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意义不凡

时间:2022-10-26 08:44:15

2011年1月1日零点,新年钟声刚刚敲响,爱沙尼亚总理安西普在市中心国家歌剧院广场数千民众的欢呼声中,从一台取款机上提取了该国历史上第一张欧元钞票,正式宣告爱沙尼亚成为第17个加入欧元区的国家。

跻身“完全的欧盟国家”

爱沙尼亚1991年脱离苏联并宣布恢复独立。1992年6月起用货币克朗,克朗一度与德国马克挂钩,2002年与欧元挂钩,实行15.6466克朗兑1欧元的固定汇率制度。2004年5月爱沙尼亚成为欧盟成员国。

为加入欧元区,爱沙尼亚政府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在过去几年里按照欧盟标准建立一整套社会和经济机制。尤其是近一年来,政府向民众大力宣传加入欧元区的好处,比如有益于爱沙尼亚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有益于促进爱沙尼亚与欧盟其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以及避免克朗贬值等。政府2009年3月通过了不晚于2011年1月1日过渡到欧元的决议。欧盟27国经济和财政部长2010年7月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开会,认同爱沙尼亚经济已达到可持续趋同程度,批准爱沙尼亚2011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爱沙尼亚总理安西普满怀深情地说:“今天,我们在这里见证历史,见证爱沙尼亚告别年仅20岁的克朗,惜别之情令我几乎哭泣。”但加入欧元区将再次证明,爱沙尼亚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欧盟国家”。

加入欧元区备受追捧

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等于向外界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欧元对于欧盟成员国来说仍然具有吸引力,会给它们带来稳定。

欧委会负责经济和货币事务的委员奥利・雷恩在对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表示祝贺时说,正式加入欧元区对爱沙尼亚和欧元而言都具有积极意义,是对爱沙尼亚政府多年来致力于巩固财政的回报。加入欧元区将为爱沙尼亚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框架,为爱沙尼亚的经济繁荣打下基础。欧元是具有生命力的。欧元区已决定实施体制改革,许多成员国也已经为平衡公共经济作出了正确决策,人们对欧元区的信心正在逐渐增强。尽管2010年欧元经历了相当困难的处境,但仍然相信欧元能够安然度过2011年。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所有欧盟成员国以及整个欧元区作出长期行之有效的决策,进一步强化欧洲经济联盟和欧元稳定基金,同时使这一救助体系更为灵活。

爱沙尼亚总理安西普表示,采用欧元是欧元区的一小步,却是爱沙尼亚的一大步。加入欧元区,国家经济会变得更开放、更有活力,将会吸引更多投资,增加就业机会。“我们政府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成功控制了开支和赤字水平,避免了本国货币贬值。通过多年努力,我们终于达到了使用欧元的严格标准,迎来了欧元时代。我支持政府,支持欧元。”

前景“需要时间来回答”

加入欧元区将推动爱沙尼亚在经济上进一步融入欧洲,贸易更加便利化,其优势不可否定。但是,债务危机的阴影也让怀疑的声音上升,批评者认为爱沙尼亚是“在最糟糕的时候加入欧元区”。

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的准备阶段正赶上希腊等欧元区成员国因财政赤字过高陷入债务危机之际,政府只有通过大力削减开支和增加税收等措施使财政赤字保持在低水平。在这一背景下,一年来,爱沙尼亚物价大幅增长,许多爱沙尼亚人不得不减少日常开支和信贷消费。12月28日,爱沙尼亚国内各地加油站换上新燃油牌价,汽油和柴油价格都升至每公升1.2欧元,为历史最高水平。爱沙尼亚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遭受了重创,失业率更是高达15.5%。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明认为,加入欧元区使爱沙尼亚的经济负担沉重。有调查显示,对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后物价走势表示乐观者比例已从2010年6月份的50%降至47%。越来越多的爱沙尼亚人担心加入欧元区后物价将上升。而爱沙尼亚140亿欧元的经济规模与整个欧元区相比只是“沧海一粟”,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只具“象征性意义”。

现在欧元区的经济并不景气,希腊、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国家的债务危机,不仅让这些国家自身面临了比较大的风险,也殃及了整体欧元区的稳定。有人甚至表示,欧元区现在面临的是严重的系统性风险,在欧元区本身稳定存在问题的时候,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必然引发质疑。

毫无疑问,加入欧盟已让爱沙尼亚分享一体化带来的政治、经济、民生上的诸多好处。官方数字显示,2007-2013财政年度,爱沙尼亚预计将从欧盟财政中获得各种补贴和援助约45亿欧元,人均330多欧元。因而,民意测验显示欧盟在爱沙尼亚的民众支持率多年一直高达70%-85%之间。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债务危机已冲击欧元区稳定,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再不可能轻松“摘桃”。

换言之,爱沙尼亚历经数年进行大范围社会和经济改革,而“完全的欧盟国家”成员的身份能给爱沙尼亚带来多少实实在在的益处则需要时间来回答。必须看到,与6年前加入欧盟相比,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后,无论是它自己还是欧元区,“钱途”都充满变数。

一体化依然具有生命力

多年来,加入欧元区一直是欧盟新成员的新目标,波罗的海三国私下更是互相比拼,看谁首先进入欧元俱乐部。

然而,如今欧元区正面临欧元创立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继希腊和爱尔兰之后,债务危机继续蔓延至葡萄牙、西班牙等其他一些欧元区国家。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融资成本也大幅上升,甚至法国债务信用也一度遭到质疑……在一片风声鹤唳中,围绕欧元前景的争议呈白热化趋势。欧元区的经济发动机――德国发出了“重归马克”的声音;欧元区各国“改革派”、“回归派”和“维持派”互相角力,短期内很难就有效、给力的统一政策达成共识。

一体化符合欧洲整体利益,一体化之路也充满坎坷。对欧元区而言,爱沙尼亚加入犹如寒冬中的一丝温暖,提振了信心。人们看到,紧随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矢志要在2014年加入欧元区。由此看来,一体化依然具有生命力。

上一篇:兔年汇市朝“钱”看 下一篇:学会精彩理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