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状及成效

时间:2022-10-26 04:24:18

安龙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状及成效

摘要 介绍了安龙县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情况,分析了主要做法及对策,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安龙县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提供借鉴。

关键词 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现状;成效;建议;贵州安龙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322-02

近年来,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现代农业建设大背景下,安龙县农业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此,笔者通过掌握相关情况,结合对国家层面提出意见建议,并形成文字与广大同仁作一交流探讨。

1 安龙县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情况

1.1 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基本建成

黔西南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安龙核心区及5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薏仁米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出口食用菌农业示范园区、金州出口蔬菜农业扶贫示范园区、南盘江沿江立体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钱相现代烟草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已基本建成。薏仁米2015年计划种植面积6 666.67 hm2,覆盖87个村,946个村民组,15.7万人,现已完成种植面积6 720 hm2;食用菌现已投入资金4 200万元,实现销售额达2 500万元,利润500万元,带动农户75户,户均增收2.7万元;金州出口蔬菜园区规划总投资77 576万元,预期实现年总产值8.3亿元,创造利润2.5亿元,园区实现产值13.5万元/hm2以上,促进规划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出口蔬菜、食用菌、优质稻、现代烟草、特色中药材及生态畜禽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蔬菜、食用菌、花卉等产品已实现出口创汇。花卉上,已生产销售花卉苗20万株,实现产值500万元。

1.2 淘宝安龙馆建成

建成“淘宝中国・贵州馆”安龙运营中心实体店,整合黔西南农特产品及企业近百家,产品400余种,其中160余种农特产品已进入实体店销售,至2015年10月底,淘宝安龙馆线上线下总营业额约800余万元,其中网络销售约400万元,占总营业额的近50%[1-2]。

1.3 创建农产品品牌,发展农特产品

创建“贵义龙”食用菌、“安龙牌”饵块粑、藕粉、荷叶面、绿壳鸡蛋等农产品品牌,使诸多口碑良好的地方土特产具备合法身份,同时进一步获得和畅通市场准入,真正叫响安龙农特产品,获取更大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加强各种农产品标识认证,其中“安龙金银花”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2 主要做法及成效

2.1 实行集约经营,助农增产增收

集约经营的运作模式:土地流转后由企业集中经营、农民到企业打工获取收入。采取土地流转方式,引进、成立农业产业化企业或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00余家。其中,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个、州级重点龙头企业1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3个、州级示范社1个,省三星级家庭农场5家。通过积极扶植,一批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15年,本地农民就业18 268人,就业收入达23 017万元。

2.2 倡导传统农业退出和现代农业发展

按照粮经比调整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尽量将传统农业退下来,鼓励大上经济作物种植项目。从项目对接和资金支持、技术服务上,向现代农业企业倾斜,给予更多优惠、扶持。

通过精心规划、重点扶植,规划面积5 000 hm2,完成投资2.2亿元的钱相现代烟草高效示范区,已实现烟路工程建设59.95 km,农机配套1 186台(套),建设排水沟渠9.08 km,治理水源点8处,制作简易集雨坪30个,修建小水窖304口,核心区完成烟地整治面积311.13 hm2,实施民居改造362户,修建集群烤房20座。组建2家专门从事烤烟合作社。2014年完成烤烟种植面积4 486.67 hm2,收购烟叶7 650 t,实现产值2.1亿元,创税4 100万元,带动农户16 000户。2015年完成烤烟种植面积4 302.53 hm2,预计收购烟叶7 650 t,预计烟农收入1.54亿元。2014年省政府批准的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南盘江沿江立体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规划面积5 666.67 hm2,现已完成投资1.8亿元,建成园区内主干道42 km、机耕道65.2 km、生产便道86 km,干渠等水利设施78 km,完成土地流转2 900 hm2。实现坡脚蕉种植逾666.67 hm2,甘蔗规范化种植逾560 hm2,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3个,种植桉树逾1 666.67 hm2,养殖香猪2 000余头;着力打造园区石斛谷,由州级集体企业――安龙县西城秀树农林有限责任公司于2014年3月投资建设,现已完成投资19 700万元,建成科技研发中心1 460 m2,建成368个炼苗大棚15.2 hm2,种植石斛333.33 hm2,带动农户750户,“西城秀树”品牌正在形成。该园区按照“山上种树、山腰种蕉、山脚种蔗、林下养猪、水中养鱼”的立体规划布局,以现有基地、示范带为基础,全面提升园区产业发展水平。通过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和设施装备更新、经营机制完善,把园区建设成为农业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推动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3-4]。

2.3 注重龙头企业打造和园区建设

以黔西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安龙核心区建设为依托,采取利用土地等优势农业资源进行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在原有金州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引进百能集团、汇珠公司、安庆菌公司、金蕙公司、蓬森源公司等5家企业,重点打造金州出口蔬菜农业扶贫示范园区、薏仁米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出口食用菌农业示范园区、花卉产业园、金州农耕文化园、畜牧生态养殖园等6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2.4 推动新型职业农民转移就业

2015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450人。日前项目已启动,已在笃山开班1期50人的种桑养蚕,在栖凤街道坡脚村码头开班1期淡水网箱养鱼,在万峰湖镇码头开班2期各50人的淡水网箱养鱼。培育培训都采取邀请本县专家来进行。累计共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 370人。此外,开展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累计1 000余次,农民接受技术培训50 000余人次。以各类农业及相关产业企业为依托,实现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18 268人。

3 建议

一是加强规划和引导。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建设都应该有规划、依规划,而不能盲目推行。二是摸清土地等农业资源家底,制定保护规划,确保粮食安全。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提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才有意义。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和优化政企、政银企等相关联动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转型升级空间。

4 参考文献

[1] 唐业娜,沈立新,段成波.滇西边缘山区传统农业的变化及其动因分析[J].西部林业科学,2007(2):100-104.

[2] 祖文龙,依光香,杨丽,等.西双版纳传统农业产业承载地探究[J].云南农业,2011(1):57-58.

[3] 刘孝蓉,胡明扬.基于产业融合的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模式[J].贵州农业科学,2013(3):227-230.

[4] 陈雪梅.广东省高州市传统农业转变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农村观察,2000(6):46-53.

上一篇:纳米TiO2对小球藻和新月菱形藻的毒性研究 下一篇:RZ1溶藻菌溶藻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