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别让门票堵住了门

时间:2022-10-26 10:20:08

争利不在针头线脑。比起收费,或许更应树立“大旅游”理念,让旅游开发实现“与民共赢”。

凤凰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690.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3.01亿元,旅游已成为凤凰古城最重要的产业。就在凤凰申请我省“特色产业”扶持资金的节骨眼上,县政府与聂文智组建了凤凰古镇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经营50年的合同,从此凤凰告别“免费游”时代,开始了148元的“一票制”。

凤凰古城游客的一大特点就是散客比重较大,大概占到70%。捆绑收费,很可能会将这批散客彻底从古城的客源中赶走了。

“一票制”缩小了游客选择空间,让最具特色与吸引力的“漫步古城”成为收费项目。当地群众因城而富,难免会担心影响客源进而收入减少。改革的思路是“嫉妒”老城区的商家发财,政府却难以收取足额税费,景区依赖“门票经济”,变“凭票进入景点”为“凭票进入景区”,凤凰古城“一票制”面对的最大质疑,就是捆绑收费,与民争利。

据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的中国旅游景区报告,仅门票全国一年收入高达1000亿元以上。我们不反对一些景点采取一票制管理,但凤凰古城更多是历年历代形成的人文景观,如何保护、维护和开发牵扯更多各方利益,与张家界和桂林三水自然地貌的开发区别很大。

一般情况下,游客住宿古城是为了欣赏沱江河两岸风光和夜景,沱江游船业务火爆主要是住宿旅客带来的“边际贡献”,一票制后“客栈”最先嗅到游客数量的变化。

在没有实现“一票制”若干年前,凤凰古城住宿是绝对的“卖方市场”,在旅游高峰期,没有提前一周预定基本上无法在沱江边吊脚楼住下,因为有游客住宿古城,让凤凰的商业前景显得异常光明,旅游公司也乐意组团游凤凰。只有五年时间,古城里的客栈数量从200多家猛增到1000多家,可见开放古城仅古城内的老百姓和外来投资建设和租家都能从旅游开发中赚到钱,可是在旅游这个富民产业中,地方政府却难以收到足额的税费,这是政府和聂文志合作,改变现状的最大动力。要知道2012年,古城9景的门票收入超过了一个亿,充分证明了古城收费的“潜力”。

“148元通票制”实行不过一个月,商家处境可以用“一落千丈”来比喻。根据红网报道:凤凰古城部分客栈房费跌一半仍鲜有来客。其他媒体报道:“凤凰古镇一票制致游客减少,多家商户关门抗议”。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改革”结果呢?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管制”只能降低效率,增加“摩擦”成本,逃脱门票的“黑市”泛滥。从市场经济理论来看,凤凰旅游资源具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简单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没有竞争的市场就不成其为市场经济,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重要的表现形式,各个景点的价值只能靠继续开发和市场营销来提升。凤凰实施一票制显然违法了旅游市场的竞争“共性”,强调了凤凰“特性”,让地方政府和凤凰古镇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受益,商家、原居民和游客利益受损。

旅游开发不仅要算门票小账,更要算民生大账。正如杭州西湖,免费十余年,门票少收2亿多元,旅游收入却增加千亿。西湖模式说明,争利不在针头线脑。比起收费,或许更应树立“大旅游”理念,让旅游开发实现“与民共赢”。 以我们看,凤凰要破解“门票经济依赖症”,关键在于推动旅游观光转型为休闲度假模式。只有旅游产业链得到延伸,景区收入渠道更加多元化,“门票依赖症”才有破解的可能。

上一篇:中国第一幅区域地质图 下一篇:关于当前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