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要转学

时间:2022-10-26 07:08:42

〔关键词〕个案辅导;潜意识;异往;条件性情绪反射;杠杆解

一、小博的苦恼

17岁的小博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学校学习好、思想上进、体育很棒,还是班长,平时关心同学,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小博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学生。可是最近老师发现这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阳光开朗了,而是经常心事重重的,对待同学也不像以往那么热情了。老师和小博的妈妈进行了一次谈话,这才知道小博近期的苦恼。原来小博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中,在他12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就离婚了。母亲张女士含辛茹苦地将小博带大,由于家庭原因,张妈妈很重视这个孩子,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但是不知为什么,最近儿子总是与妈妈吵架,闹着要转学,还说要去寄宿学校住。这让张妈妈和班主任都很疑惑和吃惊,因为小博所在的这所学校是省重点中学,无论是教学水平还是硬件都是一流的,升学率也非常高。班主任意识到这不是个简单的青春期成长问题,便赶快让小博母子找心理老师进行咨询。

通过初诊谈话,心理老师了解到问题的根源并非出在小博身上,而是出在张妈妈身上。由于小博是班长,性格开朗,热情诚恳,很多同学都愿意和他交往,其中不乏一些女生,不时和小博谈论求学、未来的工作和理想等事情或者问问作业。张妈妈只要看到小博与女生在一起说话或者和女生打电话,就如临大敌,暴跳如雷,认为小博一和女生接触就会早恋,学习成绩下滑,考不上好大学,以后的生活不如意……此外,张妈妈还经常暗中跟踪小博,只要一发现他和女生有接触就立刻冲上前去,将孩子们拉开,有时还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批评自己的儿子。更不可思议的是,只要家里一来电话找小博,张妈妈就偷偷地拿起其他房间的电话偷听,只要是女生的电话,无论是什么事情,是否重要,她都会气呼呼地将电话线拔下,然后去质问儿子,还不允许小博争辩。这不仅让小博感觉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也让同学们觉得和小博有了距离感,有的同学还会议论“小博的妈妈不正常……”和妈妈不能正常沟通,又没办法和同学解释,这些都让小博内心难以承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为了顾及妈妈的感受,不和妈妈闹翻,这才提出要转学,而且是要转到寄宿学校去,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妈妈对自己正常生活的干扰。

二、张妈妈怎么了

经过认真分析,心理老师发现其实大部分问题出在张妈妈身上。由于情感受过伤害,而且常年单身带孩子,对孩子的期望比较大,所以张妈妈不希望小博过早地与女往,甚至希望孩子身边只有自己一个女性。这种过度的焦虑、担心导致了张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易恐慌、易嫉妒的高焦虑的心理状态。

张妈妈的这种心理状态是在离婚之后逐渐形成的。感情的伤害对张妈妈来说是一次强烈的刺激,该事件过去之后,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但实际上已经对张妈妈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即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在一次强烈刺激中形成了。在这里我们应用金洪源教授研发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予以理论阐释。

1.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

元认知干预技术中的条件性情绪反射是指一种在条件反射形成和发生过程中,本人未曾意识到的或本人的意识不容易控制的情绪反射。其中的“条件性”是指这种反射是通过后天条件建立起来的。张妈妈易嫉妒、高焦虑的心理状态是由于后天的不断“练习”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情绪上的条件反射。

2.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与心理障碍的关系

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是以S-E-R为表征式的,其中S为问题情境或刺激事件,E为自动实现的条件性情绪,R为条件性情绪推动下的思维及外显行为反应。人们通过自己的认知、经验、观念等对条件性情绪反应所引起的反应R进行评价、思考、反思,又产生了新的负性评价情绪E’,这种情绪增强了原来的条件性情绪,并开始不断地累积、循环,从而产生了因小致大的蝴蝶效应,导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元认知干预技术课题组模拟了消极条件性情绪反射的循环增强机制图(图1)。

