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语文备课的重新认识

时间:2022-10-26 12:53:28

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语文备课的重新认识

【摘 要】备课是我们进行日常教学活动的基础,任何一个任课教师都要在课前做好备课的工作。这不仅是我们有效进行教学的基础,也为我们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对初中语文备课应该有新的认识,今天笔者就来具体地谈一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备好初中语文课。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语文 备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7-08.124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们的教师对教学的整个过程也有了新的认识。在这一新的阶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出新的打算。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关于备课这一环节,可以结合新课标的相关内容总结出新的教学策略。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都有了新的转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性学习也提上了新的教学日程。传统意义上的备课越来越凸显出与新课标的背离,面对这一形式,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在仔细分析新课标的基础上对备课作出积极有效的调整。其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知识的传授与知识的建构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还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的预设与知识的生成之间的关系,以及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关系的处理,这些都是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必须加以重视的内容。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分析谈一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备好初中语文课需要考虑的内容,希望可以给其他同行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备课过程中,要结合教材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充分考虑知识的传递与知识的建构之间的关系,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的整体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的备课以学科和知识为本位,强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将知识讲清楚、讲透彻。这也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然而,这种备课方式把注意点过多地放在了教师的教学上,而严重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关注的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以往所学习的知识,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知识作为我们教学的支点,从而生长出新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从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碎片。这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由此可见,新课程下的备课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掌握,而不是简单地进行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例如,在进行初中语文文言文课文的备课时,我们的教师就可以结合以前所学习的文言文基础知识进行综合讲解,从而压缩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简易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因此,通过教师在初中课堂上的加深讲解,我们的学生一定可以充分掌握文言文的知识内容。这样也就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二、面对新课程,教师要转变思路,形成新的认识。这就迫切需要教师改变传统备课过程中“重预设,轻生成”的观念,合理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始终坚持“重预设,轻生成”的理念,整个课堂教学思路是预先设计好的,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控制之中,甚至学生的反应、课堂问题的答案都是教师预先设定好的。备课的作用就是为教师上课提供一份甚至连标点符号都已经明确了的教案,备课真正地成为了“背课”。然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课堂是一个活跃多变的整体,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甚至任何一个课堂突发事件都会对我们的教学设计产生影响,对原有的备课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我们的教师一定要明确备课的意义,把备课看作是一个动态延伸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当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不再按照预设的内容进行时,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备课之时、教学之时作出冷静的思考,抛弃预设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流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机智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与学生的课堂反应碰撞出知识的火花。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这也是我们提高整体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和保障,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们的整体教学效率作出努力。

三、新课程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的真理,真正地解决传统教学中师生地位不平等的状况,为我们的课堂教学营造和谐的氛围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备课中,我们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在日常的备课的过程中往往是从教师本人的主观愿望出发,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凭借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主观意志对整个教学流程作出安排。这种备课方式严重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要遵循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对初中语文备课的方式作出新的调整。这就需要我们首先明确教师的“教”的过程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的这一理念,要明确把学生作为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把学生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始终围绕“教学应该真正地促进学生发展”这个基本理念,以学生的心智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为出发点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出相应的对策。这样我们才可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把我们的整体教学效果提高上去。同时,由于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到了学生的因素,因此,我们的学生也会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加充足的信心,这对我们的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和进步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新课程的相关理念,争取为我们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出新的有益的对策。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师生、教材与课标、新旧教材之间的联系,进而有效提高我们的整体教学效果,这也是促进我们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中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只有学生学得好,才可以更加激励教师去努力、去奋斗。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科学有效的备课,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需要我们作出迫切的回答。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更加速了备课方式的转变。我们的教师在这一新的阶段,一定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及时总结经验,最终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上一篇:初中英语――认识学生的心理 下一篇:初中英语阅读兴趣的培养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