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莫扎特歌剧中音乐的主导功能

时间:2022-10-26 10:10:05

谈莫扎特歌剧中音乐的主导功能

【摘要】从第一部歌剧--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问世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歌剧以其独有的艺术风格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不过它一开始并不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么完美,而是经过很多音乐家不断的悉心改革,逐渐才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种形式。天才般的莫扎特就以其极富生命力的音乐手法对歌剧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使歌剧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直接影响了之后音乐家们对歌剧的创作理念。

【关键词】巴洛克;歌剧;主导;重唱

早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就认为人类的情感和音乐有着紧密的对应关系,每种情感都可以通过一种与之色彩相对应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来。他们认为人类的情感大致可分为:愤怒、平和与谦卑三种,而音乐也可分为激动、适中与柔和三类,两者之间正好构成了一种完整的对应关系。【1】而且音乐家一般都特别注重音乐的"感染力",旨在打动观众的内心。当然,这种"感染力"不能简单的解释为是个人的情感流露,而是希望用特定色彩的音乐对听众的内心直接产生感情共鸣。

歌剧就诞生于巴洛克时期,它是由音乐、剧本、舞台布景以及表演等因素通过有机结合形成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从第一部歌剧――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问世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在这段时间里,歌剧以其独有的艺术风格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不过它一开始并不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么完美,而是经过了很多音乐家不断的悉心改进与完善,逐步才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种形式。只要有变革就会有争执,歌剧历史上的几次变革也同样面临着许多受争议的问题。比如在古典主义时期,莫扎特与前辈格鲁克对于音乐与剧本的主次关系就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不同见解。格鲁克认为剧本决定音乐,他曾说"首先应当是个戏剧家,然后才是音乐家"。而莫扎特则认为在歌剧中,剧本必须绝对服从音乐,更强调音乐对角色形象及内心活动的塑造。【2】两位大音乐家孰是孰非我们暂且不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对歌剧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里我们就先对莫扎特歌剧中"音乐主导"这一观点进行简单的讨论,谈谈莫扎特歌剧中音乐对人物形象以及内心活动的刻画功力,暂以莫扎特的《唐璜》为例。

说到莫扎特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是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天才,虽一生短暂,但其作品的质量与数量是很多音乐家不能与之相比的。《唐璜》是莫扎特的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一个西班牙的民间传说,戏中主角唐璜是一个嗜色如命的纨绔子弟,做出许多令人发指的肮脏行为,最后也终于得到应有的报应。剧中的多位主角都被莫扎特以独特的音乐手法刻画的栩栩如生,每个角色的性格与心理活动都由与之色彩相对应的音乐进行完美的表达与诠释。比如侍从莱伯雷罗就是一个滑稽搞笑又有些愤世嫉俗的喜剧人物,每次他的出场总会给观众带来笑声,他所演唱的《夫人,你听我说》以一种诙谐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绪,我想就算一个完全不清楚剧情不懂意大利语的观众,也能从他的音乐风格中想象到这是怎么样一个人。当然,这其中少不了舞台表演的作用,但是仅从音乐风格上相信大家也能大致分析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所处的社会地位。采莉娜则是一位善良单纯又无知肤浅的农村姑娘,在与唐璜两人的经典二重唱《让我们携手同行》中我们就能发现她的这些人物特点,起初是作为少女的矜持,面对唐璜的引诱表现的犹犹豫豫,但是同时又醉心于唐璜的花言巧语,唱段的旋律渐渐与唐璜融为一体,表现出了对唐璜的妥协,与之伴随的音乐则也如她的性格一般,温和平缓又隐隐透出些许踌躇和不安。还有歌剧最开始出现的唐纳・艾尔维拉,被唐璜侮辱后用咏叹调形式表达出自己内心强烈的愤怒,但本性善良,在最后时刻还想拯救唐璜等等。不得不说,这部歌剧的剧本也是相当出色,本身对各个角色的文本修饰已经非常到位,但是作为观众来说,莫扎特的音乐无疑是最出色的。他用高超的音乐手法把一个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直接展现给观众,让你完全可以不必在意角色唱的什么,却能从音乐中领会到他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天才无与伦比的音乐功力。

在这部歌剧中,重唱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也是莫扎特刻画人物惯用的音乐手法。剧中许多出彩的片段都是由重唱来展示的。重唱可以让几个角色唱出不同的感彩,也可以唱出相同的意愿情绪。比如剧中唐璜杀死骑士长的时候,两人的重唱就是在低沉的音乐中各自唱出自己的内心情感,而在歌剧中间部分唐纳・艾尔维拉等人立志复仇时的三重唱则是一起唱出了三人的共同意愿。在歌剧整体的旋律色调上,莫扎特还比较注意轻巧简洁,比如采莉娜刚出场的时候与未婚夫的一段二重唱既轻快又活泼,节奏紧凑,旋律优美。特别是仆人莱伯雷罗的唱段多是诙谐幽默,简单明了,戏剧效果也就得以充分展示。

莫扎特歌剧中的音乐是具有生命力的,他把剧中角色的性格、形象、思想等等统统都变成了音符,让观众能从剧中的音乐直接感受到人世间的情感交错。莫扎特的音乐手法之所以能达到这种高超的程度,离不开他自己精神上对美的迫切追求,虽然生活中有种种琐事困扰着他,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内心深处对于音乐的热爱。他的音乐晶莹剔透,真挚简单又不失有深刻内涵。我们从他的音乐中丝毫感受不到他生活中的苦难,但是却能清晰的感受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他的音乐中,正义、爱情和幸福的感彩随处可见,这不只是给他自己的精神慰籍,也为我们平凡的生活注入一股清澈的甘泉。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M],上海,2002.2

[2[朱敬修,西方音乐史,河南大学出版社[M],开封,2004.5

作者简介:

霍海波,男,(1989-),山东人,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在读本科生

上一篇:电视栏目剧热播后的冷思考 下一篇:《普爱山庄》讲述人间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