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者对鄂温克语的研究

时间:2022-10-26 03:48:45

外国学者对鄂温克语的研究

外国的语言学专家、学者较早就开始了对鄂温克语的研究。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最早对鄂温克语进行研究的外国学者是俄国语言学家亚历山大・卡斯特伦(M.AlexanderCastr6n’s,又译阿里克桑德尔),他在对包括鄂温克语在内的通古斯诸语言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于1856年撰写出《通古斯诸语语法教科书》。接着是俄国语言学家伊万诺夫斯基(A.O.Ivanovskiy),他利用自己在19世纪50年代所做的索伦鄂温克语实地调查资料,于1894年撰写了《索伦语与达斡尔语》,其中也对索伦鄂温克语做了分析。该书稿于1982年由C・卡拉(C.Kala)整理后在布达佩斯出版。可以说,这两项研究成果向世人较正式而客观地介绍了鄂温克语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特征。20世纪初,俄罗斯著名的阿尔泰语言学家波普(H.U.Poppe)把对索伦语进行的田野调查材料整理成142页的俄文版《索伦语调查资料》,并于1931年在列宁格勒正式出版。该书由索伦鄂温克语会话资料和俄文意译、索伦鄂温克语词汇、索伦鄂温克语语音特征分析、索伦鄂温克语有关语法特征分析等内容构成。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初期的40余年时间里,外国对鄂温克语的研究成就不太显著,似乎没有外国专家、学者到鄂温克族人居住地区进行过田野调查或实地研究工作。不过,值得提出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别培养了林赛(美国)、格林伯尔(美国)、津曲敏郎(日本)、风间伸次郎(日本)、金周源(韩国)、杨虎嫩(芬兰)等从事鄂温克语研究的人才。正是这些后起之秀,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鄂温克语所进行的研究获得了相当重要的学术成就。他们多次到鄂温克族人的生活区,对鄂温克语以及各方言、土语做了较全面、系统的田野调查,收集了鄂温克语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方言、土语方面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和理论分析,陆续公开发表了一些成果。下面分别介绍在此阶段对鄂温克语研究做出贡献的外国专家、学者和他们的主要科研成果。

1.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东方学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的阿尔泰诸语言专家杨虎嫩(JuhaJanhunen)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20世纪末的20年间,多次到我国内蒙古鄂温克族生活地区,对莫日格勒鄂温克语和敖鲁古雅鄂温克语进行了实地调查,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用英文撰写了《满洲里地区通古斯鄂温克语》一书,于1991年在赫尔辛基出版。杨虎嫩教授在书中主要对莫日格勒河流域的通古斯鄂温克语的语音系统、词汇特征以及有关形态结构进行了描写、分析。该书由绪论、语音、词法、形态变化、特殊词汇等内容构成,还附有参考书目、缩写词、词汇索引等。他认为,莫日格勒鄂温克语有6个长短元音和17个辅音。据杨虎嫩教授分析,莫日格勒鄂温克语是受布里亚特蒙古语影响较大的一种语言,莫日格勒鄂温克语的许多语音成分同布里亚特蒙古语的语音系统存在相同之处,尽管如此,该语言还是保留着自己原有的语音特征。该书的中心主要放在对莫日格勒鄂温克语的语音结构系统的分析方面。杨虎嫩还发表了《鄂温克语的未来》等学术论文。

