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咏唐宋诗词 建构人文精神

时间:2022-10-26 07:58:14

吟咏唐宋诗词 建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核心,也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所在。确立现代教育理念,重拾人文精神传统,是 21 世纪中国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当代中国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文精神逐渐淡薄,对社会长期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唐宋诗词蕴含着积极进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救治天下的责任意识,诚挚友善的情感体验,追问生命内核的终极关怀。吟咏唐宋诗词,对于建构当代中学生的人文精神意义重大。

唐宋诗词人文精神的魅力

唐宋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千百年来闪烁着不朽的艺术光芒。唐宋文人们向我们呈现了他们整体的人格、气质、风骨,凸显出唐宋诗词在传统文化中的独特魅力,使我们的灵魂感受着难言的欣悦和洗礼。

一、积极进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表现为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对未来充满希望,并以满腔热情投入生活。唐宋诗词里表达这种进取乐观态度的诗句俯拾即是。比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豪情雄壮,光艳壮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表现的是昂扬向上,积极进取,攀登绝顶俯视天下的壮志,表达一种豪放的乐观精神。“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表达的是不懈追求,进取不息的感情境界。

唐宋诗词还表现了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从挫折中奋起,努力抗争的精神,以自我的顽强拼搏,为生命意义的实现开拓出一条道路。比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就会让人在怀才不遇后对前途重新有希望。如果曾经遭受大挫折,“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让人心里充满自豪的感情。在失意痛苦时,李白告诉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对酒当歌,尽情享受生活才是选择。在山穷水尽的绝望中,裴休告诉你“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要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下去。苏轼怀抱宏伟抱负,却屡经挫败,“达人自达酒何功?世间是非忧乐本来空”(苏轼《薄薄酒・之二》),人世间的是非忧乐总会归于平淡,又何必太在乎?唐宋诗词表现出的积极进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让我们受益颇多,教会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理解生命,也更加热爱生活。

二、救治天下的责任意识

作为社会人,应有责任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弱者,关照当下的人类困境,这就是人文关怀。唐宋诗词作者大多怀抱“济苍生,扶社稷”的伟大志向。他们爱国忧时,关心民生疾苦,即使在失职无位的处境下,他们仍然痴心不改。救治天下的责任感以一种深广的忧患意识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的李白,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苏轼,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其四)的王昌龄,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的岳飞……

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抒发的是忧国忧民的慨叹,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陆游更是“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直到八十岁还念念不忘“当年万里觅封,匹马戍梁州”,甚至自信“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辛弃疾在山河破碎、壮志成空,岁月无情地流去时,仍然有以英雄自诩、不甘沉沦的心灵,吟诵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文天祥坚持自己的人生选择,宁死不肯屈降,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慷慨地表达出为国捐躯的决心。

唐宋文人深沉的爱国情怀,救治天下的责任意识,渗透着强烈的牺牲精神,喜怒哀乐与民族命运紧紧相关。他们急国家之急,赴国家之需。

三、诚挚友善的情感体验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礼义之邦,人文之邦。小农经济社会里游子思乡、征人远戍、思妇盼归构成永远的情感主线,人与人之间淳朴美好的情感是慰藉孤寂人生的灵丹妙药。长亭古道边,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纯美,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高适《别董大》)宽慰,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豁达,有“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的相思,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的牵挂;面对明月,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痴情,有“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执着,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的祝福……唐宋诗词中,多少离别的苦痛,缠绵的相思,在久远的时空中酿成了情感的美酒,吟着诵着,谁能不感动。

情感是人的基本的反应方式,抒感也是人的内在需要。读唐宋诗词,感受洋溢和渗透在其中的浓浓的友情、恋情、亲情,会让我们的心灵变得充实,让我们的情感得到滋养,对于人文精神中最基本的“爱”心之养成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四、追问生命内核的终极关怀

人们常常用“珍爱生命”作为生命教育的主题词。而古代多情的诗人们,在物我关照中不自觉地审视自然、审视人生,把思考的理性融入到事物中,融入到情感中,以形象、哲理来解读这一主题,熔铸而成的诗句,震撼灵魂。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情哲理融成一体,时间永恒,空间无限,以春江明月作证,体验着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和人类生命的永恒。而坡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更是引发人们对千古风流人物在急浪淘沙中的历史命运的思索。

结语

在“不学诗无以言”的中国文化中,诗词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是陶冶人们性情的精神食粮,是修身格物的教材。

吟咏唐宋诗词,在情感上、道德上都会受到崇高思想的感染和熏陶,能提升自己的境界,是吸取人生智慧的捷径,是建构当代中学生人文精神所不可或缺的途径。

上一篇:简单的生活,快乐的心态 下一篇:点点繁星,您是哪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