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精巧绵密、天衣无缝的《边城》

时间:2022-10-26 06:46:10

《边城》作为沈从文的扛鼎之作,被誉为“田园诗的杰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边城》(节选)已被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选作课文。课文节选的是第三至第六节,正是这部小说最精彩的部分,同时这部分也可视为一个独立的完整故事,单独理解不会有很大困难。通过对这部分的赏读,窥一斑而见全豹,我们可知整部作品的匠心和独特风采。《边城》是一部“美”的小说,写出了湘西边地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人性美”,撇开历来各种对《边城》的赞“美”外,笔者认为这部小说尤其是课文节选部分最突出的“美”就是她那精巧绵密、天衣无缝的情节构思艺术。

一个节日联缀了所有故事的演绎。课文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端午节展开的,一共写了三个端午节,按照“眼前的端午――两年前的端午――上一年的端午――眼前的端午”的顺序来写的,安排得极为绝妙,时间上由眼前到过去、又由过去到眼前,忽而写今忽而追忆,顺叙补叙结合,回环往复,过渡自然,交代明晰,衔接紧密,天衣无缝,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我们先来看看小说这四节之间的过渡与关联。从第三节“端午又快来了”“水面上第一次听到了鼓声”“蓬蓬鼓声掠水越山到了渡船头那里”等语句中我们可知这是眼前的端午节。第三节末尾句“让那点迷人的鼓声,把自己带到一个过去的节日里去”很好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表明了是眼前端午又为下文走进过去的端午作了交代。果然第四节开头就写到“还是两年前的事”点明是两年前的端午,这一来两节之间就过渡自然,衔接紧密。第五节开头说“两年日子过去了”,对第四节作了一个很好的照应,接着还写到“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说明本节写的是上一年的端午节。在这一节里还写了再次遇到两年前端午节打火把送翠翠回家的二老家的伙计以及二老曾说过河边大鱼来咬翠翠的情节,既回应前文又表明时间先后顺序。第六节中“远处鼓声又蓬蓬的响起来了”“翠翠,端午又来了”等语句明显呼应开篇,又回到眼前,写眼前的端午节。本节还用爷爷问翠翠“记不记得去年天保大老送你那只肥鸭子”“你一定忘记那次落的行雨。我们这次若去,又得打火把回家;你记不记得我们两人用火把照路回家?”来与第五节的上一年端午节情形照应。总而言之,这四节之间可谓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融为一体。

我们再来看看节间与节内内容的安排与设计。第三节最主要给我们的信息是叙述了眼前端午节边城人民筹备龙舟竞赛的情况及翠翠烦躁不安的内心。第四节主体是追述了两年前端午节时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的情景。第五节的关键是交代了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爷爷看竞渡时巧遇大老天保的情景。第六节承接第三节再写眼前端午节,但重点写翠翠对二老的牵念以及对爱情的美好憧憬。这四节之间的内容安排得极为绝妙,把小说中四件最重大的事情作了很好的设计,作了有机的叙述,同时三六两节照应又顺接,四五两节时间由先而后,安排合理,还有四、五、六这三节中每一节都提及“翠翠长大了”――这种反复提醒不但是一种时间的有序推移,更是暗示着翠翠不断成熟,应当情窦初开、有资格追求爱情、可以谈婚论嫁。总之整个文章构造得天衣无缝、完整完美、浑然一体。

