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时间:2022-10-26 11:43:12

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肠梗阻发生于术后3-6d,12例发生于术后7-14d;平均(6.8±1.5)d。经保守治疗,10d后,24例患者痊愈,22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50例患者的排气时间平均(2.7±0.6)d;腹胀消失时间平均(4.8±1.3)d;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2.3±0.6)d;住院时间平均(7.5±2.8)d。结论:对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科学的保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促进其腹胀症状的缓解及肠鸣音的恢复,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部手术;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065-01

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普外科腹部术后常见并发症[1],多发于腹部术后早期,因手术造成腹腔炎症或肠管损伤,导致肠壁充血、渗出或水肿,形成动力性及机械性共存的粘连性肠梗阻。该病临床表现及治疗选择均有自身特点,科学诊断与正确治疗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处理不当则会引发短肠综合征、肠瘘及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2]。本文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于2010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50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17-78岁不等,平均(48.5±3.4)岁;病程4-26d,平均(9.8±1.8)d;其中行阑尾切除术34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2例,胃癌根治术1例,胆道手术8例,肠粘连松解术5例。50例患者中,8例患者曾有早期排气,胃管拔除进食流质后,再次出现肠梗阻。

1.2临床症状 50例患者于术后1-3d排气、排便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呕吐、腹胀、腹痛及腹部轻压痛等症状,其中重度腹胀伴呕吐23例,持续性腹胀32例,阵发性腹痛16例;肠鸣音恢复时间:3日内18例,6日内22例,9日内10例。

1.3诊断标准 (1)腹部叩诊为浊音或实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2)经腹部立位X线平片检查,显示肠管内少量积气,可见气液平面;(3)经CT检查,显示小肠壁增厚、水肿,肠袢界线模糊,粘连成团,肠腔内积液、积气,无明显腹腔积液及肠管扩张;(4)排除标准:排除机械性肠梗阻、继发性感染及麻痹性肠梗阻患者[3]。

1.4治疗方法 给予50例患者常规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术后7h内禁食,胃肠减压,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补充水、维生素及电解质,维持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低蛋白血症。若为白细胞增高或发热者,适量应用抗生素,并用肥皂水或者温盐水进行肛管排气及低压灌肠。同时根据患者一般状况及病情严重情况,给予其小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1.5疗效判定标准 (1)治疗效果: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排气、排便恢复正常,腹部柔软,肠鸣音恢复,CT及X线检查无异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肠梗阻征象出现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甚至加重。(2)观察50例患者的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2 结果

2.1 50例患者中,38例肠梗阻发生于术后3-6d,12例发生于术后7-14d;平均(6.8±1.5)d。经保守治疗,46例患者于5d内肠梗阻症状均开始缓解,10d后,24例患者痊愈,25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2.2 50例患者的排气时间为1-5d不等,平均(2.7±0.6)d;腹胀消失时间为2-6d不等,平均(4.8±1.3)d;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4d不等,平均(2.3±0.6)d;住院时间为3-18d,平均(7.5±2.8)d。治疗14d后,50例患者中4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4例因肠管间炎性水肿及紧密粘连,实施回盲部造瘘术,术后5d排气排便,2个月后接受造瘘口关闭术,痊愈后出院。对50例患者进行随访3个月-2年,均未再次发生肠梗阻,恢复良好。

3 讨论

腹部手术后,因部分手术创伤、操作时间长,受异物刺激或腹内炎症等因素,导致肠壁充血、渗出或水肿,最终形成肠梗阻[4]。据相关研究显示[5],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于术后1-3周,其中大约91%的患者发生于术后2周内,常见于手术范围广、时间长、术中出血多、创伤重且年龄大的患者。本组行腹部手术患者50例,由于术中肠管长时间的暴露、广泛复杂的粘连分离等操作、腹腔积液、腹膜炎及异物的长时间刺激均可引发患者肠壁无菌性的炎症,致使其水肿、充血及纤维蛋白渗出,减弱肠蠕动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由于肠壁水肿、增厚、炎性渗出,使肠管间相互粘连,导致患者胃肠出现蠕动功能障碍。经保守治疗,可使炎症水肿逐渐消失,分解粘连肠管,从而恢复肠管间的畅通。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通常有多次腹部手术史,其肠管间均存在水肿、粘连、炎症等现象,对其实施手术治疗存在较大挑战,且可能对肠管产生损伤,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因此,临床上对早期炎性肠梗阻主要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治疗期间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若出现机械性肠梗阻狭窄现象,则应立即实施手术治疗。本研究中,通过对50例肠梗阻患者实施保守治疗,结果显示,10d后,24例患者痊愈,25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与黄鑫[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对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肠梗阻症状,治疗效果显著。4例因肠管间炎性水肿及紧密粘连,实施回盲部造瘘术,2个月后接受造瘘口关闭术,痊愈后出院。另外,本研究中50例患者的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2.7±0.6)d,(4.8±1.3)d、(2.3±0.6)d,与易晟[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对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腹胀症状的缓解及肠鸣音的恢复,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其痛苦。

综上所述,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正确诊断及治疗选择非常重要,本组患者经保守治疗,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患者顺利康复,因此,对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保守治疗是可行的,不仅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腹胀症状的缓解及肠鸣音的恢复,而且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其痛苦,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时鸣,肖声扬.小儿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4(21):105-106.

[2]王天.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0例诊疗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3,02(21):171-172.

[3]陈新刚,刘敬波,李铮.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13):266-267.

[4]唐良玉,左明.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1,02(18):109-111.

[5]彭长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7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6(15):52-53.

[6]黄鑫.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80例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0(19):230-231.

[7]易晟.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2例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3(10):84-85.

上一篇:产科急症子宫切除21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校企合作电子商务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