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环评脱钩”之东风扬帆起航

时间:2022-10-26 08:13:16

“智环创新公司开始扬帆启航了!我们开张了!开业了!”6月24日,广东智环创新环境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环创新公司)举行揭牌仪式,该公司董事长叶向东向外界宣告,智环创新公司正式起航。

智环创新公司的成立,也标志着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省环科院)环评脱钩工作全面完成,在广东环评脱钩工作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稳妥有序推进脱钩

环评是阻挡污染的第一道防线,根据法律规定,建设项目无论大小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2015年2月9日,中央第三巡视组向环保部反馈“红顶中介”等环评领域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在同年的全国两会会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向社会承诺,环保部将在环评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制度上解决“红顶中介”的问题。

2015年年底,环保部直属的8家环评机构率先完成脱钩,人员完全脱离,财务全部脱离,与环保部没有任何资产方面的联系。另外,全国各地完成了140家环评机构脱钩工作,不仅是环保部环评机构脱钩,地方各省市县环保部门环评机构也都要脱钩。

省环科院作为广东省环评重点单位,高度重视环评脱钩,2015年3月开始正式启动脱钩工作。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也十分关心环评脱钩工作,专门成立环评脱钩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在厅长专题会和厅务会上研究脱钩工作进展情况。在省环境保护厅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省环科院环评脱钩工作有序推进。

一年多时间里,在经历了研究学习政策文件精神、员工思想状况摸底、起草脱钩方案并多次修正、推荐牵头人、上报厅党组审批、注册成立智环创新公司、向环保部申报资质变更等各个阶段后,于2016年6月8日,环保部正式发出公告,批准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评资质证书中的机构名称变更为自然人出资成立的广东智环创新环境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这标志着省环科院项目环评脱钩工作圆满完成。

迎头赶上,力争再创辉煌

“环评机构改革政策顺应了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也是环保科技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环节,不仅有利于建设项目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将推动整个环境管理体系向着更加科学、更加精细的方向发展。”省环境保护厅副巡视员符红对省环科院环评脱钩工作给予了肯定,他同时寄语智环公司,要立足于之前在省环科院打下的技术基础,承前启后,延续环评业务优势。并希望智环创新公司大胆创业,抢占市场高地,尽快成为领域龙头。

“智环创新”,取意是“智慧环保、创新创业”,这是时代的脉搏,是经济结构转型的推手。“未来,我们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叶向东坦言,智环创新公司不再是省环境保护厅、省环科院的工作团队,而是直接面向市场的民营企业,与众多环评机构处于同一起跑线。面对这一新的变化,叶向东敦促智环创新公司全体员工,作为从省环科院脱钩出来的团队,要充满信心,团结一致,发扬“协同创新、共享发展”的精神,敢想敢干,严格要求自己,有目标、有追求,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消除庸懒散奢等不良行为,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实际行动,真正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再创辉煌!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叶向东表示,智环创新公司将紧紧依托省环科院的技术力量和人才优势,打造与建立科技平台,提升技术、业务团队的整体素质,持续、健康、稳步地发展成为一家以市场为导向、技术为支撑、咨询服务为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管理先进的全过程环保服务的国际环保咨询公司,力争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多作贡献。

同时,智环创新公司将建立并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努力建设成为团结、朝气、温馨的大家庭,正确地引导员工的工作动机,让全体员工自觉自愿地、努力地工作,创造良好的绩效,实现个人的价值。

精诚合作、优势互补,积极为环保事业做奉献

“环评业务无论是对环科院整体实力的提升,还是对战略品牌的建立,都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省环科院副院长汪永红坦言,后环评时期,随着环评的彻底脱离,环科院在业务和市场方面必然将受到冲击和挑战。

对于未来的发展,汪永红表示,随着全省环保科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省环保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号角的吹响,省环科院将更加明确地定位于“广东省环境管理决策核心智库”,紧密围绕“十三五”时期广东环境管理中心任务,精准对接水、气、土三大战役,同时加快环境政策规划、环境损害鉴定等优势学科的培育和产学研基地的协同推进,全力为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管理作出更加科学、更加精细的支撑服务。

“今天正式完成的环评脱钩工作,对环科院和智环公司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汪永红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期待省环科院和智环公司立足广东至全国环保领域,精诚合作、优势互补,继续为环保事业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当前我们处在“十三五”启动初期,环保科技支撑地位日益凸显、国家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这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无限机遇,符红认为:“无论是脱钩出去的环评技术人员们,还是留下来的人员,施展才能的机会都会越来越多,展现给我们的将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上一篇:走班制下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牡丹令(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