下面再来具体看看各节内容。第三节开头两段总说了边城的安逸太平及传统习俗,不仅为小说故事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大环境大背景,其实也为后文分写各个节日的欢快喜庆作好了铺垫,每节中对端午赛龙舟的描绘(尤其是第五节)还介绍了两个中秋、两个新年的节日情况,都是对这一点的注脚及具体化。三至五段是单独、总体又具体介绍边城端午赛龙舟和逐鸭子的习俗,为后文起了一个很好的总说。接下来还特意介绍了顺顺、天保和傩送,让主要人物先亮亮相。最后写到眼前端午及主人公翠翠,很好地开启下文。第四节先写翠翠和爷爷两年前端午一起看龙舟的情况,把爷爷这个人物亮出来。然后写了爷爷回渡口及翠翠焦急等候爷爷的情形,突出了祖孙关系的亲密。接着写了翠翠与傩送巧遇的情景,初步展示了这两个人物接触的情形。最后写翠翠得知所遇之人是二老,从此心生对二老无限的爱恋之情。第五节先简要介绍两年时光的过去,重点介绍了两年期间的中秋与新年的情形,为第三节作了一个很好的回应和补充。这样安排合情合理,让文章过渡也极为顺畅自然,同时让这两个节日与端午节形成对比,含蓄地传达出翠翠内心萌动的情愫,朦胧的爱情让她感到甜蜜。接下来写遇到了先一年二老家送翠翠回家的伙计,回顾旧事、介绍大老。这不仅照应前文,而且引出翠翠与大老的婚事。最后写爷爷对翠翠谈与大老的婚事及翠翠对二老的思恋之情。第六节先顺承第一节,写了爷爷叫翠翠拦住商人给还渡钱之事,然后写爷爷和翠翠一起回忆上一年和前两年端午节的情形,再次对前文第四第五节进行照应强化。接着写了翠翠看着迎婚送亲花轿渡河的情形,引起翠翠内心无限的心事及对爱情的无限憧憬,为第三节中翠翠内心为什么烦躁不安以及四五节中翠翠对二老的挂念而情绪化又作了很好的说明。文章最后以“无声胜有声”结尾,让翠翠内心的心事无限播远,也给我们读者留下无限的思考空间。这四节如此安排,真是让人为之绝倒!

一件情事贯穿了情节的发展推进。小说是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的,翠翠的爱情故事贯穿了小说始终。在课文的节选部分也是这样,始终是围绕着翠翠的情事推进情节发展的。在第三节中,当“蓬蓬鼓声掠水越山到了渡船头那里……那黄狗汪汪的吠着,受了惊似的绕屋乱走”时,翠翠“也绕屋跑着,且同黄狗一块儿渡过了小溪,站在小山头听了许久,让那点迷人的鼓声,把自己带到一个过去的节日里去”,写出了翠翠内心深藏的那份对爱情无法排遣的情愫。第四节写了翠翠与二老的见面,还写了翠翠听到水手之间有关男女粗鄙情事对话后的“很不习惯”,写出了她作为一个少女内心的微妙敏感。最绝妙的是当翠翠知晓巧遇男子是“在茶峒地方不是一个生疏的名字”二老时,她“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暗含了翠翠对二老爱情的浮想联翩,以至老船夫喊问她时都“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翠翠故意说气话,心里却还停留在与二老巧遇的场景之中。尤其是结尾的“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意味深长,写出了情窦初开的翠翠那份少女对爱情渴望、想象的心怀。第五节中写了“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翠翠的心已被二老牢牢占据,无法消除。当再次遇到二老家中伙计谈起旧事时“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但只要是听到二老名字就听得非常认真,“翠翠听明白了二老是在下游六百里外青浪滩过端午的”。当“那水上名人同祖父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年纪,又问有不有人家。祖父则很快乐地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故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翠翠关心着自己的婚事更想从中得知二老更多的消息。当爷爷说及“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时,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表现出她对二老的急切关心。当爷爷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时,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接着还“着了恼,把火炬向路两旁乱晃着,向前怏怏的走去了”,非常“不高兴”,表现出翠翠对二老的情感唯一。当“祖父唱起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声”时,翠翠忽然停住了发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翠翠的心已随着二老飘向了青浪滩。第六节又写到“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情事依然挂心头。当祖父又说及“翠翠,端午又来了。你记不记得去年天保大老送你那只肥鸭子”时,“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可当祖父说“前年还更有趣,你一个人在河边等我,差点儿不知道回来,我还以为大鱼会吃掉你!”时“翠翠嗤的笑了”,很明显地传达出了翠翠对二老的情有独钟、念念不忘。后来当迎婚送亲的花轿过渡时,爷爷主动打听新嫁娘的情况,告知翠翠新嫁娘“只十五岁”,“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的把船拉动起来”,花轿走后,“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两人都留下无限的心事。最后“翠翠跑回家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这明显地带有场景想象和情感排遣的强烈色彩。“……不知什么时节,祖父睡着了,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给人留下无限的悲凉。一件情事让人喜来让人悲,贯穿全文,构思紧密,集显绝妙。

