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的爱 12期

时间:2022-10-26 01:37:23

“小候鸟”的迁徙之旅

2013年7月的一天,天蒙蒙亮,16岁的江夏和很多孩子一起上了一辆大巴,从老家苏北丰县的一个小村子,开始了向苏州的“迁徙”之旅。

江夏3岁的时候,爸妈就一起离开家去了苏州,把他留给了奶奶。这些年,他对爸妈的印象极其浅淡——每年只在过年时见上一面,也不过短短几天。有时因为忙,他们过年都不回来,只把钱寄回来。后来,镇上有人买了大巴,专门在假期运送江夏这样的留守孩子去和远方的父母团聚。开始,奶奶也赶着江夏去苏州,江夏却不肯,他对爸妈是有怨怼的:在那些缺席的家长会上、那些没有亲人掌声的领奖台上、跌伤了腿独自疼痛的夜晚,还有手忙脚乱的农忙时分……慢慢地,江夏失去了和爸妈亲近的欲望,更不要说去和他们团聚。

但这一次,奶奶却坚决让江夏去苏州,江夏爸妈也一再来电话要求江夏过去,因为他们刚刚在苏州买了一套房子,让江夏一定去看看。

近10个小时的路程,黄昏时分,大巴停在苏州南门市场内的一块空地上。车外,已经有很多家长在等候,“小候鸟”们自拥挤的车厢内鱼贯而出,飞奔向久违的父母。江夏也在那片促狭的空地上见到了自己的爸妈,因为忙碌,他们已经两个春节没有回家了。如果不是妈妈喊了江夏的名字,江夏怀疑自己能否认出他们。40岁出头的爸妈,看上去沧桑、黝黑、脸上布满皱纹。

对江夏的到来,他们明显充满着欣喜和激动,妈妈拉着他不停地看,爸爸则拍着江夏的肩膀,说他长高了、长大了。江夏的心,在血缘的包裹下忽然有些酸涩。但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于是就一直沉默着,跟着他们回了家。

城里的爸妈

不过是老式楼房中一间十几个平方的小房子,房间潮湿闷热,没有空调,头顶的吊扇年龄不会比江夏小,旋转时发出巨大的噪音。房间里几样简单的旧家具,一台老式的21寸彩色电视机,半敞的简易衣柜里挂着一排廉价的衣服。厕所在100多米外的巷口,没有厨房,过道里有一个煤气炉,三两样灶具漆黑陈旧,一只小冰箱也是老式的。这就是爸妈在城里的生活,远比江夏想象中简陋。

那天晚上,他们带着江夏去了一个离家不远的饭馆。妈妈点了几个菜,爸爸要了两瓶啤酒。眼前的空盘子里,很快堆满了妈妈夹的菜。江夏吃得却不多,他看到了菜单上菜品昂贵的价格,还看到了妈妈点菜时的小心翼翼。

吃饭时,妈妈不停地问东问西,询问奶奶的身体、地里的庄稼、江夏的功课……絮絮叨叨。爸爸的话题却完全不同,他告诉江夏,3年前盘了一个店铺,现在终于也当老板了,每天的利润比以前翻了好几倍……爸爸的语气充满了一个男人的自豪。

那晚,江夏早早睡了过去,不知道睡了多久,听到爸妈低声说话的声音。他借着窗外透过的微光看了看时间,不过早上4点半,爸爸妈妈却已经收拾妥当出门了。

那天起,江夏看到了爸妈生活的全部内容。每天早上4点多一点儿,爸爸去批发市场进货,妈妈去店里开门。忙碌过早上的高峰期,爸妈把货理好,妈妈接待白天来买货的零散的顾客,爸爸则骑着那辆电动车去给订货的饭馆、KTV送货,顺带招揽生意。一般都要到晚上8点以后才能吃晚饭,妈妈做两个简单的菜,爸爸喝一瓶廉价啤酒,然后两人对着发发牢骚。也只是发发牢骚,第二天一大早,两人又精神百倍地出门了。

为谁辛苦为谁忙

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这个城市那么著名的园林,13年来爸妈从来没有去过一次。城市的繁华和优美与他们无关,他们只是每天低着头,在这个简陋的角落赚着每一分能赚的、省下每一分能省的钱,然后,把它们存起来。但爸妈的自豪却是清晰的,他们抽空带着江夏去看了那套快到城郊的房子。房子还在建设中,是高层,70平方米的小户型,却要上百万的房款。妈妈拉着江夏的手说:“儿子,一定要考到苏州来念书,这房子,留着以后你娶媳妇。”

爸爸说:“再过几年,这里发展起来,就不偏远了,不管怎样,都有城市户口的。”江夏不语,心里有种酸酸软软的感觉。

一个月后的早上,还是来时那辆大巴,江夏和同来的“小候鸟”们踏上了归途。临走时,爸爸对江夏说:“我们做了十几年的‘候鸟’,就是为了以后让你不用再当‘候鸟’,可以做个名副其实的城里人。那样,不管我和你妈怎么辛苦,都值了。”

江夏眼中忽然就噙满了泪水。那一刻,他终于懂得了候鸟的爱。

(摘自《女报·时尚》2013年11期)

上一篇:最爱妈妈的方式 下一篇:谁是谁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