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你学,与宝宝一起彬彬有礼

时间:2022-10-26 12:48:09

我教你学,与宝宝一起彬彬有礼

礼仪代表着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气质,这种内在的素养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帮助宝宝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早教工作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礼仪教育就是这些良好行为习惯中很基础的一项。

作者简介:桐桐妈,教育学博士,现供职于某著名教育研究机构。在职博士后。曾经主修幼儿教育,一直有着深厚的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情结。爱女桐桐出生后。在把她当“课题”来“研究”的同时,刻苦涉猎幼儿心理、教育理论和护理知识。学习、工作、育儿的间隙,坚持撰文分享自己的育儿心得,现已形成120余万宇的育儿博客。早教著作《爱出一个好宝贝》已经出版。

宝宝应该学会的礼仪

根据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和宝宝的年龄特点,宝宝至少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养成一些必要的行为习惯。

1 日常生活礼仪

仪表整洁,讲究卫生,行为举止得体,能配合家长提出的洗漱要求,不故意弄脏衣服,避免无精打采、耸肩、塌腰、半躺半坐等不良动作。

我教你学:告诉宝宝:“如果不讲卫生,手上粘了细菌,吃进嘴巴里会生病的。”很多时候宝宝不喜欢洗漱是因为家里的水槽过高或者没有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洗漱用具,所以给宝宝创造舒适的洗漱环境很重要,否则,宝宝很容易因姿势的不舒服而拒绝洗漱。

就餐姿势正确,安静进餐,不与人争抢食物,吃饭时能保持桌面、地面的干净与整洁。

我教你学:可以利用儿歌等宝宝喜欢的方式,比如:“宝宝,吃饭的时候,要‘小板凳,坐坐好,一口一口吃个饱’。”培养餐桌礼仪家长一定要做好示范,有的家长自己本身就有边进餐边看电视发议论或者东家长李家短的闲聊习惯,给宝宝做了一个不好的榜样。

接电话时要有问有答,回答问题大方,不长时间不回应对方的问题,也不在不知如何回答时把电话一扔跑到别处去,更不要在电话中大声嚷嚷。

我教你学:事先告诉宝宝:“宝宝,接电话时要先跟阿姨说你好,然后耐心回答阿姨的问题。如果想离开,要跟阿姨说再见哦,不然阿姨会一直等待的。”家长在明确电话礼仪之后,可以多跟宝宝玩接打电话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宝宝习惯相应的技能和规则。

2 交往礼仪

会用“您好”、“谢谢”、“对不起”等礼藐用语,与人言谈时措辞文明、不讲粗话脏话。

我教你学:给宝宝讲解基本的礼貌用语:看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说“您好”;如果别人帮助了你,要说“谢谢”:不小心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要说“对不起”,这才是懂礼貌的乖宝宝!如果宝宝跟别人打招呼时声音比较小,不要当面责怪或取笑宝宝,可以悄悄地对宝宝说:“宝宝,声音再大一点点,阿姨就听到了。”

尊敬老人,能与同龄小伙伴友好相处,合作谦让,懂得分享,不动辄用暴力解决问题。

我教你学:让宝宝明白同伴相处之道:跟小朋友玩耍要友好,有了好东西要跟大家分享,不争抢别人的东西。为了帮宝宝养成分享的习惯,日常生活中不要太宠宝宝,特别是有了好吃的,全家人都要有份,让宝宝形成分享的习惯。

了解基本的做客常识,懂得去别人家要先按门铃,不乱翻客人家的东西,离开时要对客人的招待表示感谢。

我教你学:出门前告诉宝宝:“宝宝,去别人家做客的时候,千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哦!”临别时提醒宝宝:“宝宝,该回家了,让我们一起感谢阿姨的招待吧!”为了帮宝宝巩固做客常识,带宝宝出门前可以就不乱翻客人家的东西约法三章,到了客人家后可以让宝宝帮着按门铃。

3 公共场所礼仪

懂得买东西或者玩娱乐设施应该排队。

我教你学:可以用小熊宝宝绘本中“一个接一个”的提法培养宝宝的排队等侯意识。“宝宝,我们要跟着排好队,一个接一个。”

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乱跑乱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当众撒泼。

我教你学:在宝宝的习惯还没彻底养成时,爸妈的主动提示很重要,比如:“宝宝,别忘记把果皮放进垃圾桶哦!”遇到别人不遵守公共秩序时,为了避免宝宝模仿,可以“先发制人”,主动问宝宝:“他这样做对不对呀?”、“我们要不要向他学习?”宝宝一般都可以做出是非判断。

乘公共交通工具能认识老弱病残幼专座,知道给这些弱势群体让座,遇到别人让座能够表示感谢。

我教你学:带宝宝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教宝宝认识老弱病残幼的特殊标记。如果有人给你们让座,爸妈一定要及时给宝宝示范:“宝宝,阿姨给你让座了,我们一起跟阿姨说声谢谢吧!”

