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患者口服强阿片类镇痛药治疗的健康教育

时间:2022-10-26 01:32:55

癌痛患者口服强阿片类镇痛药治疗的健康教育

[摘要]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减轻患者对疼痛治疗的顾虑、提高遵医行为,从而提高疼痛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60例癌痛患者进行癌痛知识健康宣教,并用自设的问卷调查,对比干预前后患者对疼痛治疗的认识和行为的变化及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变化。结果:与癌痛教育前比较,教育后患者对癌痛治疗的错误认识与行为水平明显减低(P

[关键词] 癌痛;镇痛药;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b)-096-02

癌痛是癌症患者一个常见的、主要的症状。晚期癌症患者中有60%~90%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且70%以上的患者以疼痛为主要的症状[1]。疼痛已被确认为是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4个生命体征后的第5个生命体征。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三阶梯镇痛原则指出:重度疼痛首选强阿片类药(如吗啡即释片、控释片)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是目前临床最重要、使用最广泛的治疗癌痛药物[2]对阿片类镇痛药物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过度恐惧,是干扰临床合理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的主要障碍因素。为了让患者正确认识和应用阿片类药物,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疼痛控制效果,我科2008年10月1日~2009年3月31日对60例口服强阿片类镇痛药治疗癌症疼痛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癌痛宣教,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病理学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未使用过阿片类止痛药物,估计生命至少可维持2个月以上,可清楚地与医务人员交流疼痛情况,有疼痛主诉,根据0~10分的数字等级评分方法(NRS)判断疼痛程度[3],疼痛评分4~6分以上的患者给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经济条件及病情选择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或硫酸吗啡控释片,根据药物剂型,每12小时给予口服1次。

1.2 观察指标

疼痛分级:采用NRS评分法将疼痛分为0~10分,0分为无痛;1~3分疼痛影响睡眠为轻度疼痛;4~6分无法入睡为中度疼痛;7~10分剧痛为重度疼痛。让患者自己选择出一个最能够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数据,治疗期间每日记录两次疼痛评分。

口服止痛药前按自行拟定的问卷调查表进行问答及互动式问答,内容主要为疼痛评分及止痛药物的常识、用药情况等,进行系统干预后2周,再次重复问答以及记录疼痛评分与用药情况。

2结果

2.1癌痛宣教前后认识与行为比较

干预前60例患者存在着不同的错误认识与行为,干预后都得到显著的改善。见表1。

表1 癌痛宣教前后认识与行为比较情况[n(%)]

与教育前比较,*P

2.2干预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干预前NRS评分4~6分及以上达100%,干预后NRS评分4~6分及以上的患者只有11%。见表2。

表2 癌痛宣教前后患者疼痛程度比较[n(%)]

与教育前比较,χ2=44.93,P=0.000

3疼痛教育的方式和内容

3.1评估患者的学习需求

通过交谈、体检、查阅资料等方法,评估患者的个体化学习要求,找出患者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内容。

3.2 制订并不断完善教育计划

根据患者情况确定教育内容、方式,如口头讲解、书面讲解、发放宣传单与小册子、个别指导。应恰当应用沟通技巧评估患者对疼痛治疗的态度,制订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

3.3实施教育计划

3.3.1指导患者正确应用镇痛剂 准备服药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制订个体化的指导方案,介绍药物的基本知识、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出现的时间、程度、发生率和应对措施。并告知患者反应为可逆性的,停药后可自行缓解。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做到发药到手,服药到口,避免漏服、错服。嘱患者吞服该药物,控释片捣碎后迅速释放,因此应整片吞咽,使之持续被肠黏膜吸收,持续发挥药效。对于恶心呕吐严重、虚弱患者不能吞服,无直肠损害及腹泻者,也可以将该药品经塞入直肠。

3.3.2指导按时服药 告诉患者按时服药对于疼痛持续缓解的重要性,改变传统患者的耐受为主,延长给药间隔,减少用药剂量,防止药物成瘾的观念。癌症疼痛如同其他慢性疾病一样,需要常规药物控制,不能等到疼痛无法忍受或疼痛发作时再用药,不得提前或拖后。规范化的给药方法是:对于持续性疼痛的控制,应按时给予控/缓释制剂,辅以必要时增加剂量。即按时服用控/缓释制剂止痛药控制基础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止痛药物在体内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保证疼痛得到持续缓解。出现突发疼痛时给予即释制剂止痛药,才能使突发疼痛迅速缓解。观察药效及时准确评估药效,并反馈给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注意个体差异。