2.日本语言学家福田昆之于1988年出版了其撰写的《日本语和通古斯语》一书。书中主要讨论了包括鄂温克语在内的通古斯诸语同日本语的基本词汇间存在的共有现象及语音对应关系和语义关系,同时还论述了有关语法形态结构方面存在的共性。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日本语跟包括鄂温克语在内的满―通古斯诸语属于同一个语系之学术观点。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津曲敏郎教授和东京外国语大学的风间伸次郎副教授在1988年至2004年间,多次到鄂温克族生活区进行实地语言调查,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语音资料和话语资料。尤其是1988年夏季津曲敏郎和风间伸次郎对索伦鄂温克语和通古斯鄂温克语的调查,1993年和1996年津曲敏郎对伊敏河流域的索伦鄂温克语、莫日格勒河流域的通古斯鄂温克语的补充调查及对敖鲁古雅河流域的雅库特鄂温克语的调查,2004年风间伸次郎对伊敏河流域索伦鄂温克语的补充调查等,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在丰富的鄂温克语调查资料基础上,津曲敏郎教授和风间伸次郎副教授等在日本用日文撰写出版了《索伦语基本例文集》(津曲敏郎、风间伸次郎、朝克,1991年)和《通古斯语言文化论文集》(黑田新一郎、津曲敏郎,1991年)两本书。《索伦语基本例文集》将索伦鄂温克语的基础对话内容跟日语做了对照,还阐述了语法形态变化的基本成分。《通古斯语言文化论文集》对我国鄂温克语的基本情况和使用状况做了深入浅出的论述。此外,日本学者先后发表了《通古斯语的类型和差异》(津曲敏郎,1990年)、《关于通古斯诸语及相关语言的所有式和让步式》(津曲敏郎,1992年)、《通古斯诸语言以及文化》(津曲敏郎,1995年)、《日本满通古斯诸语研究概况》(津曲敏郎,1995年)、《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研究的新进展》(津曲敏郎,1996年)、《关于鄂温克语敖鲁古雅方言》(津曲敏郎,1997年)、《近代化和语言变异――以通古斯诸语为例》(津曲敏郎,1997年)、《从通古斯诸民族的发展看现代化以及语言变异》(津曲敏郎,1997年)、《中国的通古斯诸语言》(津曲敏郎,2003年)、《关于通古斯诸语言方位名词》(风间伸次郎,1993年)、《通古斯诸语言基本名词》(风间伸次郎,1997年)、《通古斯诸语言基础词汇里的动词和形容词》(风间伸次郎,1998年)、《关于通古斯诸语言的确定宾格》(风间伸次郎,1999年)、《关于通古斯诸语言表示让步的后缀》(风间伸次郎,2001年)、《关于通古斯诸语言动词使动态的形态变化》(风间伸次郎,2002年)等学术论文,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讨论了我国鄂温克语的语音、语法、词汇及方言的有关特征。但是,他们的研究重点主要在鄂温克语的语音和词汇方面。

同时,日本学者对中国学者的鄂温克语研究成果也比较重视,如津曲敏郎教授编辑出版了《朝克著英文索引本》(英文版,1993年),为西欧学者使用《鄂温克语基础语汇集》带来了很大方便。另外,日本北海道大学承担的日本文部省的《中国鄂温克族语言文化研究》项目(1988―1994年)的科研成果《鄂温克语三大方言基本词汇对照集》(朝克,1995年)以及《中国通古斯诸语基础词汇对照》(朝克,1997年)等,先后用日文在日本小樽商科大学出版。

或许受到以上学术研究成果的影响,日本的东北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大东文化大学、北海道大学、大阪外国语大学、筑波大学、神奈川大学、京都产业大学等纷纷立项研究鄂温克语言文化。例如,由日本东北大学成泽胜教授主持的《古代通古斯研究》(1998-2001年)、筑波大学丸山宏教授主持的《索伦鄂温克语言文化调查研究》(2003-2004年)、北海道大学津曲敏郎教授主持的《鄂温克语资料分析研究》(2003年)、大东文化大学中岛干起教授主持的《索伦鄂温克语口语研究》(2003-2004年)、神奈川大学佐野贤治教授主持的《鄂温克语言文化宗 教研究》(2002-2004年)、东京外国语大学风间伸次郎副教授主持的《鄂温克语话语资料整理及分析》(2003-2004年)、大阪外国语大学盐谷茂树副教授主持的《蒙语和鄂温克语等共有词尾研究》(2003-2004年)、京都产业大学池田哲郎教授主持的《通古斯诸语和东亚诸语言》(1997―1998年),等等。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已公开发表,例如《通古斯诸民族及其语言》(朝克,2002年)、《鄂温克语及会话》(中岛干起、朝克,2005年)、《蒙语及鄂温克语等的共有词尾》(盐田茂树,2004年)、《鄂温克语会话资料》(风间伸次郎,2004年)等。《鄂温克语会话练习册》的“前言”中阐述了鄂温克语和鄂温克族人的基本情况以及鄂温克语语音体系,“会话”部分包括问候语、家庭日常会话、旅游会话、住宿会话、用餐会话、购物会话、就医看病会话等内容,“附录”中有鄂温克语元音和辅音基本结构与特征、鄂温克语元音和谐现象与特征、鄂温克语音节及词重音特征、鄂温克语词汇特征、鄂温克语语法形态变化特征、鄂温克语特殊名称特征等内容。

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北海道大学、东洋文库、九州大学、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千叶大学、大东文化大学等还先后开设了“鄂温克语”、“通古斯诸语言”、“中国通古斯诸语”等课程和讲座,以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全新一代鄂温克语研究人才。

