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究

时间:2022-10-26 04:51:49

关于提高《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究

摘 要:电子技术课程作为中高职电工电子类课程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职业技术培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电子技术》的教学过程,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引言

作为工科教学的一门课程,《电子技术》课程自然是不如文科课程那样生动鲜活,经常有人用“枯燥”来形容它。枯燥的东西自然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课程没有兴趣,那就很难主动的投入精力去学习与探索,也就很难有好的教学效果。当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就面临着这样一个局面,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足,专业知识不扎实,实践动手操作时基础薄弱,应用能力不强。因此,作为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师努力进行教学改革,以使本门课程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充分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课程上能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吸收更多的知识,从而转换为专业技能,这对于学生提高专业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更新教学观念

《电子技术》是一门概念抽象,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初学者来说较难。它所包含的理论和解题方法系统而完整,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过程将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它是教师进行讲授为主,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掌握老师讲授的内容,学习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诸多的原因形成了学生对该课程的畏惧心理,导致他们怕学,厌学的情绪的产生,严重影响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课程教学改革,更新教学观念势在必行。根据《电子技术》课程的现状和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方面浅析改革思路和方案,以期为“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二、优化教学内容

“电子技术”的相关教材理论知识完备,但主次不明晰,概念抽象及理论推导过程多,教学内容没有联系新技术。针对这些问题,首先,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元器件介绍为主线,辅以必要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能抓住重点,知识脉络清晰。其次,要处理好经典和现代、基础和应用的关系。以有效知识为主体,构建支持学生终生学习的知识基础。比如“电子技术”课程(模电部分)浓缩了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器件工作原理中有关物理机理的内容,删除了如分立元件构成放大电路的设计、变压器耦合功率放大电路等不符合电子技术发展方面的内容,重点讲解基本电路的原理和分析方法。最后,紧跟时展潮流,更新教学内容。电子技术发展迅速,其新技术、新器件不断涌现,集成化产品性能大大提高,应用日益广泛,电子线路设计手段日益现代化。为了使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适应电子技术的发展,在“电子技术”课程的各章节中,以集成电路为落脚点,增加集成器件的相关知识,注重器件的外特性和应用介绍,并及时介绍一些新技术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课堂教学上,还增加了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电子仿真软件后,能自己分析电路,理解电路工作过程,把抽象的东西变得直观而易理解。

三、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电子技术”课程专业术语抽象,概念多,内容枯燥,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情绪,提高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就要注重方法,讲究艺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合理的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启发式教学法

坚持“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教学关键”的指导思想,采用启发式教学,设置适当的问题,调动学生课内课外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案例式教学法

“电子技术”课程具有工程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采用案例式教学,使学生对电路有感性、系统的认识,如“电子技术”课程讲述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时,以日常生活中的门铃、报警器为例讲述555的应用。这样的方式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比较归纳法

“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点多,可采用比较归纳的方法,把一系列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围绕专业岗位技能需求,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做中学、做中教”,其在众多的教学模式中脱颖而出了。创建一体化教学环境、设施设备,培养一体化教学队伍,编写一体化教材,完成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和手段,使得课程服务于专业,专业服务于就业岗位,课程教学内容针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岗位的岗位能力开设,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和适用性。这样,专业建设得到内涵式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就得到了提高。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高效地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注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通过实践认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将已理解的理论知识再次应用到实践之中,这样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就是电子技术课程所追求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玲,汪琳娜.独立学院“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6(31):115-119.

[2]张燕峰.“教学做合一”在《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中的实践与研究.青年时代.2015,08:191-193.

[3]庞立莉,谢家桦.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19):57-58.

[4]李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科技经济市场.2015,04:210-212.

[5]王彩君,范菲,周云亮.“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讨.云南大学学报.2014(36):224-226.

[6]王敏.“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对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启示.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76-77.

上一篇:学术思想、知识创新与价值取向 下一篇:基于REST架构的可靠性维护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