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老板帮到钱眼上

时间:2022-10-26 07:08:06

CIO从信息化企业角度。深刻把握其异质性维度,关注如何开辟新的经济性来源的问题,才能帮老板帮到企业“原动力”这个钱眼上。近,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常务副主任胡建生先生提出了一个深刻命题――“企业信息化不等于信息化企业”,切中问题要害。借3月19日第八次主讲北京大学CIO班开学第一课的机会,我与来自全国的CIO们共同探讨了这个问题。现将讲演中与这个主题对应的内容整理如下。

问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与去年相比,出现了两个背景上的新变化:一是人们普遍在反思下一代经济的特征是什么,如何避免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表现出的上一代经济的问题;二是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条件下,探索如何更好地将信息化融入企业核心价值,避免信息化的边缘化。信息化企业这个新概念则同时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一是企业本质正在发生从上一代到下一代的转变,二是下一代企业的本质,在很大程度上是内生于信息化本质的。这一背景要求CIO比以前站得更高,要考虑老板该想的问题。但许多CIO做不到这一点,这就需要谈谈思考信息化企业的维度的问题。

老板或老板悟道的出发点是什么

老板终日无非围绕企业核心展开所思所想,说低点,就是怎么赚钱。赚钱从“器”的层面看,有成千上万条路,但“道”只有一个。在变革时期,老板经常对赚钱之道中包含的矛盾难以取舍。我们需要从剖析这种“道”的层面上的矛盾人手,深入老板的想法。

信息化企业这个提法本身,就包含着还有一个工业化企业作为对立面的意思。理解信息化首先要理解工业化,理解传统方法赚钱为什么不行了。但有一个重要问题几乎从来无人思考:工业化的基本矛盾到底是什么(对应到微观上,即传统路数赚钱遇到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信息化搞了十多年,去解决人家的问题,却不知道人家的矛盾在哪里,这真是中国信息化的大笑话。CIO想不透这个问题,就不能深入了解那些“传统”的老板心里想什么。

我认为企业所面临的工业化的基本矛盾,可以从前人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这两大工业化体系的基本矛盾的分析中得到启发,归结为社会化与个人化的矛盾。从微观角度还原为大规模社会化与多样化个人选择的矛盾,进而从钱德勒《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中,高度概括为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两种赚钱路数的矛盾,它涉及钱的根本来源在哪的问题。

规模经济是说经济性的根本来源在于规模经济性,它导向同质化大批量制造(如“中国制造”);范围经济是说经济性的根本来源在于品种经济性,它导向异质性多样化的“长尾”。从成本看,前者规律是品种越少,成本越低;后者是品种越多,成本越低。二者是相反的一对矛盾。按钱德勒的总结,工业化二百年来,老板一直在这两个钱眼之间矛盾。在信息技术出现前,规模经济是绝对规律;在当前变革时代,企业本质的最大转型(质变),就是异质性从不具经济性变为越来越具经济性了。也就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品种越多,成本越低。所谓信息化企业,一定是品种越多成本越低的企业。下一代企业的本质内生于信息化本质,就是指这种生产方式――所谓“工业资本主义原动力”――的转变。

反映到现象上。老板开始困惑:以前市场不变时,出货量很大,业务单一;现在市场多变,情况复杂,产品单一易陷入价格战无利可图,而定制虽可以不打价格战但成本又过高。CIO要判断的首先不是技术,而是企业的路数:老板将采用的生产方式――如规模经济还是范围经济――在哪种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本质(原动力)。对靠规模经济性取胜的企业来说,过于“高级”的信息化反而适得其反;但以当前需求多变、市场多变、环境多变的情形而言,企业几乎都要不同程度地面对在产品批量减少、品种多样化要求增加的条件下,如何开辟新的经济性来源的问题。CIO由此人手,才能从信息化企业,而不是企业信息化角度,与老板的核心想法合拍。

进一步认识品种

可不可以比老板站得更高呢?老板一般是经验型的,但经验的感悟不等于理论的总结。从经济学高度认识信息化企业,可以更接近悟道。经济学与管理学、管理经验不同,它需要高度凝练和概括,不可能把与信息化企业有关的众多特征都总结为基本概念。如果抽象到只有一个最基本维度(单位),品种无疑是首选,因为它代表的是把握经济性来源的异质性维度本身。

这里的品种,已不是窄义的“产品种类”,而是泛指异质性单元的种类。托夫勒将第二次浪潮(工业化)向第三次浪潮(信息化)的转型理解为“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转向小批量多品种”,不是偶然的。这里的“品种”用来概括现象的维度,而非现象本身(当作现象本身的是多元化或多角化经营,只是众多“器”中的一种)。

比如管理的品种多样化,应是指控制要素的多样化,而非管理的产品种类的多样化。举一反三,个性化、差异性、多样化、不确定性、信息,价值网络、流程、融合、集成、平台、模块、组件,以及复杂性、创新、灵活、变的本身不变……都可以在品种这个异质性维度下,统一起来,计量出来。信息化处理这些对象的共通点,都在于对异质性单元的低成本把握,都是在围绕“异质要素越多,成本反而平摊得越低”这个“道”。

经济学原有的数量维度是为大规模生产服务的计量单位。经济学中引人品种,是由迪克西特・斯蒂格里茨模型实现突破的。品种在斯蒂格里茨、罗默、克鲁格曼等人的前沿理论中,已成为同数量一样重要的经济学维度。信息化企业的异质性维度,由于有了新工具的出现,可以从原有的数量一价格二维数学分析,进人数量一品种一价格的三维数学分析框架加以把握。

进一步说,异质性维度的提出,可以在更抽象的层面解释货币空间与信息空间之间的区别:前者是同质的,后者是异质的。这正好是波普尔说的世界二和世界三的区别。经济发展方式的质的转变,也将由此得到微观经济解释。由于维度不同,货币世界与信息世界二者的关联需要转化规则,而不能混为一谈。信息化创新和定制引起的价格跃变,实质是维度转换的结果。通俗地讲,是从价格战跃升到另一种异质竞争空间。

CIO到了这个境界,帮老板就可以帮到企业“原动力”这个钱眼上了。

上一篇:被低估的企业“软实力” 下一篇:金融创新呼叫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