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课程“N+1”学习评价模式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10-26 05:22:36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课程“N+1”学习评价模式的实践探索

摘要:针对《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理论多、实践性强的特点,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评价进行了改革,摒弃过去传统的卷面笔试的考核方式,采用适合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以开发软件作品为考核内容,形成一种“9+1”的学习评价模式,学生不用死记硬背理论,但实践应用能力却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程序设计;学习;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3-0145-03

Abstract: In the "visual basic program design "curriculum theory, practice and strong, in the course of learning evaluation reform, to abandon the past, traditional books written examination of the way, used for the assessment of program design course, to develop software works as the contents of assessment, the formation of a "9+1" evaluation model of learning, students don't have to rote learning theory, but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have improved.

Key words: program design; learning; evaluation model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软件开发、计算机应用等专科专业的必修课。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可视化编程理论,VB编程初步,应用程序设计,VB高级语言技巧,文件处理方法,图形图像和多媒体应用程序设计方法,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方法,网络应用程序设计方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可视化程序设计方法和VB语言的编程技巧,具备用VB语言进行应用系统开发的初步能力。

本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因此不能在传统的课室里讲授,如果这样的话,只能纸上谈兵,而适宜采用在计算机实验室(或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进行讲授的教学形式,讲解、演示、课堂讨论相结合,并且学生马上演练,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同样的道理,这门课程的学习评价模式也要改革,摒弃以往的理论卷面考核形式,采用全新的一种“N+1”考核方式。

1 学习评价模式的设计思想

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强,故其学习评价模式的形式是以计算机语言的应用和软件开发的实际流程为主线,从计算机语言的基础开始,然后到小软件的制作,最后到软件的集成,最终完成一个多媒体软件的制作。

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开发为主线,合理安排各知识点和案例的学习次序,提供大量的素材和实例,注重开发平台的使用和知识点的连贯性、一致性,使得学习过程环环相扣,帮助学习者在完成教学实践的过程后,熟悉开发平台和各种控件的使用,以及软件项目开发的全过程,软件项目开发技能的训练得到提高。因此,在学习评价方案设计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过程的考核,使用VB语言的能力和集成软件制作产品的考核上,注重软件项目开发过程、岗位技能训练等几个方面的综合考核。

2 学习评价模式的构思

本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72学时、4学分,教学以实践指导教师辅导学生在计算机上实训为主,着重于技能的训练,课程的考核形式以考查作品为主,不另设笔试。考核采用以“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项目验收考核”相结合的模式。学生除了完成实训实践环节的9个小软件作品,学期末要独立制作一份完整的软件作品,这就是所谓的“N+1”学习评价模式。

2.1 形成性考核为分散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

形成性考核是在教学学习过程中,按照教学进度和项目设计的要求,使用软件设计作品为最终目标。

学习方式是先由教师讲解相关知识点的内容,并且进行实际的演示,然后布置某一个知识点或者章节的考核项目(实际上是一个小软件作品),总共有9个考核项目。教师对每个单元的学生软件作品公开讲评,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展示优秀作品,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创作的思路。

2.2 终结性考核为学期末项目验收考核,占总成绩的50 %

学生独立提交一份完整的软件作品。期末终结性考核是要求学生在9个小软件的基础上,加工集成为一个多媒体软件作品,刻录成光盘提交。教师按照项目作品的完成质量,评定终结性考核成绩。

3 学习评价模式的实施方案

3.1 形成性考核的内容

根据教学进度,以及知识点,共包括九个小软件的设计:“数字时钟”、“计时器”、“简单计算器”、“多功能计算器”、“文件管理器”、“MP3/VCD播放器”、“简单绘图工具”、“成绩查询系统”、“网络聊天程序”等。

考核方式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提交的9个小软件,结合适当的考勤(包括面对面的辅导、网上答疑等)、学生对开发平台的使用和VB语言的熟练程度、软件设计的过程和完成质量,按照以上参数对学生给出成绩评定,成绩以100分制。

