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对广西农业产生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10-26 04:46:05

气候变暖对广西农业产生的影响分析

摘 要: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1961~2012年的气温资料,通过来分析它的年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特征,以及对广西的农业生产所产生的一些影响。分析的结果表明,最近的51a中,整个广西区域的年平均气温以及平均的最低和最高的气温全部都成上升的趋势发展,全区的气候变暖只要是来自于全区的最低气温有所升高而导致的。

关键词:气温;气候变暖;农业;影响因素;广西

中图分类号:S162 文献标识码:A

本文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气象进行分析,分析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的一些因素以及对广西农业的所生产的影响,重要的是对未来气候CO2的连续增加对广西农业的生产所产生的一些可能性的影响,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们对气候变暖以及对于农业生产所产生的一些利弊的了解和认识,可以有效的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合理的利用农业的气候资源来趋利避害,为广西的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来提供一些科学合理的依据。

1 广西气候变化的特征以及未来气候变化的情况

1.1 平均气温的变化

根据广西各区域不同年代的平均气温数据可以看出:广西的平均气温从1970年之后开始大幅的增大。其中桂中、桂北、桂南、沿海以及全区在1981~1990年的升幅比往年的有所增加,而1991~2000年的升幅和往年的增幅比较大平均增加气温均在0.2℃最高达到了0.4℃,而2001~2005年的数据显示其气温比往年气温平均增幅在0.3℃最高的0.4℃有2个地区达到。

1.2 平均最低和最高的气温变化

从广西不同的区域以及不同年代的平均最低以及最高的气温的数据可以看的出来,平均的最高气温是从20世纪的60~80年代的变化不是很大,在90年代就开始有了明显的上升。其中桂中、桂北、沿海、桂南以及全区在1991~2000年的气温比往年的上升幅度较小,平均上升在0.1℃左右;但是在2001~2005年的平均上升幅度比往年的较大,平均上升的幅度为0.5℃和0.4℃,其差距比较明显。

平均的最低气温是在20世纪的60~90年代时逐渐的上升,上升幅度也在不停的增大,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上升的就显得明显了。其中广西的北部以及其整个区域的中部和南部甚至包括全区都在1991~2000年时和往年的上升幅度相比平均温度在0.3℃和0.2℃左右,而2001~2005年的上升幅度较往年是0.4℃和0.3℃左右,温度的上升比较明显。

1.3 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性情景

最近几年,国内外相继发展建立了很多的全球大气相关的环流模型来对气候的一些变化进行相应的模拟预测。其中,用来模拟全球的大气海洋的环流模式,模拟了大气CO2的浓度的不断增加所导致的对全球的整体气候的变化影响,其结果有效的表明了,CO2在不断增加时,全球的平均气温每年都要提升2.8~5.2℃,中国的气候也将随之变暖,全国各地的降水和年平均的气温将会分别的增加12%和2.5℃左右。广西整个区域的平均气温将会提升2.3℃左右,降水也会发生变化。

2 气候变化对于广西农业生产的影响

2.1 对于农作物的品质以及农作物产量的一些影响

CO2是大自然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一个产物,大气过程中的CO2含量将会对植物的一些光合作用产生一些直接的影响,在这种条件不受改变的情况下,CO2含量的连续增长可以更好的来加速植物的快速生长,从而可以有效的来提高植物光合的能力,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是一些不同的植物对于CO2浓度的增加其相应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在CO2的浓度不断增加之下,C3类的一些农作物(比如烟草、花生、水稻)等植物其光合的速率会很明显的去高于那些C4类的农作物(如玉米、甘蔗)。在未来的大气中,温室效应造成CO2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未来的气候将会变暖,降水量也会随之变少,其很利于那些C3类的农作物其田间的那些杂草的生长,从而能够和那些农作物来进行一些养分的争夺,尤其是那些C4类的农作物会低挡不住那些C3类农作物的田间杂草的强力竞争,从而会导致其产量的降低而受到一些影响。甘蔗以及玉米是整个广西西部的重要的粮食以及经济作物,这将对于广西桂西农民的生产以及制糖工业产生很难预料的不利影响。

2.2 对于病虫以及草害的影响

一般来讲,温度降低可以有利于一些害虫在潜育期的孕育,温度提升则会导致潜育期的时间缩短,未来的气候温度提升变暖,尤其是在冬季,更加的有利于一些病原菌或一些害虫的可以安全的过冬,从而导致第2年的春天病原菌以及害虫会有所增加,引发一些粮食方面的危害或危害面积的扩大,农作物的受害程度将会不断的增加。

气候的不断变暖还会使得那些害虫所波及的面积扩大,会使得那些害虫的越冬界线向北移。决定害虫的一些分布的因素之中,往往低温比高温显得更加的重要。未来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广西的沿海地带以及广西南部的大部分的地区将成为稻飞虱最为合适的繁殖的气候区,桂中以及桂北地区将成为稻飞虱的最佳越冬气候区。未来气候的变化,各种杂草也会变得日益的茂盛起来,也将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业耕地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2.3 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一些影响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广西在1987~1996年中的一些气象的灾害发生相对比1957~1986年的要高,严重的一些灾害整体出现的相应周期比往年的要短,例如严重的春季低温阴雨、春旱以及洪涝等灾害发生的整体频率要比1957~1986年的要高很多,受灾的程度也有所加重。

气候的变暖将导致农业气象灾害的不断发生,总之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将会更加的频繁、强度将会增大,损失将会更加严重。

3 结语

如今,我国应该把适应气候作为广西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优先战略,把那些可以促进农业的生产以及保障粮食的安全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李艳兰,罗莹,黄雪松.广西2004年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价[J].广西气象,2011,26(1)

作者简介:吴信荣(1971-),男,汉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人,大专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

上一篇:市场营销专业大学语文课教学改革初探 下一篇:探讨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建筑行业发挥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