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多样性活动探究

时间:2022-10-26 01:23:58

大学英语课堂多样性活动探究

[摘要]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实施,怎样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积极性;结构性;任务性;互动

教育是艺术,同时也是科学。教育的科学性孕育在教师的头脑中――组织、修改教学进度;制定行政决策;设计教案。教育的艺术性则扎根于教师的心灵中――以身作则;关照学生、倾听家长的意见;倡导高质教学。如果只运用头脑教学,这位老师充其量只能称为“教书匠”,而且他常会使学习变得枯燥繁琐,艰难晦涩。而如果只运用心灵教学,这样的老师很快就会由于缺乏内涵而显得肤浅。因此,优秀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同时运用头脑和心灵。

目前我国对活动教学的研究更多的是注重教学方法的“活动”,忽略了对学生主体的活动和学生思维的活动的探究。本研究《大学英语课堂多样性课堂活动》针对我国传统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弊端,在活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对传统的以结构型理论为指导的英语教案设计进行创新性改革,探索出适合大学生课堂活动教学的形式,以此来适应我国的新课程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正确认识以下问题:

1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首先,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主导作用。其次,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学,教的目的在于学生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体现在学的方面,体现在学生认识的转化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上。

2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

现代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方式。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教学的多边活动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与传统教学相比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3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是也不应该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而应是积极主动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实施简单的加工改造,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不但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够表现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与完善,而且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仅把学生作为认知你来看待,更重要的是把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来看待。要认识到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器”,而是知识的主人;学生不仅是认知的主体,更重要的是具有生命的人。

4 创建全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创造性活动。

现代教学决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内在创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就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创建全新的教学方法体系,更充分地发挥教学的多方面功能,以实现人的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要建立全新的教学方法体系,转变教学观念是最基础的一环。具体地说,要实现四方面教学观念的转变。

4.1 从注重学生外在变化转向注重学生内在变化。传统教学追求的目标是知识的掌握,也就是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

4.2 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强调学习的过程。现代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从知识型转向能力型。为适应这种情况,教学相应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个转变涉及到如何看待知识?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这句话极为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教学观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学习的过程。

4.3 从单纯教师的教转向师生共同活动。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知识为特征,势必导致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师生之间的合作。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学合一”的观点越来越为教育界所接受,并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布鲁纳认为,现代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方法。前苏联合作教育派的教育家们指出,教育教学过程应该是“人际合作关系”,认为“在今天,正是师生关系的问题已被提到了学校工作的首要地位。”

4.4 从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向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传统教学那种单一的、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适合传授知识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建立一种开放性、综合性的教学形式,它在空间形态上、综合运用集体教学、个别教学与分组教学等多种形式,在时间流程上,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教学环节与结构。5素质教育是一种更科学、更高层次的教育,它要求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观念更新的前提下,这个教学方法应特别注意学生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健康而和谐的发展。

上一篇:英语听力理解策略运用之核心策略库 下一篇:论初中数学教学中转变学困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