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症诊断价值分析

时间:2022-10-26 04:20:31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症诊断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36例早期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为观察组,36例神经系统无阳性定位体征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分别对两组患者基底动脉、搏动指数、动脉血流速以及峰时指数进行检测计算,根据指标变化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流速以及搏动指数差异较小,且基底动脉延长明显,峰时指数增大显著。结论早期脑动脉硬化症的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诊断,通过动脉血流速与搏动指数不能准确诊断病症,但是通过峰时指数变化可以判断病症。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早期脑动脉硬化症;诊断价值

78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19-01

脑动脉硬化症主要是指患者脑部发生梗塞或者软化,甚至出现坏死,容易导致脑卒中的产生甚至直接死亡,对患者身体健康危害巨大。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脑动脉硬化症也会随之加重,中年男性为其高发人群,抽烟饮酒或者本身复合糖尿病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更容易诱发病症发生。目前针对早期的脑动脉硬化症临床中缺乏明确具体的诊断指标,若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与治疗,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存安全。经颅多普勒超声由于具有实用且无创伤的特点成为诊断脑动脉硬化症的首选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医师所推崇。我院对2013年1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36例早期脑动脉硬化症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36例早期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为观察组,36例神经系统无阳性定位体征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22例,年龄在39-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2±1.49)岁,女性14例,年龄在41-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53±1.27)岁。对照组男性23例,年龄在34-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73±1.26)岁,女性13例,年龄在37-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1±1.48)岁。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心电图、眼底镜、血糖、血脂、颈部血管、TCD与血常规检查。观察组诊断标准:参照早期脑动脉硬化症的最新诊断标准:①年龄>45岁;②主动脉明显增宽;③眼底的动脉硬化程度在Ⅱ级以上;④胆固醇增高;⑤神经系统有阳性特征。具备以上3条及以上者即为本次观察组研究对象。对照组诊断标准:患者血糖、血脂、血常规与血压均处于正常范围;心电图、眼底镜与对颈部血管给予彩超检查指标正常;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不明显;诊断前未曾服用对脑血流速产生影响的药物。排除标准:①原发性疾病,例如肝肾疾病、造血系统异常、甲亢与糖尿病等;②器质性疾病,如肿瘤、脑梗死或脑出血等;③精神疾病;④颅脑外伤。所有患者年龄、血糖与血常规方面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选用发射频率为2MHz的经颅多普勒超声经枕窗与颞窗对两组患者大脑中的基底动脉、动脉血流速与搏动指数进行检测,并对动脉血流产生的多普勒信号直接描记,记录血流速度、处于收缩期时的峰值血流速、舒张末期流速、阻力指数等。根据血流频谱记录患者心动周期实际的起始点时间(ts)与终结点的具体时间(te)以及重搏切迹点的确切时间(ti),之后确定达峰时间(tp),Tp等于ts与tp两者之间的间距,Ti为ts同ti的时间差,指数1=Tp/Ti,T为ts同te的时间差,指数2=Tp/T。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动脉血流速同搏动指数差异较小,但发现基底动脉出现明显延长,而且基底动脉峰值指数1和指数2均增大明显(P

3讨论

脑动脉硬化症主要是指患者脑动脉硬化的病理形态发生改变的前提下有神经系统体征及临床症状出现,尤其是中老年最容易发生。临床中判断此类病症通常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病史,并通过眼底以及脑电图等相关辅助诊断,结合患者所述的记忆力衰退或者头晕头痛的表现来确诊是否为脑动脉硬化症。本次研究中选取早期脑动脉硬化症患者36例,对其给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同时收集了其峰时指数、搏动指数与动脉血流速等数据,同对照组对比发现,两组间患者的搏动指数与动脉血流速差异不是十分明显,而根据相关文献报告,峰时指数作为一项敏感指标可以有效反映脑动脉的硬化程度,这样在临床中就可以此为依据判断早期脑动脉硬化症。临床中常用的眼底镜检测手段主要通过依据眼底动脉的具体硬化程度而间接推断出颅内动脉的血管情况,主观性较大;血管造影检查能够对颅内外的动脉狭窄情况准确评价,但是对于管壁病变不能显示,而且此种检查存在射线损伤,具有创伤性,不能作为常规的脑血管病检查,而头颅MRA检查费用昂贵,用于广泛筛查是不现实的。TCD方便、廉价、无创伤且相对客观,能够通过血管频谱、音频以及速度的改变判断脑动脉硬化的严重程度,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也证实,TCD检查效果同头颅MRA的检查结论具有高度一致性。由于脑动脉硬化症发展到晚期,患者就会完全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出现痴呆,并且在出现临床症状的基础上有缺血性或者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出现,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对于早期脑动脉硬化症应及时诊断,确诊后及时治疗,临床诊断中,经颅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检查依据可以为临床中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参考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苏林,王强.TCD诊断脑动脉硬化程度的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2012,29(06):77-79.

[2]古坤意,潘秋燕,邹良玉,等.经颅多普勒检测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82(06):23-24.

[3]孙晋华.脑动脉硬化的经颅多普勒诊断特征[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12,11(14):118-121.

上一篇:差错管理在血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现状、问...