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总会过的!

时间:2022-10-26 01:09:34

11月2日,二次过会并获通过的八菱科技公布了网上中签率及网下配售情况,结果显示,八菱科技再度遭到询价机构的冷遇――大多数询价机构给出的价格都远低于发行价。此前,该公司曾因有效申报询价对象不足20家而中止发行。

这样遭遇机构冷遇的公司怎么依然会被放行?究竟这样的公司有多少?《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尤其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后,发审委对首发申请的审核通过率一直维持在80%左右的高位。并且,对于二次过会的公司,发审委也大多能“网开一面”,近九成二次过会的企业都能获得发审委的“通行证”。

发审委审核未通过率下降

10月24日,又一家上会的公司被发审委拿下了。证监会当日的一则公告显示,福建诺奇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请被否。这已经是今年以来第50家被发审委拒之门外的拟上市公司了。

在这50家未通过发审委审核的公司中,除了福建诺奇,还有北京京客隆、武桥重工集团等。

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1月1日,下同),发审委审核的IPO首发申请共计269家次,其中50家未获通过,7家公司取消审核。拟上市公司首发申请的未通过率为18.59%,这与历年的平均水平相近。

2001年3月中旬开始,股票发行核准制正式推行,符合条件的企业需要经过发审委的审核(俗称“过会”)才能获得上市资格。后来,2003年12月发审委制度重大改革实施,股票发行核准制步入正轨。

由此,“过会”成为每家拟上市公司必须迈过的一道门槛,一些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过会”而被挡在资本市场门外。

据统计,2003年12月发审委制度重大改革实施以来,发审委审核的IPO首发申请有1358家次,其中247家次的申请被否,还有35家企业因资料准备不充分等原因而被取消审核,分别占比18.2%和2.6%。这意味着,2003年12月以来发审委审核通过率为79%。

但从2004年以来IPO审核历年的未通过率来看,近年来发审委对首发申请的审核环境已变得相对宽松。

Wind资讯数据显示,近年来的未通过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04年和2005年,IPO首发申请未通过率高达33%以上,即使在大牛市到来的2007年,未通过率也有22.9%。但最近三年以来,IPO审核的未通过率均在20%以下,尤其是2009年和2010年,未通过率仅有14%和15%。

九成企业二次过会被“放行”

那些首次过会未获通过的公司,目前也不必过分担心,这些企业的上市之路并没有就此终结。因为发审委还能“网开一面”,允许其有二次甚至多次过会的机会。

11月2日,创业板又一新成员开能环保(300272.SZ)上市,上市首日涨幅一度超过100%。然而,这家上市后股价翻倍的公司就曾吃过发审委的“闭门羹”。

事实上,在A股市场上,像开能环保这样“屡败屡战”、多次过会的企业屡见不鲜。

根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的统计,2003年12月IPO首发核准制步入正轨以来,多次通过发审委审核的公司已经有117家,除5家公司未过会之外,其余112家企业都已通过发审委的审核。

此外,上述112家公司中,有7家公司是在3次过会后获得“通行证”的,这7家公司包括四方股份、大东南、拓维信息、荣盛发展、连云港、西林科和久其软件。其余105家公司在二次过会后即获得发审委审核通过。

从过会率情况来看,上述公司在第二次上会后的通过率很高,只有12家(7家3次过会的企业,5家二次过会被否的企业)公司二次过会后未通过,通过率高达90%。

这意味着,在首次过会失败后,拟上市企业在二次过会有九成概率获得通过。

不过,从前文汇总的首发申请被否公司来看,也有很多公司放弃了二次过会或者尚未申请二次过会。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自2003年12月以来,首发申请被否和取消审核的公司有282家次,而至今参与二次或三次过会的企业只有117家,这表明尚有半数以上的企业在首次过会失利后,放弃或者尚未进行二次过会申请。

