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建筑设计领域的未来主义倾向与思考

时间:2022-10-26 04:10:27

当今建筑设计领域的未来主义倾向与思考

摘要:当前,建筑设计未来主义倾向发展,涌现出了许多具有未来主义倾向的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了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倾向,介绍了建筑设计领域的未来主义的成功典型。

关键词:建筑设计;未来主义;生态;乡土回归

一、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倾向

(一)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设计道路

1、对涉及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

2、运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

3、树立建筑材料蕴含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避开使用高温能量,破坏环境,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征求重新利用旧的建筑材料和构件。

4、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别动式能源对策毕业论文,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

5、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便减少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

6、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环境损害,避开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以及建材的浪费。

(二)重结构体系将要以框架结构为主

住宅采用框架结构之后有利于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提高了住宅的抗震性能,并可以为住户提供自由分割的空间,丰富住宅的立面造型,使用面积系数也可提高自重,比砖混结构的轻,单位面积造价与砖混结构持平,由此可见,框架结构是住宅在承重结构体系上的一大发展。

(三)关怀人类本身,“以人为本”

结合当代住宅科技特点和居住需求,创建的再现建筑地域空间文化特点,以寻求住宅建筑的个性表达。

二、建筑设计领域的未来主义呈现

(一)探索未来太空形态的建筑设计

如今,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用他们的作品向我们传达技术性审美价值的信息,我们通常把这一类的作品归为“高技”派建筑,把这一类建筑师称为“高技”派建筑师。然而在他们当中,一些建筑师走得要更远一些,他们不单单地满足精美的钢结构与玻璃幕墙节点、的管道及外翻的设备,他们更为关注在未来新兴技术的影响下,建筑形态会有怎样的突破。随着对未来宇宙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化,建筑师们也在思考适应未来太空生存需要的建筑形态,因此他们的作品有着令人触目的变异,具有浓重的科幻氛围,仿佛未来太空时代降落于其他星球。

(二)生态建筑设计

1、垂直循环系统设计

垂直循环系统包括楼梯、自动扶梯、电梯、货物升降机和所有的垂直通道,在设计中通常是作为一个“服务核”设置在建筑中。该系统是高层建筑的最重要部分,如果它停止了工作,那么整个建筑将无法运作。以往的高层建筑,服务核均放在中心位置,电梯厅、楼梯和卫生间等均需要人工照明与机械通风,这样就需要大量的电器设备,耗能也很大。生物气候学方法认为服务核应设在建筑的外表面“热”的一侧或两侧,一是可以使电梯厅、楼梯和卫生间都能得到自然光和自然通风;二是可以在外部与内部空间之间形成温度的“缓冲区”,在热带它是热的缓冲;在温带和寒带则能阻止冷风直接影响内部空间。在服务核中,电梯是最主要的因素,为此,生物气候学设计法对电梯及电梯厅做了详细的研究。电梯厅不仅可以得到足够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还设有休息区域、监控系统,并配有绿色植物等,具有良好的景观和视野。垂直景观就是高层建筑的绿化,把植物或其他有生命元素引入高层建筑中,或在地面层引入景观,如此处理可以在高层建筑中改善微气候。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环境与新鲜的空气。垂直景观主要是通过对空中庭园的绿化,伴随着风的作用,共同改善室内环境。

2、建筑形体设计

通过形体节能原则进行构思是看起来容易实施起来极为困难的方法,因为使用功能要求往往就足够复杂了。建筑师很难再去和生态形体做一个平衡了。但OMA在2004年落成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Seattle?Public?Library)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库哈斯首先把复杂的设计任务进行归类,各种使用功能被代码化,最终把所有设计要求打包进九大功能体块:四个流动去和五个固定功能块。四个流动区起着连接的功能,把五个固定功能区连接。接着以生态原则作为引导用计算机测算出各功能空间所需要的进光量,然后按照个体块所需才光亮的不同重新组织个体块的位置关系,并通过向上或向下倾斜墙面来增加或减少进光量。这样由于有的体块向外突出有的则内缩就是的用光亮大的功能空间可以获得更多采光,而要求照度地的空间可以利用突出体块的遮挡获得较多阴影。通过这些步骤的设计调节,建筑产生一种引人入胜的空间效果,并且由于阴影的变化使得效果赋予戏剧性。这样一个看似非理性的形式实际上是在功能设计和生态设计者两种极为理想的方法指导下完成的。

(三)乡土风格的回归

长期生活在喧嚣都市的人们,在享尽繁华之后,便开始渴望回到乡间茅舍、山水清泉边小住,这样的心理多是源于一种对出生地的乡土风情的眷恋,一种思乡的情愫。由此,建筑界一度掀起“新地方主义”、“当代乡土”、“后乡土主义”等的讨论热潮。乡土风格不在于外观上“红墙绿瓦”的复制,而应该是在深刻研究乡土建筑的基础上,摆脱仅对其形式的追求,从建筑的理念、意象、法则入手。因此,结合现代高科技与时代精神,探索新的乡土建筑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以适应新形式下人们对乡土自然的追求,成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彭家寨是武陵山区土家聚落的典型选址,以其完美而集中的吊脚楼群而享誉中外。古朴的吊脚楼群向我们道出土家人的智慧及规划村庄、营构建筑的人文思想和文化意蕴。整个建筑群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蕴藏着许多生态环境观念,无论是基址的选择还是居住环境的布置形态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村寨建设力求依山傍水,避风朝阳,讲求自然的形势,根据不同的地形进行不同的布局处理。彭家寨在村寨的布局上就非常巧妙地利用了山川地形及周围的自然环境。武陵山区山多田少,民居择地,为了适应山坡地形,将屋基用木柱在斜坡上支撑起来,形成“吊脚楼”式的民居形式。吊脚楼的外部造型从纵向看,形成了“占天不占地”、“天平地不平”的剖面,这些剖面的形成多是采用架空、悬挑、掉层、叠落等手法进行处理,因此,这些构造的建筑形式不仅适合于当地地形条件,而且在视觉效果上增加了空间层次和上下之间的明暗对比,让人感到生动活泼,毫无生涩呆滞的痕迹。

三、对未来主义建筑的思考

(一)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对未来建筑形式的探索

追求形态上的“未来意象”,其特征包括形态几何化,如立方体、球体、锥体、飞碟体等,这些几何体形态带有童话卡通世界的强烈特征,它代表了人类对理想形体的迷恋和追求;另一个特征是形态的仿真,如模拟树、船、山、人体、石头、螺旋体、动物、宇宙空间环境和充满科幻色彩意境;还有一些对于建筑形体的“病态”追求,在造型上怪异和随心所欲,宣泄一种近乎“分裂”的精神。这类探索在形式上力求打破传统建筑的束缚,强调建筑的形态新颖、流畅、光洁、大尺度、流体化、标志化。

(二)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对未来建筑内涵的探索

注重对未来建筑进行内在的探索,强调形式与内涵的有机结合。如:未来人类的宏观生存环境、未来地球的生态危机、未来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等,这类探索涉及跨学科多领域的研究和合作,需要建筑师、工程师、科学家、艺术家的共同努力来完成。

参考文献:

[1]李效军,陈翔等.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10(05).

[2]荆兢,郑黎巍.当今建筑设计领域的未来主义倾向与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3(26).

上一篇:预应力砼V形墩连续刚构桥设计体会 下一篇:深基坑开挖支护安全施工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