展时间不长,多数规模小,资产达到上百亿上千亿的企业只是少数。即便有能力投资几百亿,在一些央企中占股比重还是很小。因此,在大型国企母公司层面吸引民间资本,并非是“敞开怀抱”就能做到,这好比“让姚明和一个十多岁的小孩打篮球,是无法玩起来的”。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赵农则表示,从过去20年的国企改革经验来看,当行政性垄断可以获得利益的时候,国企就会通过利益相关的权力机关设置行政性垄断。因此当前首要的是通过舆论或者政策打破行政性垄断的壁垒。他甚至更为直白地指出,“当民营资本不能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其实就是羊入虎口。”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就带来了一份《关于以民企为主导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提案》。郭广昌建议,在将来,应逐步形成以民营企业为主导的混合所有制模式。特别是在竞争性领域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国家应该明确民营资本在经营中占据主导地位,让民资充分发挥市场化的管理手段,改变部分国企低效的经营决策和人员管理方式。

“甚至,当前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其实可以借鉴并推广杭州市的创新做法,即,将国资以优先股的形式部分留存于改制后的企业中。这样,既满足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现实要求,同时又保证了民资拥有企业经营的话语权,还可以发挥优先股要求稳定回报的特点,可谓一举多得。”

政府的手能否更合乎市场规则?

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所经历的一件事情,使他对于国企行政化弊病有着很切肤的感受。

几年之前,他和某地政府共同出资,成立了一家期货公司。股权比例上,国有资本占股大约60%,为第一大股东,袁亚非的企业是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大约30%。但成立后,他却并没有从这家公司身上看到混合所有制企业本该具有的活力,反而国企顽疾却“阴魂不散”。比如在体制上,公司决策、项目等都需要向上级公司、国资委等部门汇报,经领导批准后再执行。袁亚非说,公私混合的目的就是市场要起作用,并且起决定性作用,现在投了那么多钱,并没有现代企业的制度,“我天天祈祷着领导给我派个好干部来,要不我的钱跟着你没什么用?拿我们做个道具摆着。”

而另一位来自央企的人士对此同样深有感触,“现在政府对国企还是管得太多、太具体,国资委几乎样样都管。再就是对企业的评价体系不科学,基本都以当期效益、规模为主。”他认为,政府什么都管,什么都抱着,企业的市场免疫力就不可避免地会越来越差。

该人士认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成立以后,国资委的角色定位也应该发生转变,其更应该履行的是出资人的角色,以产权管理为纽带,依法通过公司章程,通过公司的治理来围绕“管好资本”这四个字落实出资人的职责,而不应该干预企业具体的经营活动。

在这些企业家看来,当前,无论是民资参股国企、还是国资参股民企,发展混合所有制,均应该大力推行现代公司治理制度,以避免大股东的“一言堂”,对于部分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非上市公司,也可尝试设立独立董事制度。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回归市场,一切按照市场的规则办事情。政府的手伸回去,让市场的手伸出来。否则,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会有出路。”袁亚非说。

拿出的是肉,还是骨头?

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恐怕民企最想知道的,就是将来国家到底会开放出哪些领域出来?拿出的是肉,还是骨头?

天津滨海浙商投资集团董事长连良桂发现,天津在推动一批国企用混合所有制的方式合作转型时,“梳理出130个项目拿出来以后,结果都是垃圾项目,好的项目都不拿出来。”

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工商联主席李卫华认为,“混合所有制要处理的第一个问题是,政府应该拿出国企的优质资产与社会资本重组,而不是甩包袱把劣质资源推向市场”。

实际上,按照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之前的表态,接下来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将主要采取四种形式:其一,涉及国家安全的少数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可以采用国有独资形式;其二,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企业,可保持国有绝对控股;其三,涉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业的重要国有企业,可保持国有相对控股;其四,国有资本不需要控制并可以由社会资本控股的国有企业,可采取国有参股形式或者全部退出。

但是众多民企对此似乎都没有多大信心。有分析认为,前三种形式,多出现在一些国企资源垄断的行业,面对这样一些家当吓人并由“当官的”把持的国企,民企进去了之后会不会狼入虎口。而至于第四种“不需要控制”的行业,近些年的发展,早已经实现充分地竞争,哪个民资还会专门去找国资来混合?

国资改革专家周放生认为,若想消除民资进入国企行政垄断领域的顾虑,则需要在负面清单的基础上,还要建立起权利清单。负面清单是指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即是为企业行为划定活动区域,而此次的权力清单,则是对政府行为进行规范与规定,限定其权力边界。明晰每个单位、每个职位的权责。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民资投资信心。

上一篇:海伦?克拉克:不惧改变 下一篇:王蓉:践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