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州砖雕:盛开在青砖之上的花朵

时间:2022-10-26 10:16:03

房舍上镶几块砖雕,也为自己长个精神

从甘肃兰州沿加国道西南行,一过康家崖,便可见一座座绿顶闪耀的清真寺耸立在村庄或城镇之上,相邻的帮克楼传来的唤醒声响过村庄田野,行走于大小道路的男子们头戴小白帽,女子们头戴黑色或白色饰巾,构成了类似于异域的风景。及至过三甲集,经广河县,抵临夏州,这种风情更显浓烈。

在临夏州境内回族民众集中的村庄,清真寺是最具特色也是最醒目的建筑。而―般的民居,无论两层的楼房还是一层的平房,最吸引人们目光的是点缀镶嵌在民居屋脊、檐头、墙体、窗沿、门楼的青色砖雕。即使土坯结构的房舍,也在门楣或门柱处必镶几块青色的砖雕。同行的回族小伙子说:就是再穷,也会在自己的房舍上镶几块青色砖雕,图的是个吉祥,也为自己长个精神。砖雕的内容也不甚复杂,或一枝梅一枝牡丹,或一串葡萄几片荷叶,但正是这几块简单的砖雕,使黄土坯砌的土门楼熠熠生辉。同行的这位回族小伙子告诉我,他在天水的一个古迹修复建筑队打工,这几天家里农活忙不过来,就赶了回来。他告诉我,不只是回民住的民房用砖雕装饰,寺里的建筑也要砖雕装饰。寺院里的牌坊、影壁、经堂院、礼拜殿、碑厅、客厅、静室、花园,处处都有砖雕。小伙子把他戴的小白帽拿下来,用手理了理,又很端正地戴在头上,很有些自豪地说:在临夏州,不只是回族的建筑物上用砖雕,就是保安族、撒拉族、东乡族的建筑物也用砖雕,甚至汉族的建房造屋,也要镶几块青色的砖雕。我们临夏的砖雕走得远,不光咱甘肃有,就是青海、宁夏、新疆这些地方,人们盖房子或修建寺院,也用我们临夏的砖雕。我们庙夏的地盘在古代叫河州,我们临夏生产的砖雕就是有名的“河州砖雕”,在全国都有名的。不信你到西北五省去访一访,临夏的仿古建筑队很有名。临夏的仿古建筑队为啥很有名?当家的活计就是临夏人会雕砖么。

车到广河县,小伙子拍了拍我背的相机,撂下话:想要真正了解砖雕,拍一些砖雕的照片,还是要到临夏州上去哩。那里有个红园,还有个大拱北,那些地方就是砖雕的世界,河州最好的砖雕也在那里。然后,风厂般下车去了。

几块砖雕,硬是让土院木房活了起来

到达临夏时已是中年时分。临夏城大,老巷子多,人更多而且杂,当然是回民居多,也有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还有汉族。临夏城里也有藏族人行走,临夏南边不远就是夏河藏区。

到临夏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老同学赵明打电话,他还以为我在兰州,问我有什么事突然给他打电话。我告诉他我现在临夏,他死活不相信。后来我说我已经在临夏的红园门口了。他这才相信,不到二十分钟他就赶过来。

赵明本来是陕西人,二十年前大学一毕业就到临夏州做教师。赵明是汉族,本身就是个串脸胡子,吃了二十年的羊肉,说了一口的临夏本地话。饭当然是手抓大肋巴羊肉尕面片子。

饭间赵明听说我想看看临夏的砖雕,就说二十年的时间他跑遍了临夏州县,见的砖雕多啦。赵明说:砖雕么,也就是一种建筑材料。不过人家这回族人么就是聪明,硬是弄出了名堂,让建筑材料成了艺术。一般镶嵌在砖木结构建筑物的侧墙中央,或山墙正面墙头的檐下和庭院影壁正中,还有进入庭院的门楣门柱上都镶砖雕,有个别的高筑于屋脊之上,成了专门用来装饰砖砌墙壁的手工艺术品。无论是民居还是寺院,几处镶嵌的砖雕,硬是让土院木房活了起来。尤其讲究的门楼,那是一个家庭的门面么,从那门楼上的砖雕能看出这家人的经济状况,也能看出这家人的做人的品位和向往。

吃完一盘手抓羊肉,我们俩面前各放了一碗尕面片,飘着香气。赵明擦一把额头渗出的汗,边吃边说。

砖雕的历史么,也久远得很,有三四百年吧。听那些年纪大一点的回民讲,砖雕是由“堵阿儿”发展而来的。 ”堵阿儿“就是用阿拉伯文字写成的经文名句,开始的时候是用绿色的纸写来贴在临街的街门门楣上。纸写的”堵阿儿”风吹雨淋保存不久,有人就想到用青砖雕“堵阿儿”,镶在门楣上。后来青砖雕的”堵阿儿”内容就不只是经文名句,周围配上山水花草树木等图案。再后来么,青砖上雕刻的内容就多起来啦,镶砖雕的地方也不只是门楣上啦。民居寺院就都有砖雕了。

