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污染考验中国

时间:2022-10-26 10:31:09

燃煤污染考验中国

随着燃煤电厂的大量兴建,空气质量数年来持续改善的趋势在2003年戛然而止

中国各地大量兴建燃煤发电厂的热潮正让多年来治理污染的成绩逐渐付诸东流,并殃及到了邻国的空气质量。持续的电力短缺使中国全国上下如临大敌,加大电厂建设力度成为应对之策。中国已是连续第二个夏季发电能力满足不了用电需求,导致拉闸限电的情况时有发生,政府不得不向公众发出号召,要求大家即使在炎炎夏日也尽可能不开空调。

但政府对缺电问题的积极应对却正在带来一些其他的问题。中国的发电厂无论新旧多使用煤炭作燃料,电厂的烟囱将大量的煤尘和硫化物排入了大气。(二氧化硫不仅可以导致酸雨,还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空气污染虽然是中国的一个老问题,但更令人头痛的是这一问题正在恶化。官方数据显示,空气质量数年来持续改善的趋势在2003年戛然而止。当年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了2,160万吨,是1998年以来首次突破2,000万吨。形势的突变使政府在2005年之前将硫化物排放量降至1,800万吨的目标看来已无望实现。

亚洲开发银行的环境工程师丹・米利森说,几年来空气质量显著改善的局面现在被完全逆转了过来,空气质量明显恶化。

更糟糕的是,风携带着有害物质不仅吹遍了中国大地,也吹到了韩国和日本这些中国的近邻,甚至远达北美。所以,空气污染不断恶化不仅会损害中国大陆人民的健康,还会给中国与其重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带来麻烦,中国大陆与香港的关系也可能受到影响,因为北风将被污染了的空气从大陆吹到了香港。在中国周边的这些发达地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近些年已在增强,而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使它很容易成为在环境问题上遭攻击的靶子。

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的两难

中国大陆的环境保护运动尚在起步阶段,而在以持续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的政府机构面前,环保团体的影响力微乎其微。诚然,一些政府官员已表示在经济增长方面要改变“重量不重质”的局面,并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即不能将GDP仅仅等同于经济产出。然而一旦面临有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电力短缺问题,这类高姿态言论就销声匿迹了。

虽然中国的发电量在世界上已仅次于美国,但仍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中国去年的用电量增长率达到了15.4%这一历史最高水平,发电能力远远无法满足用电需求。

尽管中国政府一直在采取措施降低用电需求,但真正的着力点还是增加供应。从2003年初开始,政府取消了在电厂建设方面的计划控制,允许增加投资扩大发电能力。截至去年末,中国的发电能力预计已增加到421,810兆瓦,较上年同期跃升了19.5%。假设每兆瓦发电能力的建设成本为100万美元,粗略估算下来2003年和2004年建设新电厂将需要近700亿美元的投资。

2003年和2004年将近四分之三的新增发电能力将来自所谓火力发电厂,中国的这类电厂主要是燃煤发电厂,但也包括一些以石油或天然气作燃料的电厂。中国各地之所以明显倾向于建设燃煤电厂,是因为它的建设成本相对低廉,而且中国的煤炭储量十分丰富。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谢振华说,煤炭仍然是中国主要使用的能源,这是事实。他对建设燃煤发电厂的缺点也表示认同。虽然中国也在建设污染较轻的燃气发电厂和核电厂,但在2006年之前不会有这类项目建成投产。即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今后至少20年内中国的电力主要还要由燃煤发电厂来提供。

在北京召开的一个新闻会上,谢振华介绍了一系列国家环保总局用以降低燃煤发电厂空气污染程度的政策。其中包括要求所有新建电厂都安装脱硫设备,提高对现有电厂的污染监测水平,并对减少污染物排放提供奖励,如允许污染控制得好的电厂提高上网电价等。

这些都是切实可行的措施,如果能够严格执行,将有助于把新建发电厂的污染排放量降低三分之二以上。但即使这样,电厂的污染物排放仍将呈净增之势,而经济计划制定者和各地的公用事业机构仍将建设新电厂看作解决电力短缺的最佳选择。不过观察人士指出,解决电力供应不足还有其他办法,如节电、提高电力利用率和使电力传输网更加完备等,完备的电网可以使各地之间相互调济电力余缺。

国际合作治理跨境污染

对于中国周边地区国家的许多官员来说,无论何种措施,只要能够最大幅度减少本国上空来自中国的污染物,他们都愿意予以支持。不过他们仍然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与中国对抗,因为中国已经成为推动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的最强大动力。去年,中国吸纳了三分之二以上的日本出口增量,并已成为韩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和直接投资目的地。

日本的一些环保主义者指责中国导致日本空气质量恶化。大阪民间组织“拯救大气和地球联盟”的负责人Mitsutoshi Hayakawa说,中国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导致日本酸雨增多。虽然日本政府正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但做得仍然不够。

但日本政府却对这一说法持保留态度。日本环境省官员Keiko Segawa说,难以证实是否是中国问题加重了日本的空气污染。

她说,一些仿真试验显示,日本酸雨中所含硫化物的10%到30%来自中国。Segawa说,试验结果显示,如果中国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日本酸雨中来自中国的硫化物也会相应减少,但实际监测尚未能证实这一点。

日本协力银行(JBIC)负责向中国放贷的董事Makoto Nakao则满口外交辞令:包括空气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是个全球性问题,日本将支持中国政府解决这一问题。过去10年间该银行已向中国提供了1,450亿日圆(130亿美元)的贷款,用以降低发电厂的污染物排放。

但对于JBIC这样的国内机构,以及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等作用类似的跨国机构而言,只有某国政府提出要求后它们才能向其发放贷款。困难之处在于,它们既要劝说中国政府为减少本国污染物排放而申请贷款,又不能让中国政府觉得自己成了中国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恶化的替罪羊。亚洲开发银行的米利森说,亚行当然愿意为可持续性的能源开发提供资金,但它无法强迫别人向自己借款。

与中国政府环保部门合作的境外人士称,他们现在正试图与中国的政府官员和学术界人士建立关系,逐步积累足够过硬的证据,以便向中国官员表明及时采取行动的必要性。一位要求不透露姓名的香港政府官员说,与中国大陆官员打交道的最好方式不是指手划脚,而是与他们分享所收集到的数据。

除了香港与中国大陆开展的环保合作外,其他一些处理环境问题的地区性合作机制也已建立:韩国、中国和日本的部长级环境官员目前每年都举行会晤,一些跨国性研究项目也在进行之中。这些努力最终可能促生一些明确的环保政策。

韩国能源研究院的Boo Kyung Jin说,跨境污染问题一年比一年严重,但几年内还不太可能展开这方面的国际合作。他说,各国还无法就跨境污染的量化标准以及应对之策达成共识。

上一篇:亚洲能源竞赛 下一篇:Google靠博士击败微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