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沐浴运动的阳光

时间:2022-10-26 07:06:49

让每个孩子沐浴运动的阳光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和行为研究法,对某中学初中体育困难生心理特征的现状调查,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体育困难生的心理成因进行探讨,并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活动特有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困难生;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G804.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2.019

体育困难生指的是: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体育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体育必须尊重和维护每一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权力,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因此,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做好体育困难生的教育工作是学校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某中学初中二年级10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广泛阅读有关文献资料,从文献和专著中着重研究课外体育的理念、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走访了部分学生、学生家长、体育教师、学校领导等,了解相关情况。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分别对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事先对问卷进行了内容效度与信度检验,均符合研究要求。在实验过程中,共发放学生问卷1000份,回收990份,有效问卷970份,有效回收率97%。

2 体育困难生练习心理障碍分析

2.1 孤僻、自卑

这样的学生多表现为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导致他们自暴自弃,消极地评价自我,不思进取。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我不如人”,缺乏自信,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对体育运动丧失信心。

2.2 胆怯、恐惧

这种学生学习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结果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特别是在学习难度较大的项目上,会表现出恐惧、害怕的心理,对教学内容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与锻炼。

2.3 无目标

普通的学困生都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学习目的不明确,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缺乏兴趣、热情。

2.4 身体条件先天不足

这类学生的身体条件先天不足,身体瘦(矮)小或过于肥胖,其身体素质与接受能力较差,练习中虽然刻苦,但运动成绩不理想。

3 产生体育困难生的主要原因

3.1 内部原因

3.1.1 消极的学习心理动机、意志障碍

心理动机是学习知识、掌握机能的心理准备。对体育困难生而言,却是他们自己对体育课的学习没有强烈的需求和欲望,学习没有动力和方向,对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清,重智轻体,体育学习的动机是消极的,对上体育课没有兴趣。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发展过程,而且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即意志过程。学生意志品质的好坏,对教师实现教学目的、教学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表1可以看出,应付考试人数有813人,占了83.8%;无所谓的人数130人,占了13.4%;增强体质的人数有27人,占了2.8%。

3.1.2 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由于体育困难生在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方面的不足,在锻炼过程和完成的质量、效果等方面所碰到的问题和困难较多,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的信心。而这时,这些学生易表现退缩、畏难情绪,意志品质显得十分薄弱。人的意志受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影响,就困难生中的多数而言,往往是缺乏理想、目的,认识不到学习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和家长,他们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正因为他们没有把学习体育作为内在需要,把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作为学习目的,因而未能形成自觉求知的执着信念。

3.2 外部原因

3.2.1 社会、家庭原因

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个性的形成受到社会、家庭的制约。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突发事件,可能致使学生心灵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使这些学生越来越沉默,越来越孤僻,以致于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对体育的学习更是漠然视之。还有一些家长非常注意增加孩子的营养,但忽视了孩子的体育锻炼,从而造成了“肥胖型”、“豆芽型”的学生,这类学生运动能力低,往往在体育活动中,遭到周围同学的“排斥”,造成害怕参加体育活动。逐步成为“体育困难生”。(家庭环境调查见表2)

3.2.2 教学中存在的原因

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的组织与教法以及教师业务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也是影响体育困难生学习动机与兴趣的重要因素。从表3可以看出,学习内容枯燥乏味排在第一位,占46.8%;其次是自感锻炼效果差,占18.5%;教师教法单调陈旧被排在第三位,占17.2%。

4 解决问题的对策

4.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作为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不同素质、不同的性格特征,施以不同练习手段不同教法。结合场地、器材和学生,因材施教,选择有趣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玩中激趣,玩中健体,玩中增智”。鼓励他们每次上课都要有收获,练习后运动技能、技术有所提高,从而提高学困生的练习兴趣。

4. 2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

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教师应该主动地关爱他们,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消除恐惧心理,远离学困。针对这种心理,在教学中降低练习难度,激发他们热情,使其在学习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得,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4.3加强学法指导

根据“体育困难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教学。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师生间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能创造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寻找“体育困难生”闪光点,推行成功感教学。通过成功教学,让学生尝试成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信心和毅力。发挥“体育困难生”的优势是以增强“体育困难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出发点,是转化困难生的途径。充分发挥体育评价的作用,激励“体育困难生”群体学习积极性。

5 结论与建议

5.1在任何班级总是有“体育困难生”群体的存在,作为教师要正视他们的存在,关注他们,理解他们,重视他们。

5.2在体育课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使整个教学过程富有趣味性,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体会体育课堂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5.3相对于“体育困难生”群体教学,要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在讲解动作时,要耐心讲解和示范,促进他们的领悟性,提高他们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 夏锦阳.体育课中“行为差生”的类别与转化[J].中国学校体育,1995(5):18―20.

[2] 赖天德.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3,1.

[3] 申向军,燕成.对“体育差生”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1,8(6):102―103.

(广东省四会市东城中学)

上一篇:有效批评“四技” 下一篇:体育培训活动效果浅析与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