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研究

时间:2022-10-26 12:18:09

关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研究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摘要】激励机制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较为薄弱的一环。本文通过分析国内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在制度、方式、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尝试探究其健全与发展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激励机制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及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以机动灵活、“小而专”等为主要特点,发展势头迅猛。但同时,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能力薄弱等问题也较为突出。本文将重点针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问题展开研究,探讨这一特定主体的特定制度如何科学化、规范化运行。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地位及作用

所谓激励,是指持续激发人的内在动机与动力,使其心理过程始终保持激奋状态,并朝着期望目标不断努力的心理过程。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是激发员工潜力和创新性的根本动力,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基础。在中小企业管理过程中,激励机制的恰当利用,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向心力,促进员工的不断提升与全面发展;可以促使员工朝着公司的共同目标而奋斗,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及企业价值的统一;可以明确员工发展通道,触发创造能力,形成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存在问题

通过梳理广大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情况,发现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激励相关制度不健全。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国内中小企业中,具有健全管理激励机制的企业不足半数,多数企业激励机制缺乏明确的制度规范,更甚有个别企业根本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员工激励,单纯依靠传统的领导管人模式进行。激励制度的缺失,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生机与活力,员工工作热情不足,效率低下,企业发展增速受限。另一方面,考核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激励制度的施行。考核是激励的基础与依据,考核制度的缺失,也使激励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激励工作开展成为空中楼阁。

(二)激励形式较为单一。目前中小企业的激励形式多停留在物质激励及晋升激励层面,精神激励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可知,物质激励及晋升激励仅仅满足人关于生存、安全等较低层次的需求,自我价值被认可与实现才属于精神层次的更高的需求。同样,在简单的物质激励层面,多数企业也仅通过薪金等直接形式体现,而忽略了股权、红利等更具吸引力的鼓励方式。

(三)激励片面追求均等化而忽视差异化。部分企业在激励过程中,采取全员统一化考核激励方案,事实上,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员工对激励的侧重点与反应点并不一样。如普通员工可能更看重收入的增加与职位的晋升,管理岗位则可能更看重个人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与发展空间的广阔;男性员工较女性员工相比,更倾向于个人科学的发展规划。因此,忽视这些差异性,就容易造成激励机制不灵活,对员工刺激点不到位,员工积极性仍无法有效调动。

(四)激励制度反馈通道不流畅。任何制度的施行都需要不断的推广、反馈、总结与完善。目前多数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缺乏系统、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现行激励机制效果反应如何,无法有效传达到制度制定者与实施者的耳中,导致领导意志传达不了、员工心声表达不出的局面,制约了激励机制的作用发挥。

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中激励机制健全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对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完善制度,提供保障。激励制度的关键是建立一套公平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且严格、长期执行。首先,企业需为员工提供清晰的发展目标。企业目标是员工个人目标的方向与动力,根据企业目标,可以细化分解,具体化为人力资源激励目标;第二,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多方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全的人力资源激励制度。该制度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伴随现实需求,不断进行修订与提高;第三,健全配套的绩效考核机制。考核是激励的参考与依据,考核机制的公平合理,关系到激励制度的效果,二者相得益彰;第四,建立配套的监督机制。激励制度的实施,需要员工的监督。监督机制的实施,可以保证激励制度的落实与实际效果。

(二)丰富形式,提供选择。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发展理论,人的需求是不断上升的。在企业制定激励机制时需充分考虑这一点,为员工提供多方位的激励措施。首先,物质及薪金激励,这是最直接的激励方式,也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第二,晋升激励,体现对自我价值需要的一种满足,对一些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有较好的效果;第三,发展激励,满足员工社会认可与尊重、自我实现等多方面的发展需求。该方式更侧重于员工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为员工提供清晰的职业思路与空间,相对于普通员工,一般管理层更青睐于该激励方式。通过搭建多样的激励平台,为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阶段的员工提供自主x择的机会,更利于激励公平,更利于员工调动。

(三)差别激励,提供动力。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各有不同,只有摸准不同因素的不同效力,采取对应的差异化激励政策,才能产生有效作用。激励政策制定时,需综合考虑员工工作岗位性质、个人兴趣爱好、个人发展规划、领导因素及员工间关系因素等多方面,根据不同层次的员工制定不同的激励政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如针对普通基层员工,更多以奖金等方式满足其生存需要,而当其发展到一般管理层时,则更多以职位晋升等方式满足其发展的需求,当其发展到高级管理层时,则需以发展、精神激励等方式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有有差别、有层次的激励,才能更好的贴近需求,提供不同阶段的发展动力,产生不同的发展效力。

(四)重视反馈,提供依据。信息反馈是不断改进激励机制的重要依据。因此,创建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对与健全激励机制极为必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通过不定期问卷调查、员工信箱、员工随机谈话等方式,实时收集反馈信息,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发现现行激励制度存在问题,探寻完善对策。同时,人事管理工作人员需不断提高沟通技巧,并注重沟通工作的持续性,为激励制度的改进提供源源不断的材料。

结语:总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一个企业中最能体现管理水平、最具管理艺术的部分。激励制度更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健全制度、丰富形式、差异化管理等形式,打造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中小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边婷婷,陶秋燕.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J].江

苏商论,2008,09.

上一篇:“一带一路”战略下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下一篇: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及其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