青砖之上,风景如诗如画

红园和大拱北都在临夏城西红水河畔。

红园是临夏州解放后修建的第一个公园。红园先声夺人的地方是由8根朱红色立柱挑起的木叠式建筑牌坊门,是无过梁的一字形牌坊,高大恢宏,在园林牌坊建筑中独树一帜。步过垂柳轻拂的幽径,便是清晕轩,因为整个亭轩南北呈一字排开,当地人也称为一宇亭。一字亭给人的印象是以红黄色为主调的色彩绚烂的彩绘,看上去也极为华美。而最让临夏人炫耀的是南北两侧照壁上的砖雕。南侧照壁上的砖雕,画面上的主要内容是两峰巍峨对峙,峭拔挺秀,中间石惊奇险,逶迄曲折,泉水淙淙,崇阁朝阳,轩窗当风。面对这幅艺术珍品,似有身临其境,心旷神怡之感。北侧照壁上的一帧砖雕,画面上石榴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一双喜鹊似已饱赏了那珍珠似以的石榴,正在举起一只爪子,擦去尖喙上的残汁。高明的构思,精湛的雕工,把生动的画面和传神的意趣淋漓尽致地再现在几页青砖之上,令人叫绝。

赵明说,红园的砖雕作品多系回族砖雕名家周声普及其族人的杰作。周声普就是临夏西关人,祖上五代都是砖雕匠,名闻甘、青、宁三省(区)。周声普的作品巧妙地将书法、绘画和雕刻艺术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其作品构思新颖,生活气息浓郁,富有诗意,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周派”。除这两幅作品外,他的砖雕作品还有气势磅礴的”山水图“,富贵典雅的”牡丹图”,雅致高洁的”翠竹图”,傲霜挺拔的“图”,古朴清秀的“紫藤图”以及”石松图”、“喜鹊图”、”海水朝阳”等巨幅砖雕,这些皆为周声普亲手雕刻的传世佳作,堪称当代回族砖雕艺术的又一个里程碑。到晚年,周声普持刀雕刻青砖的右手因长期用力,抖动不止,不能再继续从事砖雕,这让他非常痛苦。但周声普并没有放弃他热爱的砖雕,开始用左手持刀雕刻,并有优秀作品遗世。

出红园后门地下通道,就到了大拱北门楼下。这座大拱北有280年的历史,著名的就是那座三层八卦金顶。金顶一层为精巧砖雕,二、三层为飞檐翘角,顶为镏金宝瓶,前有五间诵经殿,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错落有致,甚为壮观。据说在这座金顶上有幅砖雕图,雕刻的就是大拱北在外地修建拱北分支阶情况。

大拱北院落里还建有牌坊、影壁、经堂院、礼拜殿、碑厅、客厅、静室,花园等。在大拱北内的亭阁走廊、楼台水榭间,砖雕林立。这里的砖雕作品内容主要以吉祥如意为主,其中的竹兰梅菊、牡丹松柏等花卉植物精细逼真,仙杉呱果、葡萄石榴等果实栩栩如生,绿水青山、明月清泉等自然景色如诗如画。有“松月图”,画面上明月高照,古松葱茏;有“山水图”,青砖上清泉奔泻,山花烂漫。雕刻内容丰富,形象逼真,刀法细腻,令观赏者叹为观止。

我发现大拱北内的砖雕作品大部分都是近十几年创作的,但很多没有雕刻者的署名,相反倒署有“某某人某年某月捐献”的字样。由此想来,这些砖雕作品基本上是大拱北的教徒们捐献的。向寺内的教徒们打听,得知捐 献砖雕者并非砖雕工匠,而是分布在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的属于大拱北门宦的信众们。他们请来砖雕匠,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图案雕刻在青砖之上,然后辗转敬送至大拱北。据说还有另外的情况,就是得知大拱北要修复或新建部分建筑时,教徒们主动认捐,这些砖雕作品上就留下了他们的名字。

刀子走过的地方,花就开了

大拱北的南侧是正在修建的临夏红园体育场,整个体育场已经初具规模,游人已经开始在场内散步游玩。体育场西侧是一条长约百米的砖雕文化长廊,二三十块巨型砖雕已经固定在角架之上。砖雕的内容大都以临夏境内的风景名胜和临夏穆斯林风情为主题,最令人称奇的是每幅砖雕高约两米,长度都在四米左右。这么大面积的砖雕画面不可能是一块青砖,仔细看才发现每幅画面都是由数十块甚至几百块的青砖拼咸,但在画面上却看不到拼接的痕迹。砖雕工程显然还没有完成,但已经有游人驻足欣赏了。工地上没有施工人员,经打听才找到一位叫马开禄的负责人,他说现在是大忙季节,砖雕工地的工匠们都回家收庄稼去了,他留下来看守工地。马开禄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的样子,我称他马师傅,他连忙阻止说:不敢么,我现在还是给师傅供下手的,不敢叫师傅么。