一只黄狗陪伴着情节的起伏跌宕。狗是灵敏的,狗是通人性的,狗是忠诚的象征,狗是人的最佳伴侣,也是人的精神寄托。在课文里,在每一节中,作者始终不忘把狗写进去,一定程度上,“狗”也成了贯穿小说的线索,把各节之间的内容很好地串联了起来。文中狗的表现、狗的反应一定程度上就是翠翠内心的写照,同时也推动了情节发展的跌宕起伏。

一尾大鱼暗连着情节的内在脉络。古代鱼是“匹偶”或“情侣”的隐语,小说中傩送对翠翠说了一句“大鱼来咬了你”在文中反复出现,一则前后照应,使故事情节连贯紧凑;二则在看似简单的重复中,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使翠翠的感情倾向愈加明朗化;三则在天意和人为的错综中展示人物性格,充满含蓄之美,而最终对爱情的强烈追求与人性含蓄化的矛盾,又无意加剧了当事者内心的痛苦。

除了黄狗、大鱼,还有鸭子在文中也反复出现。因逐鸭子体现二老大老兄弟本领大,因捉鸭子翠翠与傩送相遇,因送鸭子翠翠与天保相识,爷爷还多次念叨鸭子。鸭子在钩连情节上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处渡口关联了众多的人性展示。渡口是一个迎来送往、人员复杂的地方,各色人等都可能经过渡口,作者构思时把故事的发生发展放在这样一个地方是用心良苦、别具匠心的,在这里可以让众多人物的人性得到展示。还有渡船是移动的桥梁,是衔接的媒介,暗示了人心的沟通、男女的交往、婚姻的缔结等等,同时又存在诸多的风险与不稳定、不可知性。这些都与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紧密相连。另外文中的这条河流也融进了人物的情感寄托,也体现了构思的巧妙。人在河流边成长,端午在河流里赛船。河流养育了这一方人,河流承载着这一方希望,联系着外面的世界。有了这条河流才有了渡口渡船,才有了赛舟逐鸭,才有了二老闯滩,翠翠随水流绵绵思念之情不绝。

祖孙俩的述说显示了情节的丰富变迁。作者在选择人物时也是非常绝妙的。文章选择的是一对祖孙的故事,小说的情节就是紧紧围绕着祖孙俩的相互关照、相依为命的情感交融展开的。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孙女依恋、关心爷爷,对爷爷渐渐苍老感到无比担忧;爷爷对孙女亲情无限、疼爱有加,对孙女的婚事特别操心。两人的生活既让人感到特别温馨有趣,又让人感到无比的心酸可怜。另外爷爷的女儿女婿、孙女的爸爸妈妈的爱情故事也特别悲剧、特别让人感动,作者这样的安排,是否也在映射着孙女将来爱情的悲剧,留给人们无限的悲伤?这是不言而喻的,是作者有意又巧妙的构思安排。

总之,《边城》这部小说在构思艺术上确确实实独具匠心,作者真是用心良苦。情节安排上合情合理、巧妙而为、虑想精深;思路结构是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步步钩连。整篇小说前有说明后有详写、前有交代后有补充,前呼后应、线索贯通,反反复复、绵绵密密,不得不让人感叹――好一个精巧绵密、天衣无缝的《边城》。

上一篇:在教学中开启阅读心智 下一篇:攻玉巧用他山石,不为羁縻但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