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企业兼并与技术授权比较分析

时间:2022-10-26 10:48:02

上游企业兼并与技术授权比较分析

摘要:相对于企业兼并而言,技术授权倍受政策制定者的青睐。基于一个上下游双寡头Cournot竞争模型,其中上游一个企业具有提高产品质量的专利技术,文章研究表明:对于专利技术拥有企业而言,兼并优于收益两部收费技术授权,收益两部收费技术授权优于产出两部收费技术授权。然而,从福利角度考虑,兼并和收益两部收费技术授权都会损害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只有产出两部收费技术授权才可以提高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

关键词:纵向市场;提高产品质量的专利技术;兼并;收益两部收费技术授权;产出两部收费技术授权

一、 引言

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与日俱增,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作为主攻方向。因此,技术面向市场的商业化应用不仅是技术拥有企业获得利润的主要途径,是其进一步创新的源泉和不竭动力,而且日益成为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科学技术产业化主要通过兼并和技术授权两条途径实现。企业兼并的案例比比皆是:据新浪网报道,2005年5月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2010年3月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全部股权及其核心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腾讯网2012年6月26日报道微软以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社交网络服务提供商Yammer,为其提供顾客喜爱的技术。一般而言,企业兼并虽然有利于技术扩散,但兼并本身可能导致行业集中,历来受到诸多诟病。

技术授权的事件也频频发生。例如,英伟达公司将其全部专利技术授权给英特尔,获得合计15亿美元的技术授权费用。再如,占据电脑芯片市场统治地位的英国ARM公司,将其先进技术授权给富士通、英特尔、IBM、SONY、三星电子、德州仪器等公司。相对企业兼并而言,政府比较支持技术授权。由于企业的兼并和技术授权会对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产生不同影响,因此,对兼并和授权行为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引导企业成长,而且关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福利优化。

二、 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横向兼并和技术授权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前者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分析基于同质产品的Cournot市场竞争机制、同质产品的Stackelberg市场竞争机制和异质产品的Bertrand市场竞争机制。Salant等人(1983)对进行Cournot竞争的N个对称厂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厂商没有兼并动机。然而,Salant等人(1983)的不足之处是假设兼并后厂商的规模不发生变化,这与现实情况不符。Farrell和Shapiro(1990)将研究拓展到非对称Cournot寡头垄断市场中,证明在一定条件限制下,厂商横向兼并会改善社会福利。严小明(2009)证明在同质产品Stackelberg市场竞争模式中,追随企业兼并追随企业后成为领导企业的兼并会增加社会福利。Paul等人(1999)在异质产品市场上讨论双寡头厂商进行Betrand竞争时的横向兼并问题,得到与Farrell和Shapiro(1990)相似的结论。

对技术授权的研究集中于讨论授权行为对福利的影响和最优授权方式的选择问题。关于技术授权对福利影响的分析,大多数文献都论证了技术授权可以提高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只有Kabiraj和Marjit(1992)、Lin(1996)、李长英、王君美(2009)、Li和Wang(2010)等少数文献在授权费用为负值的情况下,证明授权可能损害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这是由于技术拥有企业可以通过负的方式费用贿赂其他企业,使这些企业退出市场,以减弱市场竞争,进而违反反垄断法。因此,本文限定授权费用均为非负值。

技术授权方式按授权费用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收费方式、单位产出收费方式、单位收益收费方式、产出两部收费方式(two-part tariff,又称双重收费或两部定价)、收益两部收费方式(ad valorem royalty plus fixed fee)。以上五种授权方式分别是指只收取一定数量的固定费用、只收取单位产出费、只按产品销售收益的一定比例收取的单位收益费用、既收取单位产出费用又收取固定费用、既收取单位收益费用又收取固定费用。鉴于产出两部收费合同可以退化为单位产出收费方式或固定收费方式,收益两部收费方式可以退化为单位收益收费方式或固定收费方式,本文将只讨论产出两部收费方式和收益两部收费方式。经典文献Wang(1998)论证了与固定收费方式相比,生产性技术拥有企业更偏好单位产出收费方式。Kamien和Tauman(1986),Kamien 等(1992)都证明对非生产性技术拥有企业而言,固定收费方式优于单位产出收费方式。

