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一线”练精兵,盯着“打赢”做功课

时间:2022-10-26 03:38:34

八一建军节刚过,联勤部就接到四总部的一份通报,表彰2011年度“全军优秀指挥军官”。打开这份通报,在一长串旅长、团长、营长、连长这些带兵干部行列里,赫然写着某油料仓库主任杨茂盛的名字。为什么一位后勤干部能被评为总部级的优秀指挥军官?记者辗转千里,走进位于辽西大山深处的这个油库,寻访这位为了保障打赢,26年扎根深山,埋头苦干,用如山一样厚重的情怀,默默地为未来战争的胜利奉献自己的青春、忠诚和智慧的现代“粮草官”杨茂盛。

离繁华很远,离战场很近

2008年春天,时任某油料仓库主任的杨茂盛遇到了一件让他至今还记忆犹新的事。

当时,仓库正在组织收油作业,储油罐的U型压力计突然没有了压差。由于无法判明故障原因,作业被迫停止。等到技术人员查明原因排除了故障,3个多小时已经过去了。故障虽然查明排除了,但杨茂盛心里的疙瘩却结下了:时间对于战争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一分一秒都会贻误战机。他想到在海湾战争中,正是因为美军强大的后勤保障和快速反应,把六七十万吨弹药和300多万吨油料及时运到伊拉克,多国部队才能在4天之内解决地面战斗。油料运输耽搁上3个多小时,战场态势不知道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从那时起,杨茂盛定下了一个规矩,仓库每个季度集中组织一次综合演练,各分库每个月要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只有把功夫下到平时,才能做到有状况时从容应对。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这就是“前线意识”。正是这种前线意识驱使着、鞭策着杨茂盛扎根在这片离城市很远,离星星很近;离繁华很远,离寂寞很近的深山,一干就是26年。他常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是:后勤和战场零距离。

杨茂盛深知,油库属于高危场所,一旦出事就是大事,会给地方和部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由于油库位于深山之中,防山火、防洪水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课题。为了确保油库安全,杨茂盛做足了未雨绸缪的功课。仓库有一条小河,官兵和村民出入都要从这条河上经过。往年河里的水很少,大家都没有把这条河放在心上。但是今年杨茂盛考察过地形,觉得这条河一旦遇到大的洪水,官兵出入的必经之路就会被截断,万一遇到战备需要,将会大大影响保障速度。于是,入汛以前,杨茂盛就制定了方案,又专门拿出专项资金,从地方上雇了挖掘机,亲自指挥拓宽了河道,并疏浚了泄洪通道。果然,入夏以后,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很多道路、桥梁被冲毁,部队所在地也遭遇了大雨袭击,但是走近库区,记者看到,湍急的水流在被拓宽的河道里规规矩矩地流淌着,丝毫没有影响到道路交通和官兵的正常出行,让人不得不佩服杨茂盛的先见之明。这些年,杨茂盛在一点一滴上下功夫,在细节上严把关,为仓库配备了防爆电子锁、实时监控器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真正做到了防微杜渐。

一切为了战场,一切为了打赢

在很多人看来,后勤工作是安逸清闲的,然而在杨茂盛的脑子里,这根弦却始终绷得很紧。2011年底,军区首长到仓库检查工作时,问了杨茂盛一个问题:仓库更多的工作是在平时,怎样才能把手头的工作与战场很好地对接呢?杨茂盛回答说:“军队的职能是打仗,平时要建立好各种制度提高管理的科学性,而保障好战场则是我们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

譬如仓库油料收发,一般都是在露天进行,虽然很方便,但战时很容易遭到毁灭性打击。为了增强仓库战时保障能力,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讨论中,一名业务骨干向仓库党委提出重新启用隧道式密闭收发油系统的建议。这个系统虽然隐蔽性强,但由于油气挥发量大,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已封存了20多年。面对保战备还是保安全的选择,杨茂盛没有回避退缩,积极请示上级业务部门,亲自带领业务骨干成立课题攻关小组,十多次上沈阳、跑北京,向军内外专家教授求教。经过近百次的调试、安装,最终通过采用最先进的密封盖机械压紧装备,配合声光液位报警器材,实现收发油料时进行快速切换,彻底解决了油气挥发问题,极大地提高了仓库战时保障效能。这不仅让他尝到了技术革新的甜头,更进一步坚定了他走科技兴库之路的信心。

2009年,在仓库化验室重建改造过程中,着眼适应未来后勤保障“物联网”发展趋势,杨茂盛决心把化验室建成业务信息流处理中心。为了弥补自己的信息“落差”,他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上百份相关资料,梳理了200多条化验室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经过反复咨询、对比和论证,终于探索出了“综合布线、预留接口、自动采集”的设计方案。化验室建成后,仓库存储情况一目了然,检验效率也提高了两倍,经军区业务部门鉴定,直接由四级跃升为二级标准;总部油料部的领导视察后感慨地说,“真没想到,你们山沟单位想得这么远!”

扎根深山练精兵,指技合一出成果

杨茂盛并不满足于做好仓库的“大管家”和“当家人”,他认为,一个优秀的指挥军官,必须做到指技合一。

要指技合一,就要通专业、精管理,出成果。杨茂盛的初始学历并不高,只是中专毕业,这让他常常有一种紧迫感。为了适应保障现代战争的需要,他一直利用闲暇时间抓紧学习,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计算机、油料管理本科文凭。他连续18年阅读和订阅了《电脑报》、《军需物资油料》、《石油知识》等10余种军内外杂志,写下了10万多字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辛勤的学习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他撰写的《洞库油罐内壁涂装“漆坑”成因及对策》、《油罐清洗作业安全预测分析》、《如何建设后方油库数字化资料室》等20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在《后勤》、《军需物资油料》、《石油知识》等刊物刊发。

杨茂盛学科技知识,非常注重把学习成果转化成工作方法,促进仓库管理。他把视频、指纹考勤机引进部队,对站岗执勤和职工上下班等情况进行智能管理,解决了人员监管不到位问题。他借鉴他山之石,对关键岗位工作职责进行细化,形成《管理手册》,人手一册;对网络使用、人员外出、车辆派遣等60多项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对30余个活动场所都有管理规定,形成了人按职责管、事按制度办的惯性机制。针对油料收发设施设备已经达到使用周期,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实际,组织官兵对回空罐、汽油泵等200多个器材进行冠名,无论是新战士还是老士官都能够准确辨认识别,防止发生操作失误。

长久以来,仓库泵房噪音和震动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官兵们的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个威胁战士们身体健康的难题,杨茂盛带领相关业务人员进行科研攻关,经过上百次实验,研发成功“泵房噪声控制器”,实现了隔音、减震和散热的统一,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激发了大家向科技要保障力的热情。近两年,仓库先后推出了航煤水反应测定仪、油罐液位报警仪等18项革新成果,涌现出了全军士官人才一等奖获得者“攻关能手”王志波、“技术大拿”任永朝等一批“武状元”,仓库多次被评为战备训练先进单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11年4月,中央七套当代军人栏目头条以《大山深处谋打赢》为题,报道了他带领官兵坚守山沟、苦练精兵,严抓油料应急保障的先进事迹。多年来,他革新发明了泵房噪声控制器,机械透气阀检测仪、LYI-4法兰换件涨开器、油料接头短管等20多个科研项目,有3项科研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他先后荣立三等功4次。

上一篇:对延迟退休年龄的基本认识 下一篇:冬夜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