3.3.3调整情绪,树立战胜癌痛的信念 鼓励患者之间的交流,互相介绍抗癌经验,许多患者在病友的帮助下能正确面对疾病,消除了其对止痛药物的顾虑。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争取亲属、朋友及社会的支持。

3.3.4给药途径 指导患者尽量首选口服给药,告诉患者口服是无创伤的给药途径,相对安全,另外,口服给药患者自己可以控制,增加患者在治疗中的主动性。应尽量避免肌内注射,注射药物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而且出院后用药不方便,另外,吸收也不可靠。

3.4药物副反应的防护

3.4.1观察用药反应 尤其是首次应用强阿片类镇痛药的患者,应嘱患者切勿独自外出,若有头昏、头痛、站立不稳时,应立即卧床休息,放松肢体,不适症状可随血药浓度下降而缓解。

3.4.2便秘护理 由于药物影响胃肠蠕动功能,迫使食糜在肠道停留时间延长,水分重吸收,使粪质干燥造成的。便秘是阿片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100%。鼓励患者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鼓励患者平时多饮水,多吃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适当活动,可通过顺时针方向轻揉腹部有利于肠蠕动和排便;每个患者在开始镇痛治疗同时给予缓泻剂(乳果糖口服液或者果导片剂)通便治疗。

3.4.3恶心、呕吐的护理 恶心呕吐一般发生在用药初期,用药后4~7 d可缓解。首先,应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保持空气清新;其次,可分散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如听音乐等;再次,可遵医嘱给予肌注甲氧氯普胺10~20 mg,如呕吐较严重时可给予格拉司琼等强止呕药,同时,还要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等。

3.4.4疲乏、嗜睡的护理 应注意用药的剂量,剂量调整以25%~50%幅度逐渐增加;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是意识状态;可适量用茶、咖啡等饮食调节。

3.4.5消除“成瘾”恐惧 癌痛患者在使用阿片类止痛药一段时间后出现的药量增加的现象为躯体依赖(耐受)或病情进展疼痛加重,而非精神依赖即所谓的“成瘾”。有调查资料表明,麻醉性止痛药用于缓解癌症疼痛,其成瘾率低于4%[4]。生理依赖性是阿片类药物的药理特性之一,一般出现在突然停用药物或使用阿片类药物拮抗剂纳洛酮时。其典型症状有焦虑、易怒、寒战、出汗、鼻涕、恶心、呕吐、腹痛等,也称戒断症状。应告诉患者无需担心停药带来的不适,因为按照阿片类药物规范化的撤药方案,戒断症状完全可以避免。阿片类药物的耐药性是指为了维持镇痛效果,需不断增加药物剂量。产生耐药性的最初表现是一定剂量的药物作用时间缩短。很多患者担心现在增加止痛药物剂量,以后再增加就不起作用了,因此在需要加量时而不愿意加。护士应告诉患者合理调整用药剂量,药物的镇痛作用将随之增加,因为阿片类药物的特点是它的镇痛作用没有极限。应主动与患者讨论阿片类药物成瘾性和耐药性问题,并给予正确的解释,以消除患者的顾虑,提高他们的治疗依从性。

3.4.6准确评估疼痛程度 教会患者准确评估疼痛强度并及时向医护人员汇报。用药后注意患者的实际疗效,为调整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提供依据。应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呼吸抑制为严重副作用,危及患者生命,一旦出现,应立即抢救。

4讨论

癌症患者对应用镇痛药物最大的顾虑是担心产生成瘾性和耐药性以及担心使用止痛药时会产生副作用。健康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改变患者不健康的行为,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行为,而行为的改变过程要经历服从、同化、内化的态度转变阶段,遵循健康教育知、信、行的行为改变模式[5]。通过对癌症疼痛患者开展有效的教育项目[6],纠正对止痛药物的成瘾性、耐受性等概念的误解,减轻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顾虑,提高其遵医行为,进而提高疼痛控制效果。观察病例中只有1例患者胃肠道反应严重,通过干预仍无法缓解,改用其他剂型止痛药,提高了依从性,明显减轻了疼痛,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725-2737.

[2]刘坤,徐海春,孟凌新.阿片类药物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J].日本医学介绍,2007,28(3):137.

[3]中国抗癌协会.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癌症疼痛控制与姑息治疗分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2-13.

[4]周际昌,宋三泰,徐建明,等.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30,218.

[5]李仲廉,安建雄.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4:315.

[6]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12-223.

(收稿日期:2009-06-16)

上一篇:白芷“祛风行气”药效相关研究概况 下一篇:黄丹散结汤治疗卵巢囊肿6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