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建构主义“知识\意识\能力\行为”四位一体构建高校知识产权普及型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26 06:06:33

运用建构主义“知识\意识\能力\行为”四位一体构建高校知识产权普及型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还主要停留在法学专业的专业型教育这一层面,重视和加强非法学专业的知识产权普及型教育是开展自主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当务之急。基于建构主义的“知识、意识、能力、行为”四位一体的高校知识产权普及型教学模式,通过整合四类师资,开设四类课堂,讲授四块内容,实现四类目标,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有益思考。而这一模式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有效实施学生课程学习成绩评价。

[关键词]四位一体 建构主义 知识产权 普及型教学模式

[分类号]D923

1 问题缘起

高校作为创造知识、传播知识的基地,承载着培养知识产权创新主体――人才的任务,是知识产权创造的源泉;同时高校人才集中和科研实力强、辐射面广的优势,也决定了高校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必然成为知识创新与创造的主要力量。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观察敏锐,善于学习和创新,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是未来消费社会的意见领袖。他们是知识的学习者、使用者、传播者和创造者,理应成为当前知识产权教育的首要对象。我国的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7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开始招收全国第一届知识产权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在此之前,基本上没有将知识产权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教学,更不用说培养知识产权专门人才,且绝大多数学校根本就没有能力开没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课程。1987年9月以后,又有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少数几所学校招收知识产权第二学士学位学生。90年代以来,北京大学率先成立知识产权学院,随后上海大学于1994年成立了知识产权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也于1995年成立了知识产权系。进入21世纪以后,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0余所院校相继成立了知识产权学院或知识产权系、专业、中心、基地等,约有500余名知识产权专业师资在从事这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已经建立起知识产权本科、双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博士后等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体系。自1998年教育部将知识产权法学作为14门法学核心课之一以来,所有开设法学专业的学校都为本科学生讲授知识产权法学,从而使知识产权法学教育全面展开。

然而,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不应仅仅停留于法学专业的专业型教育,更应当重视和加强非法学专业的知识产权普及型教育,特别是在开展自主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因为不仅需要大量知识产权司法人才,更需要大量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与执法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中介服务人才。遗憾的是,目前,知识产权法课程只是作为法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尚未纳入非法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当中。虽然有部分高校为非法学专业开设了《知识产权法》选修课,开展了一些诸如知识产权竞赛、模拟法庭及知识产权论坛等活动,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首先也是最为主要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学领导对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还没有将知识产权从作为一种法律制度、一种国际规则上升到一种核心资产的高度,因而在他们看来,知识产权不过是一门法学专业课而已,尚未将其上升到一门公共政治课、必修课的高度。其次,目前高校已有的知识产权师资也多系法学专业出身,知识结构单一,授课多以法学层面的理论教育为主,难以吸引非法学专业学生。据国家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中接受过知识产权专项教育的人数不足总人数的5%,而且这5%的大学生也主要是法学专业。再次,当前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 理论基石

建构主义理论起源于皮亚杰对西方哲学传统中的知识论的不满。Nedding在其《数学教与学的建构主义观》一文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认为“建构主义是一种后认识论”。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在国际教育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深刻影响着对于人类学习机制及教育活动的理解,所提出的教育主张已成为各国进行教育改革和课程教学的一种主导理念。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知识不是人脑对事物的直接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下建构而成的。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学习不是一种刺激一反应现象,它需要自我调节以及通过反思和抽象建立概念结构。在整个教学实践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离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任何学习都是无效的;教师起到的是组织者、促进者、激励者、帮助者的作用。利用情境、会话、协作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终使学生达到对所学知识建构的目的。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包含下列主要步骤与内容:①教学目标分析。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做到课程教学目标统领各个单元目标,各个单元目标共同服务与服从课程目标。②教学情境创设。创设与各个教学单元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③教学策略选择。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的总体思考。选择与教学情境相匹配的教学策略。④信息资源组织。对于学习本主题所需的信息资源,在从何处获取、如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方面,教师应给以适当的帮助。⑤自主学习设计。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不同的设计,在自主学习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⑥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建构主义者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意义的建构。⑦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的学生学习评价不再采用“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模式,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⑧强化练习设计。强化练习目的在于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改革彻底摈弃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转而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来组织教学。

3 模式推出

“知识、意识、能力、行为”四位一体的高校知识产权普及型教学模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概括起来说,“知识、意识、能力、行为”四位一体的高校知识产权普及型教学通过整合四类师资,开设四类课堂,讲授四大板块内容,实现四大目标。

3.1 预设四大目标

“知识、意识、能力、行为”四位一体的高校知识产权普及型教育,主要是针对本科层面而言,而我国当前的绝大多数本科生,对知识产权这一概念还是相当陌生的,普遍存在意识缺失、能力贫乏、行为失范等现象。

因此,新模式强调集知识灌输、意识培养、能力提升、行为矫正四大目标于一体,各子目标之问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呼应,并有机融合为一体。知识传递集中于知识产权制度与规则的学习;意识培养着重于帮助养成崇尚创新,尊重别人智力成果以及强化自我智力成果保护的观念意识;能力提升着眼于科研能力、动手创造能力方面,鼓励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行为矫正则关注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引导同学正确评价盗版现象、山寨现象,自觉抵制各种侵权复制品。

3.2 统筹四大内容

在四大目标体系的统领下,选择安排课程内容,确保课程内容服从和服务于课程目标。知识产权既是一种制度,一种规则,又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资产,一种资源。因此要讲授的内容既涉及到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国际规则和条约等法学内容,又会涉及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管理等方面内容,还会涉及到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等方面工学基础知识内容。于是该课程内容将由我国知识产权基本法律制度、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知识产权诉讼典型案例观摩与解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以及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常识四大板块组成。

