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达标难在何处

时间:2022-10-26 11:11:10

根据最新的中国2015年心血管病报告,我国目前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5.2%,在高血压的防治领域依据2009年资料显示,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6.1%、22.8%和6.1%,这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这些年,在我国开展的高血压防治措施的力度有了很大的增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高血压的控制率增加不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目标现定为低于140/90毫米汞柱。为什么我国高血压的达标率那么低?有诸多的原因,譬如个人不良的生活方式没有改善等。从药物应用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选药针对性不强

每个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导致血压升高的环节各有差异,每种降压药物的作用机理不同,所针对的患者类型也是不同的,尽管有些高血压患者用了好几种抗高血压药物,但是,降压效果并不明显。这是因为患者的发病机理很难搞清楚,不能确定患者究竟是哪个环节发生了异常,药物应用的针对性不强导致难以有效地控制血压。

服药剂量不足

有些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存在很大的顾虑,害怕服药,觉得服药量越少越好。殊不知,单用一种降压药物只能使30%的人有效地控制血压,大部分人需要依靠2种以上的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而现在有70%的高血压患者只服用一种降压药物,有些患者只是服用了一种药物的一半剂量;还有些患者正在服用短效的降压药物,按照药物的要求需要每天服用3次,而他们一天仅服1次,造成每天服用的药物剂量不足以抗衡血压的升高和波动。

药物搭配不合理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2种以上的药物联合应用是降压达标的主要手段,提高疗效要靠不同作用途径的药物协同发挥降压作用,而不是采取增加药物的剂量来达到增效的目的,药物的剂量加倍,并不能获得降压疗效加倍的效果;相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同时使用也不是一种合理的应用方法,有些患者随意拿别人的降压药物来服用,虽然有些药物的药名不同,但是药物成分却相同,两者同用也不能得到良好的降压效果,却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换药时间不恰当

不同类型的高血压药物对每个人的适应性不一样,要对疗效不显著的药物进行适当调整。但是,药物在人体中发挥作用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这种积累过程的时间每个人也是不同的,一般需要2~4周,老年人可能需要6~8周或更长时间。如果患者缺乏耐心,频繁换药,也会使得药物难以发挥有效的降压作用而影响降压疗效。

服药依从性不高

降压药物的有效降压疗效时间是根据药物的半衰期而定,药物在人体中吸收、分解、代谢、排泄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药物发挥作用也有高峰和低谷。目前,常用降压药物的药效在人体中能维持超过20小时,一天服用一次基本上能达到控制血压的作用。但是,没能按照医生的要求服药,经常漏服药物者,必然会导致血压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每周三下午有专家门诊)

上一篇:新疆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分析 下一篇:抛锚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