3.2 终结性考核的内容

终结性考试的试题是软件作品:将形成性考核的9个“小软件”集成在一个系统上,做成一个多媒体软件作品。该软件作品的具体要求是:

1)应用VB开发平台和其他工具,将9个小软件集成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完整结构的、流程清晰的、有交互功能的多媒体软件。

2)有登录验证界面,即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3)每个“小软件”对应一个按钮或者菜单项目。

4)每个“小软件”有“帮助”说明文件。

5)软件中要有背景音乐。

6)主控程序能顺利调用每个“小软件”程序,并能正常返回。

7)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动画等效果。软件中的媒体可以包括声、像、图、文、动画各种素材,这些素材应出自本课程所学习的知识制作。

8)应建立文档资料(如安装方法,操作说明,帮助信息,设计流程等)。

9)提交的作品应有源程序及可执行文件(EXE文件),可顺畅运行。

终结性考核的成绩评定标准是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软件作品,按照如下的标准进行评定:

1)作品文档的完整性,占10%。

2)作品的功能、素材的制作与调用合理,占40%。

3)界面的设计、运行流畅等因素,占30%。

4)软件的创意,占20%。

按照以上参数以100分制对学生给出成绩评定。

终结性考核集成软件示例如图1所示。

学生这门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形成性考核成绩的50%+终结性成绩的50%”组成,分为以下五个档次,总成绩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评定为及格、70―80分评定为中等、80―90分评定为良好、90分以上评定为优秀。

4学习评价模式的实施情况

为了配合此学习评价模式的教学,我们组织多名开发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了相关的课程资源建设,并实施教学。具体包括如下工作:

1)编写制定了《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方案、课程考核方案、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终结性考核实施方案等教学文件。

2)编写了《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学习指导》、《Visual Basic上机辅导》等辅导教材。教程中融入了实践环节改革的思想,选取最新的开发平台和最新版本的软件作为学习对象,按照计算机的使用流程和软件的开发模型的先后次序,合理安排各知识点的学习次序,精心组织素材和案例,注重工具使用和媒体素材处理的连贯性,令学习过程环环相扣。

3)对《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实训辅导教师及分校教师进行培训,每个学期初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研讨,学期末进行总结。

4)从计算机专业2012级开始实施教学改革,全部教学在多媒体机房完成,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按次序做完所有的实验,直至其多媒体的集成软件制作完成。

本课程设计方案从2012年起开始执行,已在开设计算机专业的各个分校和工作站同步实施。累计连续实施8个学期,合计3000多学生。经过多次的修改和完善,现在形成了比较成熟“9+1”的学习评价模式。当然,以后这种模式随着课程的内容变化、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也会与时俱进的进行动态的修改。

5学习评价模式的效果分析

经过多轮的教学和总结以及学生的反馈,效果令人满意。调查结果表明:《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践课程,有效考核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软件开发的能力,多媒体软件、课件的集成能力。通过项目开发的培训,促进软件开发岗位的能力,熟悉了项目的开发过程。通过多个小软件的设计,分散考核了的课程实训过程,通过最终完整作品的提交验收,综合考核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这种考核方式获得学生们的接受和肯定。

总之,通过开设本课程实践环节学习和考核方案的实施,收到以下效果:

1)学生熟练掌握了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

2)学生掌握了软件的开发流程以及所需要的软件开发工具,学会了素材综合加工处理。

3)软件开发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得到了岗位锻炼。

4)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得到用人单位的良好评价。

传统的理论笔试形式重理论、轻应用,学生可能考高分,但学生可能是低能! 本课程的学习考核模式打破传统,以学生动手操作应用为目标,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真正能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王学珍. 以发展为本的开放教育课程多样化学习评价模式探索[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2).14-19.

[2] 李召华,吕勤云,王春净.学员学习质量评价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4(69).

[3] 马君.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模式研究――基于美国“社区学院学生参与度调查”(CCSSE)的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4(2).

上一篇:探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下一篇:从一道反比例函数题谈比较函数值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