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化学引导脑梗死的成效评析

时间:2022-10-26 08:49:58

光化学引导脑梗死的成效评析

作者:杨峰 赵雅宁 李建民 单位: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磨除前囟门后2.0mm、右2.0mm处直径约5mm范围颅骨骨质,保留完整硬膜。激光仪距脑组织约1cm,覆盖带孔直径约4mm的避光纸,光强度为10~12KLUX,照射时间为5min。术毕缝合头部皮肤。照射过程中用体温仪维持体温,大鼠生命体征平稳。假手术组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其余步骤同模型组。神经系统评分按照Longa神经系统评分法[2]评分。0分:没有神经功能缺损;1分:提尾时左前肢屈曲;2分:行走时大鼠向左侧转圈;3分:行走时,大鼠身体向左侧(瘫痪侧)倾倒;4分:意识丧失,不能自行行走。1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各时间点麻醉动物,开胸,生理盐水、多聚甲醛灌注后置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常规脱水、透明、浸蜡、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

伊文思蓝渗出观察血脑屏障破坏情况于相应时间点处死试验动物前1h尾静脉注入2%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4mL/kg体质量)。开胸灌注,待右心耳流出液体基本清亮时,断头取脑,取梗死侧大脑半球,称量后放入3mL甲酰胺溶液中,于50℃恒温水浴箱中孵育72h,离心20min(4000r/min),取上清液用酶标仪(波长632nm)测吸光度值,根据EB绘制的标准曲线计算出EB含量,结果以μg/g脑组织表示。1.7核磁共振检查活体大鼠脑组织梗死情况各组各时间点活体动物行T1加权相、T2加权相及脑弥散功能成像(DWI)扫描。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并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神经系统评分高于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未见神经系统功能缺失,。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HE染色可见梗死区神经细胞皱缩,坏死,见。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可见梗死周边区伊文思蓝渗出,(图略);甲酰胺法测伊文思蓝渗出量增多(P<0.05),且以4h开始渗出(图略),1d达最高(图略),以后逐渐减少(图3d、e),(表略)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RI扫描可见T1相低信号改变,T2相高信号改变,弥散功能成像(DWI)显示高亮度改变,。

光化学法的经典病理生理过程是注入动物体内的光敏染料玫瑰红B在特定波长(530±10)nm的光源照射下,发生II型光化学反应,产生并释放单态氧,使血管内皮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管内皮损害,诱发血小板聚集,光照区血管内血栓形成,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缺血性损伤。但是近来的研究发现血管源性渗出也参与了脑梗死及梗死区扩大的病理生理过程[3]。周薇等[4]通过对脑微血管血栓形成时凝血系统的研究,提示光化学诱导激活机体的凝血系统,并参与导致脑皮质微血栓形成与人类局灶性脑梗死原理及病理表现相近,较真实、客观地反应了局灶性脑梗死的病理变化。该模型方法简便,梗死程度稳定、可靠,可重复率高,病死率低[5]。注意麻醉计量及玫瑰红B注射速度,各组试验动物未出现意外死亡,为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模型依据。

上一篇:光化学法畜牧血栓诌议 下一篇:论述桥梁施工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