上述研究技术授权的文献都存在以下局限性。首先,他们只集中于单一市场结构中讨论降低产品成本的技术授权问题,然而,不难发现在纵向市场结构中授权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行为已经非常普遍。其次,以上文献都集中于讨论固定收费方式、单位产出收费方式、产出两部收费方式,然而,收益两部收费方式在所有授权方式中所占比例已日趋提高。例如,Bousquet等(1998)发现法国63%的技术授权采用收益两部收费方式。再如,大家所熟知的麦当劳、肯德基也都采取收益两部收费方式向我国加盟店授权专利技术。在纵向市场结构中,分析拥有提高产品质量专利技术的上游企业在兼并、收益两部收费方式和产出两部收费方式间的策略选择及其福利影响正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三、 兼并与技术授权

假设纵向市场中上游双寡头企业和下游双寡头企业各自进行古诺(Cournot)竞争。上游企业生产中间品,交叉出售给下游企业;下游企业再将中间品转化为最终产品,出售给消费者。其中,上游一个企业拥有专利技术,生产高质量的中间品;另一个上游企业生产低质量的中间品。上游技术拥有企业可以通过兼并也可以通过产出两部收费方式或收益两部收费方式传播技术。下面我们分情况讨论。博弈时序如下:首先,上游技术拥有企业选择横向兼并竞争对手或是将专利技术授权给竞争对手。其次,如果横向兼并,上游市场形成垄断,中间品的销售数量由垄断企业决策;如果授权技术,技术拥有企业选择授权方式,被授权企业做出是否接受授权的决策,然后,技术授权双方在上游中间品市场进行Cournot竞争。最后,下游企业在最终产品市场上进行Cournot竞争。①

1. 横向兼并。

定理1:在纵向市场结构下,上游企业的横向兼并将损害下游企业利润、产业利润、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

定理1与Farrell和Shapiro(1990)的结论不同。其经济学含义比较直观:如果政府允许上游企业横向兼并,那么上游市场将形成垄断。虽然兼并有利于专利技术的传播,但是中间品市场的垄断将直接提高中间品的批发价格,这必然挤压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并形成双重加价问题。由于下游企业利润的下降幅度远大于上游垄断企业利润的增加幅度,因此产业利润下降。中间品数量减少,最终品销售数量也将减少,一部分原本消费低质量产品的消费者被挤出市场,消费者剩余减少,故而兼并会降低社会福利。

2. 收益两部收费方式。

定理2:在纵向市场结构下,通过收益两部收费方式进行的技术授权会损害消费者剩余,降低社会福利。

在收益两部收费方式下,技术拥有企业的授权所得与被授权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正相关。因此,技术授权双方存在串谋动机。技术拥有企业会尽量降低固定费用,以提高单位收益费用,进而提高授权双方的串谋动机。在授权费用非负的约束条件下,收益两部收费方式退化为单位收益收费方式。由于技术授权双方的产品销量具有替代关系,为缓和上游市场竞争,技术拥有企业会主动降低产量。这种减弱竞争的串谋行为既损害下游企业利润,又造成双重加价问题,降低消费者剩余。由于下游企业的利润降低总额小于技术拥有企业的利润增加额,产业利润仍增加。然而,产业利润的增加幅度小于消费者剩余的降低幅度,故社会福利降低。

3. 产出两部收费方式。

在产出两部收费方式下,由于被授权企业每生产一单位产品就需要向技术拥有企业支付一单位产出费,因此,单位产出费可以视为被授权企业的边际成本,技术拥有企业可以通过控制单位产出费用影响被授权企业的产量。产出两部收费的技术授权行为实质上是把技术拥有企业的质量优势转化为成本优势。为了获得尽可能高的成本优势,技术拥有企业会尽可能地降低固定费用,以提高单位产出费,最终产出两部收费方式退化为单位产出收费方式。与技术授权前相比,技术拥有企业来源于中间品销售的利润部分降低,但是从被授权企业收取的授权收入远大于产品销售利润的降低部分,因此技术拥有企业的利润增加;由于中间品价格降低,下游企业单位收益增加,最终品销售数量增加,故下游企业的利润增加,最终产业利润增加;由于最终品价格下降,销售数量增加,消费者剩余增加,故社会福利提高。