3.在韩国,语言学专家、学者用韩国文先后出版了《韩语和通古斯语的语音比较研究》(金东昭,1981年)、《蒙古语与通古斯语的关系》(金芳汉、金周源、郑堤文,1986年)等学术著作,对我国鄂温克语的语音系统、词根元音交替、构词类型和系统、词干及其词缀关系、词法结构及句法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科学分析。尤其有价值的是,韩国学者对鄂温克语同韩国语以及蒙古语的语音和语法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这使人们对于韩国语和鄂温克语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有了较客观而科学的了解和认识,使韩国的鄂温克语研究事业有了新内涵和新发展。韩国汉城大学著名的阿尔泰语言学家金周源教授曾对鄂温克语及其方言做了调查,并发表了一些相关的学术论文。

4.苏联民族语言学家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对苏联境内的鄂温克语展开田野调查和理论分析工作,但在他们撰写出版的有关满―通古斯诸语言的论著中也有涉及我国鄂温克语的内容。例如,苏联语言学家戈尔切夫斯卡雅(B.久Gorchevskaya)于1959年用俄文出版了《通古斯语满语动名词概论》一书,其中涉及了我国鄂温克语动名词。苏联著名通古斯语言学家苏尼克(O.P.Sunik)在20世纪70-80年代撰写出版的《通古斯诸语满语名词研究》(1982年)等书中,对我国鄂温克语的相关词汇结构和语法结构特征做了较系统的分析,指出鄂温克语与其他通古斯语之间存在发生学方面的诸多联系。虽然苏联语言学家主要围绕其境内西伯利亚地区的通古斯诸语进行研究,较少涉及中国境内的通古斯诸语言,但他们对包括鄂温克语在内的我国通古斯诸语词汇学及形态学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5.美国华盛顿大学著名的东方语言学家罗杰瑞(JerryNorman)教授,美因茨大学的语言学家本青(JohannesBenzing)教授,加州州立大学语言学家格林伯尔教授、林赛和李凤祥等,先后在相关学术论著中不同程度地研讨过我国鄂温克语。例如,《论通古斯诸语言》(本青,1955年)、《关于满语有关词源问题》(罗杰瑞,1992年)等文章都涉及到我国鄂温克语。加州州立大学语言学家林赛和李凤祥等在20世纪后期还到我国通古斯诸语区进行过田野调查,在此基础上发表了《重览北方通古斯诸语的分类――鄂温克语与鄂伦春语比较》(格林伯尔、林赛、李凤祥,1999年)一文。美国的满学研究英文刊物《喜鹊》(Saksaha)以及《东方文明社会》等刊物也刊登过一些关于我国鄂温克语方面的学术论文。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我国鄂温克语所进行的研究从19世纪50年代初起,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走过了一条从小到大、从局部到全面、从语言资料的田野搜集和整理到理论分析与研究的艰难的科学发展之路。其成就主要表现在:(1)收集和整理了不同时期的语音、话语记录等大量的第一手语言资料,这些资料十分珍贵。(2)撰写、发表了鄂温克语以及有关鄂温克语方言、土语研究方面的一系列研究论著。(3)培养了从事鄂温克语研究的一些专业人才。(4)完成了国际性合作的关于鄂温克语研究的一系列重大项目,使鄂温克语研究走向国际化,成为国际语言学界时刻关注的一门严肃而活跃的学科,成为满―通古斯诸语言乃至阿尔泰诸语言和北极圈诸民族语言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成为日本语言文化和韩国语言文化等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分别于2000年9月和2004年8月在我国海拉尔主持召开的《首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研讨会》、《第二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研讨会》,成为国际鄂温克语学界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最理想的平台,国外从事鄂温克研究的专家、学者纷纷拿出多年研究的学术精品、学术成果、学术思想进行交流。在这两次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涉及鄂温克语语音、词汇、语法、方言土语、语言接触、语言文字的使用和传播等方方面面的学术问题,使鄂温克语的学术研究事业不断发展。

纵览国外学者对鄂温克语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日本的专家、学者名列前茅,其次是苏联和韩国的学者。相比之下,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民族语言学家们在研究我国鄂温克语方面所做的贡献不如日本、苏联和韩国的学者突出。另外,外国的专家、学者对鄂温克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结构的分析和有关语法形态变化方面,以及同相关语言进行比较研究和对比研究等。

(卡丽娜,助理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北京,100081;朝克,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上一篇:哈萨克斯坦的语言政策 下一篇:评后殖民语境下的《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