我便称他马兄弟,他就拉着我的手摇,很高兴的样子。

马开禄的家在临夏和政县,他的爷爷及叔伯堂兄弟都会砖雕这活儿。他说自己当初看不上干这活儿,想做生意,结果五六年过去也没有赚下什么钱,那些堂兄弟们就拉着他”干工程”――从事仿古建筑和古建筑修复工程。

马开禄说,干这样的工程全凭着砖雕的手艺做底子,没有那个砖雕底子啥活都干不成。这话就难说咧,那些会刻砖的尕兄弟好像脑子就灵得很,啥活都会干么。脸红呢么,这么大个岁数,还要跟着尕兄弟尕联手们学。

马开禄已经学了三四年了,虽说他不让我称他师傅,但听了他介绍砖雕的话,我觉得他应该成为师傅了。

我们临夏州的砖雕用的青砖都是用大夏河河底泥烧成的。每年春天的时候把大夏河河底的泥挖出来,晒干,碾成细粉,然后再和成泥坯,放进砖瓦窑烧成青砖坯。刚烧出来的砖坯粗,雕刻前要磨平整。主人家需要多大的砖雕,要什么样的图案,者腰告诉给匠人阿爷,阿爷就把几十块几百块的青砖码在平地上,用黑墨铅笔绘大草图。阿爷难当呢,有时一天两天绘一个大草图,有时十天半月也绘不出来一张大草图。图画完了,阿爷喝两罐酽茶,就把绘上图的青砖给活匠人去刻。有些难刻的地方,就得阿爷自己刻了。

刻活匠人的要亮堂,把阿爷的大图看透了才敢下刀子。刚学的刻活匠人开始时只能刻一条线,先刻阴线。阴线刻起来容易些么,但线要走得流畅,像河里的水一样。然后再学刻凸线、凹面和凸面。这就跟绘画一样,绘画里面的景物要有远近,绘画的色彩一轻一重,画面中就有了远近。我们这青砖没有那么多的颜色,只有一种青色。砖雕画面里景物要有远近,就得靠深浅层次。阴线凸线,凹面凸面,让砖雕上的景物透出高低远近。一幅砖雕,―般要有三层四层的图案,看上去那花景就活了。

砖雕么,耍的就是这些个刀法。好刀法搭眼就能看出来,整个画面就像是―刀到底,一口气刻出来的。好刀法也是用光阴熬出来的,光阴不骗人么。刻的时间长了,刻的青砖多了,那刀子就跟你是―条心了,就长到你的手上了,你的心想到啥地方,那刀子就跟着跑到啥地方了。跟人一条心的刀子走过的地方,草就活了,花就开了。

撕破晚霞的声音永远不会忘记

天色向晚,体育场上聚集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和许多城市的广场体育不一样的是这里的人们除了散步运动之外,便是三五成群地聚在寻起漫花儿。花儿是流行于临夏地区的一种民歌。这种民歌不叫唱,而叫漫。每年四月或六月,人们三五成群地到附近的莲花山漫花儿,类似于我们常见的那种对歌。在这个时候,漫山遍野就飘着花儿。那时你就觉得漫花儿的这个“漫”字就很有意境了。

而在此时,在临夏体育场,一堆子一堆子的人不分男女老少,聚成―个圆圈,其中一个人漫上几句,另―个人接着再漫。或许是在城里,声音并不大,倒暗调却有一种吸强的穿透力,能钻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对于一个外来的行者,歌词是绝无可能听懂的,但你无法拒绝那悠扬的音调,拉着你靠近那漫着花儿的人群。

在马开禄的帮助下,一位小伙子漫了一段关于砖雕的花儿:临夏的(个就)砖雕是(呀)一(呀)朵(的)花(哟),

(金晶花儿开呀)(金晶花儿开呀)

民族(呀就)艺术的(就)奇(呀嘛)奇葩(哟),

(金晶花儿开哟)千姿(呀)百态(呀)开人家(呀),

开人家(呀),

老百姓个个是(呀)个个是好家(呀)。

江山图(的个)砖雕(是呀)名(呀)气(的)大(哟),

(金晶花儿开呀)(金晶花儿开呀)

它就是(呀)花木的(就)精(呀嘛)精华(哟)

(金晶花儿开哟)葡萄树压弯了竹杆的架(呀)

竹杆的架(呀),

一串串玛门(呀)吊(呀嘛)吊下(呀)。

庭院的(个就)照割门(呀)气(呀)期门大(哟),

(金晶花儿开呀)(金晶花儿开呀)

影壁上(呀)开满了(个)图(呀嘛)图画(哟),

当然,歌词我是听不懂的,是马开禄和赵明帮助我记下的。

但那好像撕破晚霞的声音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上一篇:这辆车,不那么好欺负 下一篇:安稳还是自由,事关生活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