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体育的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10-26 02:22:24

谈大学体育的改革与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如今人才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主流。换言之,一个国家能否振兴,教育是其关键所在。而高等院校正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主要基地。但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及健康状况令人堪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长时间蜗居所致,没有得到充分的体育锻炼,没有得到充足的睡眠,精神高度紧张引起身体状况不良。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可体现出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教育体制如火如荼的改革,大学体育教学要想适应新时期学校体育的要求,其改革势在必行。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进行分析。

一、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课程设置过于陈旧单一。大学体育课程与中学体育课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没有达到提升,学生在中学就接触球类、田径、武术项目的学习,而大学体育的教学内容,也围绕着这几项进行教学。但也有少数中学没有接触,不但如此,在组织形式上,他们都采用基本的大班形式上课,而这种形式已经不适应变化了的时代和大学生的要求。如今,能进行全面体育教学改革的只是少数,而对于多数大学体育教学,不但缺乏理论知识的传输,而且在实践活动中还达不到教学的要求。无论是教学场地还是教学器材都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

2.理论教学相对滞后。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甚至大学,体育在学生眼中都是男孩子的天下。女孩子只有观摩的机会。你若问理论知识,他们根本不知所云。所以,理论教学是目前体育教学中最为突出的一个薄弱环节。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合理,如今各大高校在体育教学的内容安排上普遍存在随意性,教学内容浅显,而且理论教材中,学生真正需要了解的一些有助于健身实践的相关知识显得十分不足。

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1.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实践。对于大学生来说,大部分都处于19岁至23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发育正日臻完善,但是思想还处于一个变更阶段,所以,要全面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要以科学教育思想作为教学内容的课程指导。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为顺应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促进体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体育教材应将科学的、完备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指导,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以此促使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加强体育锻炼意识,促进其与时俱进的体育精神。其次要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到因材施教。①基础运动训练项目:根据大学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公共体育必修课程,一方面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另一方面,对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也形成一定的冲击,使学生形成锻炼习惯。②兴趣爱好选择项目:在大学体育大纲要求的必修课程外,学校应为学生尽可能地多开设一些内容多样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项目。例如开设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项目,以此提升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而激发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③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是一部水准仪,不但可以考量学生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自我能力的培养。促使其正确认知自我,评价自我,衡量自我,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要科学合理地构建学习评价体系。

2.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学生的身体健康程度来源于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质量的高低来源于教师水平的高低。因此要建立高水平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质量不仅关系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效果,更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的效果及学生的学习质量。①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针对这种教学模式,一定要着力打破这种旧体制,建立健全适应时展的全新管理体制,但同时,我们也要汲取传统模式的精华,进而才能在经验中寻找新的突破口,从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更强有力地发挥教育的能力。确保所有创新的举措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实施和顺利地开展。②教师要及时完善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而且,对于教师而言,自身一定要有一项特长,对于这项特长一定要精通,不但要掌握教育技巧,还要通晓理论知识,具有全面的教学能力,并且对其他项目也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从而进行多个项目的教学活动。③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严格制定和执行体育课程的考核,并根据教学管理条例自主安排个性化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个人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淡化竞技体育意识,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体育意识培养,进而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受益。

要想使大学体育改革得到更好的实践,我们必须力求打造一支优秀的领导班子,组成综合实力较强、高端的教师团队,构建—个适应时展、创新型的教育体系,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引导实践活动。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教育学院体育部、西北民族大学)

上一篇:采用异步教学法培养学生数学素质 下一篇:科研主任如何做好教育科研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