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中的导流与混凝土运输

时间:2022-10-26 09:08:59

水利施工中的导流与混凝土运输

一、导流技术与施工条件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导流施工是水利工程和土建工程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导流施工主要指的是“导、截、栏、蓄、泄”等施工环节,目的就是协调工程施工和水流蓄泄之间的关系,尽可能避免出现水流影响工程施工的情况,有效增强工程的施工质量。

1.1导流技术

水利施工中的导流技术指的就是选用导流方式的工序,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设计导流方案。在设计导流方案的时候,一定要对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进行全面分析,进而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假如采取分期导流方式,就需要对分期情况、围堰方式与顺序、分段方式与数量、导流之后的建设方式等方面进行考虑,同时还要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假如采取一次性拦截方式,主要就是利用渡槽、明渠、涵管,同时还要对基坑展开相应的检查,保证其没有被淹没。其二,细化方案。在确定导流方案之后,还需要对选用的方案进行一定的细化,比如,明确导流成本、经济效益的获取、施工工期、施工机械设备、劳动力预测、方案可行性、河道利用效率等。

1.2导流施工条件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影响导流施工的因素非常多。一是地形因素,主要指的就是施工区域的地形环境,如平原、山区、丘陵等,在不同的地形处施工,就需要选用不同的导流方式。假如在平原地区施工,就可以选用分期导流或者明渠导流的形式;假如在山区施工,就可以选用隧洞的导流方式。所以,在选用导流方式的时候,一定要对地形条件进行充分的考虑。二是水文因素,针对水利工程来说,水文条件对导流施工的影响相对直接,在考虑水文因素的时候,主要就是对水流量的特点与大小、回旋流量、混合液等方面进行考虑。比如,在夏季的时候,天然降雨以及冰川会导致河流水量急剧上升,假如遇到狭窄河流,就会将基坑淹没,而假如水流中又含有很多的泥沙,就会使基坑变浅,进而影响施工,此时就需要选用合理的排水手段。针对这样的情况,不适合选用隧洞、涵管等排水手段,需要选用河床、明渠等排水方式。三是枢纽因素,主要指的就是枢纽类型,针对不同的工程建设类型选用不同的导流方式。如果建设的是混凝土枢纽,需要选用分期导流方式,但是此种导流方式不适合应用在土坝当中,土坝就需要使用拦截导流方式,防止坝体受到水流冲击而毁坏。除此之外,高水头水利枢纽在选用导流方式的时候,就需要分区分段进行,在前期的时候,可以利用隧洞;到后期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泄水孔,进而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混凝土运输方式与条件

2.1混凝土运输方式

混凝土运输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水平运输,此种运输方式指的是将完成拌和的混凝土从拌和地点运输到施工位置,现阶段,此种运输方式的主要工具包括混凝土泵、汽车、机车、皮带机、搅拌运输车。二是垂直运输,此种运输方式指的是利用门式机、塔式机、缆机等方式进行运输,将混凝土运送至施工高地。针对不同的运输类型选用不同的运输工具,具体的选用标准可以结合施工条件与特点确定。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汽车运输与机车运输是最为常用的运输工具,并且这两种运输工具的使用条件也是不相同的。汽车运输是一种灵活、机动的运输方式,其应用条件是:运输距离一定要在1.5km之内,混凝土坍落度为5cm左右,不然混凝土非常容易产生离析的情况。机车运输主要应用在工程量大的情况下,具有很强的经济性,其相应的设备也比较简单,适应性非常好,不仅成本低,还可以取得很好的工作效率,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运输方式。

2.2混凝土运输方式

针对混凝土来说,假如运输不当非常容易出现混凝土离析、变质、凝结等情况,因此,为了有效增强混凝土运输的质量,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一定要加强以下几点的控制:一是确保运输过程的连续性,这样才可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连续性。二是确保运输容器的严密性,尽可能保证内壁的平整、光洁,假如出现了一定的附着物,一定要进行相应的清理。三是运输道路尽可能选择一些干燥、平坦的区域,防止过于颠簸产生混凝土离析的情况。同时,在运输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混凝土已经完全凝固,并且在卸载混凝土的时候,一定要将其高度控制在2m之内,要不然就会使混凝土出现一定的损坏。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导流施工与混凝土施工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一定要对其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影响水利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一定要对导流与混凝土运输技术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有效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作者:员建中 单位: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

上一篇:水利施工中砼裂缝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水利施工管理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