图1

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离婚的经历对于张妈妈来说是一次强烈的刺激(S),这个刺激导致了她的情绪呈现出焦虑、难过、伤心、担心等消极倾向(E),消极的情绪引起相应的思维、行为反应(R),如对儿子的异性人际交往过度敏感,遇到相关事件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等。此时如果小博反应过激,与妈妈争辩或者张妈妈在事件发生之后过度猜测,则会引起她更加消极、激动的情绪反应(E’),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个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

三、如何解决转学的难题

1.心理咨询要从问题的“杠杆解”入手

杠杆解,是以对事物结构的深层整体分析为依据的、以简驭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应用杠杆解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无为而治的特征。与“杠杆解”相对的是“表面解”,表面解是指在缺乏对事物整体结构的深层分析的情况下,依据表面现象采用的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也称为“直接解”。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初次来访往往会把咨询师当作倾诉的对象,把一大堆信息同时传达给咨询师。咨询师若不加筛选、不分主次,就会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错误。作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师,应该能够把来访者作为一个系统,善于根据其提供的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杠杆解,从而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在小博的案例中,杠杆解就是张妈妈在小博青春期异往问题上的认知和情绪反应。张妈妈只要一接触到小博和异往的事件,情绪就是激动的、焦虑的,认知就是不合理的、有偏差的,这导致了接下来一系列的过激的语言和行为,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将母子关系推向了危险地步。如果能意识到这个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深层原因,让张妈妈在遇到此类事件时保持情绪稳定、认知合理,那么她就不会再表现出“不正常”,和儿子的关系也会得到极大的改善。于是,心理老师对张妈妈进行了为期五次、每次一小时的心理咨询。

在认知调整过程中,心理老师为张妈妈输入正确的知识,让其理解小博的处境,鼓励儿子良好性格品德的发展,提醒他青春期应该注意的问题;相信儿子,经常找机会和儿子交流,对于儿子在学校的表现加以鼓励和表扬;努力和儿子成为朋友,对于儿子的苦恼和问题协商解决,帮儿子出谋划策,增进母子感情。在放松训练的过程中着重干预张妈妈的条件性情绪问题,为其加入轻松、平静、合理的指导语,塑造新的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

2.孩子要理解并关爱父母

对于像小博一样的单亲家庭的男孩子,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让其知道自己是家里的男子汉,要有担当,为妈妈减轻负担。心理老师对小博进行了为期三次、每次一小时的心理咨询。

首先,进行认知调整,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和妈妈大吵大嚷,妈妈孤身一人照顾、培养自己多年着实很不容易,要尊重妈妈,遇事和妈妈坐下来谈谈,要多理解妈妈。在日常生活中要主动关心、照顾妈妈,如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天和妈妈谈谈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和学习进展。这样不仅能增进母子之间的交流,有助于缓解矛盾,还能让张妈妈更了解自己的儿子,降低其焦虑水平。其次,由于小博已有的高焦虑心理状态影响了正常学习,心理老师对小博进行了放松训练,帮助其塑造轻松平静的情绪状态和高效自信的学习状态。

3.父母要相信并理解孩子

17岁是个花一样的季节,但是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一方面要承受学习和升学考试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又要经历青春期带来的迷惘与困惑,所以,针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和老师都要给予相当的关心和爱。在心理老师的建议下,张妈妈和小博进行了数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双方把想法、担心和要求都提了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小博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恢复正常了,老师和同学们又看到了他昔日洒满阳光的笑脸,又愿意找他帮忙了。另外,小博的班主任也极为配合,经常以电话和家访的形式与张妈妈联系,把小博的在校表现反馈给张妈妈,张妈妈也主动将小博在家的生活情况汇报给老师,家长、学生、老师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这使张妈妈心里感到很踏实,而且孩子这么优秀,当妈妈的也感到非常自豪。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要想高效、彻底地解决问题,咨询师就要善于把来访者当作一个人格系统,看到各种症状的共性,抓住解决问题的“杠杆解”,分析清楚条件性情绪反射是如何建立和消除的,使心理咨询工作朝着更加高效、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注: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实施”(JG09DB17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29)

上一篇: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差异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高中生良好心态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