定理3:技术拥有企业最偏好兼并,其次为收益两部收费授权方式;消费者最偏好产出两部收费授权方式。

在禁止补贴的约束条件下,产出两部收费方式和收益两部收费方式分别退化为单位产出收费方式和单位收益收费方式。技术创新企业虽然可以通过单位产出费和单位收益费来影响技术接受企业的产出决策,但无法达到授权费用为负值情况下的垄断利润,故技术拥有企业最偏好兼并。与产出两部收费方式相比,收益两部收费方式起到促进技术授权双方串谋的作用,因此,对技术创新企业而言,收益两部收费方式优于产出两部收费方式。与Li和 Wang (2010)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在授权费用非负的条件约束下,产出两部收费授权引起的双重加价问题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小于技术扩散的正面效应,故产出两部收费授权会提高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

四、 结论

一般而言,政府比较反对企业兼并,而支持技术授权,且对具体的授权行为和授权方式较少干预。基于一个简单的上下游双寡头Cournot竞争模型,本文研究上游具有提高产品质量的专利技术拥有企业对兼并和技术授权的策略选择,不仅为政府制定具体措施提供理论支撑,而且指出政府在技术授权中进行引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给出政府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表明:第一,在纵向市场结构中,上游企业进行兼并所导致的垄断效应大于技术传播的需求扩张效应。与单一市场结构相比,兼并不仅会减少消费者剩余,而且会损害下游企业利润,进而导致社会福利的降低,故政府应当禁止企业的横向兼并行为。第二,就技术授权方式而言,消费者更偏好产出两部收费方式,技术拥有企业更偏好收益两部收费方式。然而,收益两部收费技术授权会损害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因此,在纵向市场结构中,政府应禁止企业横向兼并,限制收益两部收费技术授权,而倡导产出两部收费技术授权。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Cournot竞争机制改为Stackelberg竞争机制,结论仍然成立。本文是在完全信息假设下进行的静态分析,如果引入非对称信息,并考虑企业生产能力、规模报酬、技术溢出等因素,结论有可能发生改变。对于这些可能的拓展,我们将做进一步研究。

注释:

①鉴于篇幅有限,略去具体推导过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跟作者联系。

参考文献:

1. 李长英,王君美.技术授权形式及其社会福利效应.世界经济文汇,2009,(6):77-88.

2. 严小明.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企业横向兼并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6):68-71.

3. Bousquet A, Cremer H, Ivaldi M, Wolkowicz M. Risk sharing in licensing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998, 16:535-554.

4. Farreel J, Shapiro C. Horizontal mergers: an equilibrium analysi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0, 80(1):107-126.

5. Fauli-Oller R, Sandonis J. Welfare reducing licensing.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2002, 41(2):192-205.

6. Fauli-Oller R, Sandonis J. To merger or to license: implications for competition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3, 21: 655-672.

7. Kabiraj, T. and Marjit, S. (1992). Technology and price in a non-cooperative framework,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1(4):371-378.

8. Kamien M, Oren S, Tauman Y. Optimal licensing of cost-reducing innovation.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 1992, 21:483-508.

9. Kamien M, Tauman Y. Fees versus royaties and the private value of a patent.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6, 101(3):471-491.

10. Li C, Geng X. Licensing to a Durable-Good monopoly. Economic Modelling. 2008, 25(5): 876-884.

11. Li C, Wang J. Licensing a vertical product innovation. The Economic Record. 2010, 86(275):517-527.

12. Wang X H. Fee versus royalty licensing in a differentiated Cournot duopoly.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2002, 54:253-266.

作者简介:田晓丽,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生;刘政,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2-10-25。

上一篇:关于地质勘查和找矿技术的分析 下一篇:电力企业降损节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