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配网设备维修办法

时间:2022-10-26 07:49:28

基本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配网设备维修办法

摘要:文章论述了配网设备的性质分类,按设备重要程度制定设备评价周期和检修周期,重点完成了关键节点的检修工作,抓住主要矛盾,合理分配有限的检修资源。同时,积极开展配网带电作业,配网带电作业充分与配网检修、缺陷处理相结合,进一步缓和检修工作与供电可靠性的矛盾,最终达到提升配电网精益化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配网设备维修;配网带电作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4-0065-02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给基本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配网设备维修工作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供电负荷的增加,电网的发展速度与日俱增,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在电力行业的资产管理中融入新的理念和新技术以及新的管理手段,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基本全寿命周期资产管理,从合理规范、优质服务、安全管理、设备检测等多方面的综合应用,从而提升资产的使用寿命,降低整个寿命的成本投入,更好的实现电力发展的资产可靠性的综合优化。

1概述基本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基本内涵

1.1基本全寿命周期管理概述

基本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起源于全周期成本管理的理念和内容延伸,在国家电网行业的发展中,实现效能管理、成本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等一些综合技术手段的应用,在立足电力设备维修的基本行情,具体实质就是深入电网企业的技术特征和市场特点,是一种系统理论,为了实现新时期电力行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主要是以资产管理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的整体项目出发,围绕统筹管理中的资产规划、设计应用、材料采购、建设主体、试验检测、技术改造等多方面进行管理,追求资产寿命周期的成本最优化,从而实现系统化的科学管理。

1.2优化成本效益的最佳手段

从当前电力行业发展的空间来看,尤其是电业企业基本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整体要求,可以说,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优化资产成本效益的重要手段。通过在规划、立项、设计和设备招投标等决策环节将建设和运行阶段进行通盘考虑,以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寻找初期投入与后期运行维护费用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改变“割裂二者关系、片面追求初期投资最低”的做法,有效地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衔接。达到资产质量的优良和运行维护费用的优化,从而非常显著地降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总体成本,提高公司资产的运营效率。

2基本全寿命周期管理在配网设备维修中的现状

2.1指导性价格的计划分配

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尤其是从以前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企业的主体性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包括工程的传统预算以及定额上,都发生了一定的改革,因此,在配网设备维修管理上,实行计划价格变为指导性价格,包括价格指数。建筑材料价格、人工单价及机械台班单价,也包括构成建筑产品的物化劳动价格,均由主管部门定期,供甲乙双方参照执行,这样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企业思维的主体性,影响企业工程建设中整体性能的发挥。

2.2细节上的处理不到位

在资产管理基本全寿命周期的成本管理及核算上,管理权限分散,内控、制约机制不健全,投资缺乏充分的可行性经济、技术论证和科学的经济决策等等这些都是一些不容忽视的细节问题。电力行业个别单位沉淀资金闲置现象较为普遍,须对不良资产进行调查摸底,提出积压清单,及时处理变现,在项目运行上,应对主要材料的经济订货量进行测算,逐渐形成符合企业实际的经济采购机制,降低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节约资金成本,对于有的存在不良债务关系,财务混乱,造成资金的滞留和流动性不够的现象也要主要不断进行规范管理。

3基本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配网设备维修

办法

3.1全面优化维修策略

在基本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应用上,依据配网维修的特点,在全面考虑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电力行业的实际情况,在掌握相关资产管理与配网维修的侧重点,按照公共电力设备的重要制度进行设备评价和维修检测的设计技术,重点完成对关键点的维修工作,在指标、人力、物力等应用上,形成整体的全盘技术分析,形成长效维修制度,增强使用寿命,减少资金的重复和浪费。特别重要用户每年一次,重要用户1-2年一次,一般用户1-3年一次。设备C级检修周期与状态检修试验周期一致,特别重要设备6年1次,重要设备10年1次,一般设备可不进行C级检修,必要时,结合缺陷处理或配合停电检修。

3.2多方技术的综合应用

准确、规范、有效的实现基本全寿命周期中资产的有效管理,一是在实行造价监理制度。依据管理方式制定造价管理目标,建立成本管理目标责任制,建立责任中心,并将各项责任分解落实到管理各方,加强责任的管理力度。将材料、人工、机械台班等生产耗费分解到所属部门、施工队和班组, 由其进行控制和管理,以工程项目为管理主线通过对设计过程的监理,使设计趋于合理,造价控制在限额范围内,真正做到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二是从技术上采取措施就是严格检查监督各阶段设计,用技术经济的观点审查设计方案,深入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从经济上采取措施就是动态地比较成本管理的计划值与实际值,严格审核维修费用支出。

3.3设备检修的常态管理模式

在设备巡视上还应提倡检修专业人员对变电设备的巡视。因为运行人员对设备结构、性能及特点能够达到全部了解的程度需要一个过程,多数情况下运行人员只能巡视到设备的外表,如果检修专业人员能够利用检修工作的同时,协同运行人员对所负责的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巡视,对于提高运行人员巡视水平是有很大意义的,也容易发现问题。检修专业人员通过巡视还可以及时发现新设备的缺陷和不足,以便及时研究和改进,检修专业人员在巡视中若发现一时无法处理的问题,可以通知运行人员加强监视,即便发生事故也有利于事故的分析和处理,对设备的健康水平是有利的。

4结语

电力行业配网设备维修基本全寿命周期管理,作为一种全面性、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手段,在初期投入增加,资产密集加剧的前提下,寻求全新的管理理念,更好的服务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同时,将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包括配网设备的运行维修等,与资产的集中管理模式相融合,侧重于对配网设备的价值动态管理,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基本全寿命周期管理,在资产管理与设备维修管理等多重管理手段的技术应用配合上,构建专业素质强、技术应用广、设备使用寿命周期延长的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电网资本成本效益,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池建昆,陈亮.电力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与探讨[J].会计之友,2011,(36).

[2]帅军庆.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J].上海电力,2004,(3).

[3]张可虎,田建伟,徐敏杰.基于可信性理论的电网规划方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5).

[4]杜力.基于模糊理论的配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

[D].郑州大学,2011.

[5]张国正,刘大军.水利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成本控制的探讨[J].治淮,2010,(3).

[6]义雄,张保民,王承民.多电压等级城市高压配网规划研究[J].电气应用,2010,(5).

[7]汪静.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

上一篇:浅析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医药厂房建筑节能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