3.3 整合四类师资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决定了师资的选择组合。基于四大内容板块,需要选择知识产权法学专业的资深教师来讲授基本理论知识;需要选择拥有一些发明专利权的工学教师来讲授新产品或新技术方案开发过程和发明专利申请流程;需要知识产权方向的名律师或法官通过解析知识产权诉讼典型案例来传授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中应诉和答辩的策略;需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部和法务部的研发人员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来讲解知识产权创造、管理、维护与商业化运用的战略。

3.4 开设四类课堂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制约着课堂气氛,影响着教育效果。第一课堂教学一般具有严谨紧凑的特点,但难免会显得单调枯燥,其他类型课堂形式则可以弥补这些缺陷。它们既可以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兴趣,又能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最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知识产权理论知识教学”第一课堂,着重于理论讲授;知识产权基本法律制度的教学,常常是相当枯燥的,因此教师应当紧密结合相关经典案例进行讲解。“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操作”第二课堂,结合一些专利产品和专利方法的技术解读,着眼于动手能力锻炼与提升。“知识产权诉讼法庭开庭旁听和名律师讲座”第三课堂,着力于巩固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高新技术企业参观学习”第四课堂,着重于增加同学们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知识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大时代背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从而激发大学生创新的热情。

4 特色与关键所在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主导的教与主体的学必须同步互动,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知识、意识、能力、行为”四位一体的高校知识产权普及型教学课程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精髓,它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发展性,具有系统的知识性、严谨的科学性、生动的实践性、直观的启发性和趣味的互动性等特点。

作为一门由学生选修课转变而来的集德育、智育为一体的公共政治必修课,新课程管理的关键点是如何有效进行学生学习成绩评价。它牵涉到这样几个重要问题:如何构建课程学习成绩评价指标体系?各部分学业成绩应当采用怎样的评价方法,并由谁来负责评价?如何确定它在整个目标体系中的权重?

在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系指引下的课程学习成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没计立足于板块内容的实际,并服务于总体目标的实现。本着这一原则,整门课程的学习成绩评价指标体系由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意识和基本行为等构成。其中基本知识部分的二级指标体系进一步分解为对著作权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对专利权基础知识了解程度、对商标权基础知识了解程度以及对主要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知识了解程度等部分,评价方法也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评价者以任课教师为主,相对于后面几大板块而言,这部分的评价是最简单且易于操作的,也是争议最小的部分。基本技能部分的二级指标体系进一步分解为专利申请文件的中说明书与附图的撰写与绘制、专利检索、商标检索等3部分。评价方法以现场操作测试为主,评价者以实验课指导老师为主。广义的知识产权意识是一个有结构的系统,应该由知识产权知识因素、知识产权情感因素和知识产权行为因素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其中,知识因素是基础部分,没有足够知识产权知识的人不可能成为知识产权意识强的人;知识产权情感因素是对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行为、现象的感受、评价,是知识产权意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主要动力;知识产权行为因素是在知识产权情感因素驱动下的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活动,又反过来促进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发展。而狭义的知识产权意识则主要指知识产权情感。因此,基本意识部分评价主要是指狭义层面知识产权意识,即知识产权情感评价。评价方法宜采取无结构化面试方式,听取学生对我国企业频频被诉侵权现象的感受与评价,评价者可以由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官和名律师组成。最后,基本行为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习行为(参加正在开庭和专题讲座的次数)、公益行为(参加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创造行为(校园小发明竞赛活动作品数)以及消费行为(是否有购买侵权复制品)等组成,评价方法采用直接日常量化考核,由各班班长配合辅导员教师组成。至于四大板块内容的学习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宜采取模糊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具体如表1所示:

5 结语

基于建构主义的“知识、意识、能力、行为”四位一体的高校知识产权普及型教学模式,立足当今时代需求实际,立足我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现状实际,定位清晰,举措有力,设计精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台州学院自2009年开始开展这一课程教学试验,两年来已经基本形成一支集经贸管理学院、物电学院、团学会等部门老师组成的校内师资队伍,得到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台州一远科技、华海药业等5家部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大力支持,建成6个校外课程实习和观摩基地,先后举行9场知识产权名律师讲座,有389人次先后选修这一课程,并通过提交竞赛作品、学术论文等形式顺利获得学分。展望未来,做好做实这一模式,还需要学校各级领导者的高度重视,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多年办学以来凝聚的特色,紧密结合学校所在城市或地区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现状,有效组合多方资源,搭建多种平台。这也是其他院校学习借鉴时所要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金海军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20年回眸,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11(4):41-45

[2]吴华英,理工科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中国冶金教育,2009,1(2):21―23

[3]刘春田,我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国商标,2007,11(3):8-11

[4]付云,孙振领,凌静,高校师生知识产权素养现状及其对策探讨,高教论坛,2009,2(1):15―18

[5]金玉萍基于建构主义的工程制图教学探讨,高教研究,2005,2(1):51―54

[6]许平勇,吕青,建构主义理论在工程图学教学中的应用,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3,1(2):23―25

[7]苏杰,建构主义与新课程改革,教育改革,2005,8(4):22―25

[8]张鹏,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大学教育科学,2005,5(3):78―82

[9]何独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知识结构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6):43―47

[10]陈朝晖,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与主动实践理论探析,高教论坛,2006,7(4):28―32

上一篇: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的逻辑构建 下一篇:用户满意度视角下微博客月艮务质量评价模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