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的春消息

时间:2022-10-26 07:05:25

伴随着飞扬的雪花,2013年向我们姗姗走来了。

新春伊始,又有春消息。国务院批复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中关村的空间规模将由现在的232平方公里扩展到488平方公里,园区也将由原来的一区十园增加到一区十六园,怀柔、顺义、房山、延庆、平谷、门头沟、密云7个远郊区县都将有一个中关村的园区。未来中关村将形成“641”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也就是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轨道交通六大优势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和新能源汽车四大潜力产业集群以及现代服务业集群。

春风又绿中关村。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土地上,正在生长着我们这个民族绿油油的科技梦。

本期“封面故事”《海淀园: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说的还是绿色话题。海淀园作为中关村核心区,也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十六园中的第一园,坚持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道,特别是在北部生态科技新区建设过程中,凡是有悖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的项目坚决不上;做到清洁环保产业优先发展,节能降耗指标严格落实,力图把北部生态科技新区打造成为首都生态文明的示范工程。党的十报告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确,中国不能再在污染环境、耗费资源的粗放型经济道路上莽撞前行了。未来集约型、科技型的绿色道路如何走?其实,每一位中国公民都需要“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

“经济”版张景安《坚持自主创新,弘扬创新文化》和茅于轼《资源配置创造财富》两篇文章,是两种不同视角的“经济观察”。前者是对中国创新经济高瞻远瞩的提示,后者是对国家资源的合理配置坦率真切的警醒。未来中国能否走得稳?走得快?走得远?需要听听各种声音。

“科技”版《驴妈妈洪清华:骑“驴”游天下》、“教育”版《中关村企业家:“中国梦”的践行者》和“文化”版《晁谷:人生是一种体验》等文章,也值得关注。这几篇文章的主人公,或者说中关村的主流人群,都是一些充满梦想的民营企业的年轻人。年轻的中关村,得改革开放的春风之先,形成了“鼓励创新、鼓励创业、容忍失败”的中关村精神,每天都在孕育着绿色的希望,每天都在讲述着创新的故事。我们应该为他们叫好!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了。在这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黄金时期,举国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搞乌托邦式的折腾运动,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绩,一举登上了综合国力世界第二的宝座!30岁还年轻,中国在成长中也出现了政治改革滞后、官本位严重、民主缺失、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但是,毕竟一片肃杀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难道我们仅仅因为苍蝇、蚊子的出现,而舍弃百花争艳、万木争荣的春天和夏天么?春风已经吹进了中关村,相信距离吹遍中国也不会远了!

上一篇:公募资产规模攀升32%固定收益总规模首破万亿元 下一篇:华锐风电:寻找风电“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