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

时间:2022-10-26 11:18:07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154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诊,可出现于任何年龄段和不同季节,对于鼻腔出血,在县级基层医院至今仍有大量医生习惯予以鼻腔填塞,虽然大多可达到止血目的,但对患者痛苦较大,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有没有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来替代它?2009年12月~2011年10月收治鼻出血患者60例,使用鼻内镜下微波止血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60例鼻出血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8~78岁,平均年龄59.8岁,单侧57例,双侧3例。出血部位:鼻中隔24例,中鼻道12例,中鼻甲3例,嗅裂内侧壁8例,下鼻道后部5例,后鼻孔Woodruff静脉丛1例,鼻底2例,部位不明5例,治疗前都排除了由肿瘤和血液病引起的鼻出血。

治疗方法:应用德国艾克松鼻窦内镜及成都维信电子科大新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CR2001T80微波综合治疗仪。患者一般取仰卧位,鼻内镜下清理鼻腔血液及血凝块,用含1%地卡因及0.1%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麻醉鼻腔黏膜,在取出棉片的过程中仔细查看出血部位,对无明确出血点者应依顺序仔细检查中鼻道、中鼻甲前端、嗅裂、蝶筛隐窝、中鼻甲后端、后鼻孔、鼻中隔、下鼻甲、鼻底、下鼻道寻找出血点,找到出血点后,开启微波治疗,选择微波输出功率15~32W,时间3~5秒,用单针或双针治疗器探头直接贴近出血部位,启动发射开关后即见鼻出血点处黏膜逐渐发白,重复治疗2~3次,对于渗血面范围较大,则实行多点热凝至出血停止。对于始终找不到出血部位,常规热凝鼻中隔利特尔区、嗅裂处、中鼻道及中鼻甲后端等常见出血部位。术后不作任何填塞,创面涂抹抗生素软膏或鼻腔滴复方薄荷油滴鼻液。

结 果

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除局部轻度疼痛外,无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一次性治愈53例,其中5例出血部位不明者常规热凝上述常见出血部位,5例由于出血凶猛改用鼻内镜下凡士林纱条针对性填塞48小时后再进行治疗,2例术后1~4天又有少量出血,2次治疗后消失。

讨 论

治疗鼻出血的最好方法是迅速准确找到出血点,采用有效手段止血。统计资料表明,利特尔区的鼻出血占所有鼻出血病例的40%~52%[1]。由于它部位表浅,治疗相对较简单,对于不能在前鼻镜下发现的鼻出血及经反复规范鼻腔填塞仍出血者可称之为难治性鼻出血,其治疗的难点就在于不能准确找到出血部位,常规的填塞又难以到位,且可致鼻黏膜损伤,人为造成新的出血,特别是反复多次填塞或同时进行后鼻孔填塞的患者,这种损伤更大,可引起鼻腔黏膜广泛糜烂、鼻腔黏连等并发症,甚至出血加重引起贫血,对于年龄大的患者,有的甚至可影响呼吸而引起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而且再出血的发生率25%~52%[2]。

利用鼻内镜下微波止血较传统方法有着无法比拟的优点:①内镜视场角大,视野清晰,分辨率高,照明好,通过更换不同角度的鼻内镜能对鼻腔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循鼻腔积血和血流方向,理论上可较方便地找到出血点;②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其生物热效应对组织起热凝固作用,能有效将出血部位血管组织封闭。同时微波治疗鼻出血后鼻腔黏膜肿胀反应轻,止血迅速。止血后,鼻腔无需填塞,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避免了因填塞所带来的黏膜损伤、出血、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及填塞给患者带来头痛、鼻塞、进食不好、焦虑、恐惧等不良反应。

然而,如果出血凶猛,量大,宜先用0.1%肾上腺素棉片收缩压迫出血部位数分钟后缓慢抽出,再做微波治疗。尽量做到微波治疗时在无血状态下进行,若棉片压迫无效仍然出血汹涌,最好先在内镜下凡士林纱条针对性压迫24~48小时,出血停止后再施用该法,本组就有5例这样患者。而对于肿瘤、血液病引起的鼻出血,由于出血范围广,凝血机制异常,则不适合这种治疗。

应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鼻腔出血,医者可以在直视下,准确地对出血处进行微波治疗,止血迅速,效果好,既可使大多数患者免除前后鼻孔填塞之苦,又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规范操作,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本治疗方式结合了内镜和微波的优良特点,简单易行、易掌握,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0.

2 田勇泉.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7.

上一篇: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与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 下一篇:鼻内镜下声带息肉手术的临床应用与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