有关礼仪教育的3个贴心小提醒

1 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同样的就餐礼仪,对于那些精细动作还不是十分发达的宝宝来说,就不能强求他们不把菜饭撒到外面。对大一点的宝宝,则应该提出这个要求。

2 宽容宝宝在特定敏感期的表现。由于宝宝心理发展规律非常强大,在特定的敏感期,宝宝可能会不自觉地出现违反礼仪的行为。比如,两岁左右是物权意识敏感期,宝宝可能会护东西,交往中不愿意与别人分享。鉴于这个时期如果强迫宝宝分享的话,会对宝宝形成自主人格不利,可以适当宽容。但对于4岁以上的宝宝,则应该明确引导他们的分享行为。再比如,在语言发展的“诅咒敏感期”,宝宝很可能会出现喜欢说脏话的行为。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反应过激,宝宝只是在体验语1言的力量,你越压制,他越来劲。冷处理,宝宝反而容易收敛。

3 宽容特定性情宝宝的独特表达方式。有的宝宝性格比较内向,看到外人容易害羞,特别是看到陌生人,除了微笑外,总是羞于开口说话。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只要宝宝在以他惯常的友好方式做出反应,哪怕宝宝不开口,也不必强求。

礼仪教育的4个策略

学前期的宝宝虽然尚难听懂大道理,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特别强,容易在家长的影响下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基于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言行示范,久而久之,宝宝便会“偷学”了去。

为了加强效果,我们可以在做出示范行为后,及时用语言提示宝宝。比如,您接受别人的礼物说完“谢谢”后,可以借机对宝宝说:“别人送给我们礼物,我们要表示感谢。”

在生活中还可以就地取材,结合具体的场景对宝宝进行随机教育。比如,需要别人帮助时说“请”。通过多次重复的随机教育,宝宝不仅可以学到礼貌待人,还可以养成谦恭礼让、与人为善、尊重别人的行为习惯。

2 适时进行必要的技能教育

有时候宝宝出现不合文明礼仪的表现,并不是有意要违反规则,而是相应技能不发达所致。比如,吃饭的时候,由于精细动作不发达而把饭菜撒得到处都是;跟小伙伴相处的时候,有时候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中突,不自觉地出现了打骂等不文明行为……遇到这类情况,我们不妨加强对他们相应的技能教育,以便宝宝能够胜任文明礼仪的技能要求。

3 多玩角色扮演游戏

我们可以就儿童绘本上的某个礼貌故事跟宝宝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如《嘟嘟熊画报》中有一篇“嘟嘟熊上学校”,讲的就是嘟嘟熊在上学路上遇到老爷爷、老奶奶、阿姨和叔叔时主动打招呼的故事。我们可让宝宝扮作嘟嘟熊来玩这个角色游戏,让宝宝从中体验做个礼貌宝宝的感觉。如果宝宝喜欢,还可以让他反过来扮演故事中的叔叔阿姨等角色,通过这种换位后的游戏,宝宝将再次体验到被人尊重的感觉。此类角色扮演游戏,不仅可以让宝宝习得基本的礼仪常识,还可以获得愉快的交往体验。

平时宝宝一旦做出了符合文明礼仪规则的行为,及时的鼓励表扬也很重要。另外,给宝宝慎选交往伙伴,优化宝宝的成长环境,这都有助于宝宝最大限度地减少负性的习染,习得正向的文明行为。

给几个典型行为开“药方”

餐桌上的捣蛋鬼

君君1岁8个月了,从14个月开始就一直是自己吃饭,而且吃得很好。可最近每餐快吃饱的时候,他就开始玩饭菜,把菜盛到他碗里,再把他碗里的盛到妈妈跟爸爸碗里,弄来弄去。跟他讲道理,没用,他只顾自己盛来盛去,弄得饭桌上到处都是饭菜……

育儿建议:1岁半的宝宝,由于精细动作刚刚得到一定发展,对来回倒腾手里的东西往往非常感兴趣,即使他已经接受了一定的礼仪教育,由于自控力尚未充分发展,也可能会情不自禁地去拨弄碗里的东西。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能够意识到宝宝是希望通过操练精细动作来获得成就感的需求,就可以在给宝宝强调了餐桌礼仪的道理之后,给宝宝另换一些可以来回倒腾的小豆子、小瓶子之类的来玩,让宝宝心甘情愿地放弃违反餐桌礼仪的做法。

当众撒泼的牛牛

牛牛和妈妈逛超市时看到一款奥特曼玩具,非要妈妈买。妈妈考虑到家里已经有很多这样的玩具了,不想给他买。牛牛不高兴了,就地一躺,撒起泼来……

育儿建议:考虑到宝宝的自控力还比较弱,即使平时已经对宝宝进行了一定的公共场所礼仪教育,也要引入一定的约束机制。比如,如果担心宝宝到了超市会出现闹场的情况,不妨在去超市之前跟宝宝商定好买几样东西或者买多少钱的东西,如果宝宝到时不遵守这个规则,即使撒泼也不应该妥协、如果妈妈觉得这样任宝宝闹场太尴尬,也可以当时就范,但事后一定要有惩罚措施,比如,下次不准跟妈妈去超市,一定时期内不准买喜欢的玩具等等。如此,宝宝便会明白利用违反礼仪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是要付出代价的,从而有所收敛。

上一篇:向宝宝敞开厨房,妈妈要做的3项功课 下一篇:你是合格的奶爸奶妈吗?新手爸妈育儿知识“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