被否归因于三大方面

对于这些多次过会的企业,他们此前上市被否的原因有哪些?我们从发审委给出的部分公告和证监会发行监管部的分析中基本找到了答案。

在2007年、2008年和2009年,证监会发行监管部曾连续三年推出“发审委会议被否企业情况分析”报告,报告中总结出当年拟上市企业被否决的原因。

在2009年的报告中,当年主板首发公司未通过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独立性较差、持续盈利能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存在较大风险、规范经营存在较大问题、内控机制不健全、经营业绩对税收优惠存在较大依赖等方面。

去年3月,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对创业板企业被否原因也进行了汇总披露,主要涉及持续盈利能力、规范运作、财务会计、独立性、主体资格、募集资金运用和信息披露等七大类问题。

此外,另有业内人士总结出2010年拟上市企业IPO被否的十大原因,包括:财务指标不合格、不规范;业务及技术方面问题;公司抗风险能力过低;高度依赖客户或供应商,独立性欠缺;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持续盈利能力不足;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问题;股权结构及股权交易问题;成长性欠缺问题;遭人举报等等。

其中,11月2日上市的开能环保去年过会曾被否,其被否原因就是源自业务及技术方面的问题。

在被否企业中,其被否原因有的不止一种,一些企业IPO申请被否涉及多方面的原因。

此外,在上述诸多被否原因之外,今年还有一些新的问题冒出来,比如今年IPO被否的德勤集团,就是因涉嫌PE腐败而未能成功过会。

拟上市企业IPO被否的具体原因有很多,《投资者报》总结发现,近年来主要集中在持续盈利能力和独立性两大问题上。

事实上,IPO被否的原因虽然众多,但是仍可以从发审委审核的内容开始追溯,从而重点归纳为三大类。

现行的发行审核制度为核准制,其审核中主要有三点,包括是否符合法定条件;是否及时、准确完整充分地披露信息;公司是否有发展前景及投资价值。

其中第一点又是重中之重。拟上市企业需要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的法定条件,包括主体资格、独立性、规范运作、财务与会计以及募集资金使用等。

多次过会企业业绩易变脸

尽管发审委对首发上市申请审核严密,拒绝其上市的原因有很多,还是有一些企业成为“漏网之鱼”。

根据《投资者报》前文的统计,这些企业在首次过会申请失利后,又进行了二次甚至三次过会申请,并且有上百家企业已经通过发审委审核。

然而,在这些公司上市后,其真实的一面开始显露,多家公司的业绩出现大变脸。这样的公司就包括上市后业绩大幅下滑的澳洋科技、绿大地、华锐风电等。

《投资者报》统计了多次(含两次)过会企业上市后的业绩表现,在117家多次过会的企业中,目前已经有101家企业上市。然后分别统计每家公司上市后历年的净利润增长率(注:2011年数据以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率情况代替),并将其进行平均。

结果显示,在上述101家企业中,有半数企业业绩曾出现下滑。有21家企业上市后历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均值为负数。其中,净利润增长率下滑最严重的前三家公司就是前文提到的澳洋科技、*ST大地(原绿大地)和华锐风电。

其中,澳洋科技在2007年上市,其上市近5年来,3年业绩出现过大幅下滑,其今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更是下滑648%。最近5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均值为-121%。

目前已经被ST的绿大地则不用多提,该公司因欺诈发行而成为国内资本市场造假上市的标本。

此外,今年年初以风电概念上市的华锐风电今年前三季度业绩也下滑近50%。公司公告解释称,其主要原因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产品销售价格下降,销售收入减少,毛利率也有所下滑。

除上述3家公司外,威华股份、山西证券、准油股份等二次过会后才上市的企业,其上市后业绩也均出现下滑。

究其原因,这些公司都是多次过会的企业,其首次过会失败,多是由于起初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后经弥补缺陷后得以上市,因此上市后业绩整体表现较差。

上一篇:盾安环境:“冷”行业的热公司 下一篇:拓维信息:三次过会 把戏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